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835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包含一种中药制剂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具体如下: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剂所含药味按主要味效划分成酸、苦、甘、辛、咸五个模块;2)收集并整理各味效模块的中药药味化学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3)收集并整理中药制剂主治的疾病靶点;4)整理2)和3)中的交集靶点,分别作为各味效模块所治病症的关键作用靶点;5)分别构建4)中各味效模块交集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中药制剂成分对应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6)依据5)中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其对应的化学成分,构建“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网络,辨识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及其在中药饮片制剂、中药制剂、保健品、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课题组研究及调研过程中发现,关键质量属性是贯穿产品研发、制造过程的关键内容,是其质量控制的前提基础,是实现其产品智能制造的关键切入点。在中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关键质量属性选择在考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应将“药性”物质基础纳入控制指标,这对于保证中药制剂临床功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味效是中药药理活性与功效表达的桥梁,味效关联关键质量属性研究是中药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新的切入点,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攻克难题。网络药理学从系统层面,将药物作用与生物效应机制融合,从多成分、多靶点角度阐明中药作用机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与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相吻合,已成为研究药物与疾病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本专利技术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通过中医药理论指导,将中药、中药制剂所含药味等进行味效模块拆分,对不同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进行解析,并回馈至味效模块的药味及其对应的关键质量属性,解析其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在中药饮片制剂、中药制剂、保健品、功能食品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中的应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剂所含药味按味效划分成酸、苦、甘、辛、咸和寒、热、温、凉多个味效模块;步骤2: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各味效模块的中药药味化学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步骤3: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中药制剂主治的疾病靶点;步骤4:整理(2)和(3)中的交集靶点,分别作为酸、苦、甘、辛、咸各味效模块所治病症的作用靶点;步骤5:分别构建(4)中各味效模块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中药制剂成分对应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步骤6:依据(5)中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其对应的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构建“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靶点”网络,辨识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药制剂药味按功效划分成多个味效模块,包括酸、苦、甘、辛、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收集中药制剂各功效模块的中药药味及其对应作用靶点的在线数据库主要包括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TCMID数据库、TCMDatabase@Taiwan数据库、ETCM数据库、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化源网、YaTCM数据库、Symma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STITCH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等相关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文献检索平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收集中药制剂主治的疾病靶点的在线数据库主要包括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C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ETC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等数据库、TCGA/GEO获取疾病的靶点信息或者疾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文献检索平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的筛选原则为由Bisogenet、STRING数据库等构建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经由MCODE模块筛选、Degree、Betweenness、Closeness、BottleNeck、ClusteringCoefficient、DMNC、EcCentricity、EPC、MCC、MNC、Radiality、Stress、AverageShortestPathLength、BetweennessCentrality、ClosenessCentrality、NeighborhoodConnectivity、NumberOfDirectedEdges、TopologicalCoefficient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指标筛选网络中不小于中位数、平均数或排名靠前、分值高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进一步反向预测活性化学成分作为同仁牛黄清心丸的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靶点”网络,通过不同味效模块包含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对应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作为中药制剂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在同仁牛黄清心丸味效关联关键质量属性中的应用,具体实施步骤及结果如下:(1)同仁牛黄清心丸所含药味的味效模块包括苦、甘、辛、咸四个味效模块;(2)通过TCMSP、BATMAN-TCM、TCMID数据库及文献收集同仁牛黄清心丸四个味效模块包含化学成分信息,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四个味效模块所对应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3)采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CTD数据库收集中风疾病靶点;(4)将不同味效模块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中风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不同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5)以苦、甘、辛三个味效模块为代表,构建潜在作用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采用MCODE方法筛选四个味效模块中分值最高的模块,其包含的作用靶点作为辛、苦、甘四个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6)通过辛、苦、甘三个味效模块的中包含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对应味效中药中的活性化学成分,作为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中风疾病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优选了两个筛选方法,具体如下:方法一:通过不同味效模块包含的潜在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对应中药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构建同仁牛黄清心辛、苦、甘三个味效模块的“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网络图。由Degree、Betweenness、Closeness、BottleNeck、ClusteringCoefficient、DMNC、EcCentricity、EPC、MCC、MNC、Radiality、Stress、AverageShortestPathLength、BetweennessCentrality、ClosenessCentrality、NeighborhoodConnectivity、NumberOfDirectedEdges、TopologicalCoefficient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指标筛选网络中不小于中位数、平均数或排名靠前、分值高的活性化学成分作为同仁牛黄清心丸的潜在味效关键质量属性。方法二:通过Bisogenet、STRING数据库等构建作用靶点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剂所含药味按味效划分成酸、苦、甘、辛、咸和寒、热、温、凉多个味效模块;/n步骤2: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各味效模块的中药药味化学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n步骤3: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中药制剂主治的疾病靶点;/n步骤4:整理(2)和(3)中的交集靶点,分别作为酸、苦、甘、辛、咸各味效模块所治病症作用的靶点;/n步骤5:分别构建(4)中各味效模块交集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中药制剂成分对应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n步骤6:依据(5)中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其对应的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构建“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网络,辨识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制剂所含药味按味效划分成酸、苦、甘、辛、咸和寒、热、温、凉多个味效模块;
步骤2: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各味效模块的中药药味化学成分及其对应作用靶点;
步骤3:采用数据库及文献调研收集并整理中药制剂主治的疾病靶点;
步骤4:整理(2)和(3)中的交集靶点,分别作为酸、苦、甘、辛、咸各味效模块所治病症作用的靶点;
步骤5:分别构建(4)中各味效模块交集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筛选中药制剂成分对应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
步骤6:依据(5)中各味效模块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反向预测其对应的中药制剂化学成分,构建“味效模块-化学成分-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网络,辨识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味效为中医药理论中的酸、苦、甘、辛、咸五味和寒、热、温、凉四性,分类依据为中国药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在线数据库及文献调研包括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TCMID数据库、TCMDatabase@Taiwan数据库、ETCM数据库、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化源网、YaTCM数据库、Symmap数据库、ChEMBL数据库、STITCH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PharmMapper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等相关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文献检索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在线数据库及文献调研包括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C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ETCM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ChEMBL数据库等数据库、TCGA/GEO获取疾病的靶点信息或者疾病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文献检索平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中药制剂潜在的味效关键质量属性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潜在关键作用靶点的筛选原则为由Bisogenet、STRING数据库等构建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生马丽娟雷乐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