轮对的出库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854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属于轮对周转技术领域,包括:推轮装置,适于放置在轮对停放位置的下端;所述推轮装置具有推动横杆,所述推动横杆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推动横杆受到驱动装置的推动适于与轮对抵接以推动轮对进入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对的出库机构,通过驱动装置推动横杆,推动横杆给予轮对一个推力,使得轮对具有初始加速度,进入到轨道中,不再使用行吊或叉车的运转,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对的出库机构
本技术涉及轮对周转
,具体涉及一种轮对的出库机构。
技术介绍
轮对,是机车车辆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部分,由左右两个车轮牢固地压装在同一根车轴上所组成。对于轨道交通系统,火车的轮对需要经常进行更换下来进行检修,由于火车的轮对的重量比较大,因此火车的轮对从存储介质上出货后的周转都是采用行吊或者叉车逐渐转运到车间内的轨道或者相应的工位上;但是这样的操作需要多名操作人员进行配合,使得这样的方式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通过行吊和叉车移动轮对存在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轮对的出库机构。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包括:推轮装置,适于放置在轮对停放位置的下端;所述推轮装置具有推动横杆,所述推动横杆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推动横杆受到驱动装置的推动适于与轮对抵接以推动轮对进入轨道。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托盘,具有适于放置轮对的凹槽;所述托盘适于放置在所述推轮装置的上端,且与轨道对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轮装置包括:第一底座,适于与基座的底面固定连接;力矩放大组件,中部通过支撑柱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推动横杆,垂直设置在所述力矩放大组件的上端;所述推动横杆适于与轮对抵接;驱动装置,一端通过第二底座适于与基座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端与所述力矩放大组件的下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力矩放大组件呈矩形;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力矩放大组件的与推动横杆相对设置的一侧边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动横杆的两端适于与轮对的车轮的内侧抵接。作为优选方案,在力矩放大组件和所述推动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盘包括:支撑支架,适于放置在基座的侧壁上的台阶面上;凹槽,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支架的两侧;两个所述凹槽分别适于放置轮对的车轮;导向轨,具有四组;所述导向轨分别设置在凹槽的沿所述轮对的移动方向的两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盘还包括:支撑横杆,垂直于所述轮对的移动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支架之间;所述支撑横杆的下表面适于基座的底面之间具有容纳空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盘还包括:第三底座,具有两组;所述第三底座的下表面适于与基座的侧壁上的台阶面固定连接,上表面适于与所述支撑支架接触;所述第三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托盘的凹槽的侧壁为斜面,凹槽的槽口的直径大于槽底的直径。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包括:推轮装置,放置在轮对停放位置的下端;通过驱动装置推动推动横杆,推动横杆给予轮对一个推力,使得轮对具有初始加速度,进入到轨道中,不再使用行吊或叉车的运转,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2.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还包括:托盘;在托盘上具有用于放置轮对的凹槽,凹槽可以起到对轮对限位的作用;在移动轮对时,可以将轮对放置在托盘上,通过堆垛机移动放置有轮对的托盘,方便对轮对进行移动;然后将托盘放置在推轮装置的上端,通过推轮装置实现轮对从托盘移动到轨道上。3.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所述推轮装置包括:第一底座、力矩放大组件、推动横杆和驱动装置;力矩放大组件的设置,即利用了杠杆原理增大推力,用较小的推力推动更重的火车轮对,同时减慢推动速度,使得轮对的出库速度较慢,使系统运行更加平稳,又可以使得轮对出库后有一定的初始速度,避免轮对由于重力重回托盘的卡位。4.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推动横杆对轮对的车轮的内侧边缘,而不是推动轮对的转轴,这样可以节省驱动装置的驱动端的行程。5.本技术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所述第三底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导向件;导向件的设置可以使得托盘在入位时保证托盘的位置精度,保证推轮装置推动轮对过程的顺利完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轮对的出库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推轮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推轮装置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托盘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轮对的出库结构的主视图。图7为图6所示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底座;2、力矩放大组件;3、支撑柱;4、推动横杆;5、驱动装置;6、第一加强筋;7、第二加强筋;8、第二底座;9、第三底座;10、导向件;11、支撑支架;12、凹槽;13、导向轨;14、支撑横杆;15、基座;16、轮对;17、底面;18、台阶面;19、轨道;20、抵推块;21、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提供的轮对的出库机构,适用于机车的各种型号的轮对,如图1所示,包括:推轮装置和托盘,将轮对16放置在托盘的凹槽12上,通过推轮装置的推动横杆4推动轮对16从托盘上进入到轨道上,不再使用行吊或叉车的运转,减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安全隐患。本实施例提供出库机构,用于火车的轮对16在周转过程中使用;初始状态,火车轮对16通过托盘放置在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货架上,当轮对16需要周转时,通过控制系统发送指令控制堆垛机从货架上取下托盘和轮对16,将托盘和轮对16同时取下,通过堆垛机送至与轮对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轮装置,适于放置在轮对(16)停放位置的下端;所述推轮装置具有推动横杆(4),所述推动横杆(4)与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推动横杆(4)受到驱动装置(5)的推动适于与轮对(16)抵接以推动轮对(16)进入轨道(19)。/n

【技术特征摘要】
1.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推轮装置,适于放置在轮对(16)停放位置的下端;所述推轮装置具有推动横杆(4),所述推动横杆(4)与驱动装置(5)连接;所述推动横杆(4)受到驱动装置(5)的推动适于与轮对(16)抵接以推动轮对(16)进入轨道(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具有适于放置轮对(16)的凹槽(12);所述托盘适于放置在所述推轮装置的上端,且与轨道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轮装置包括:
第一底座(1),适于与基座(15)的底面固定连接;
力矩放大组件(2),中部通过支撑柱(3)与第一底座(1)转动连接;
推动横杆(4),垂直设置在所述力矩放大组件(2)的上端;所述推动横杆(4)适于与轮对(16)抵接;
驱动装置(5),一端通过第二底座(8)适于与基座(15)的底面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5)驱动端与所述力矩放大组件(2)的下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力矩放大组件(2)呈矩形;所述驱动装置(5)的驱动端与力矩放大组件(2)的与推动横杆(4)相对设置的一侧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对的出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横杆(4)的两端适于与轮对(16)的车轮的内侧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作林杨耀华张磊王鑫焦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