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和推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454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和推荐系统,包括:建立中药方剂数据库,采集患者的现有疾病和症状信息、医生针对患者选取的腹诊症状、体质信息,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组合、中药药物组合、疾病、体质、腹诊症状之间以及中药药物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分别筛选推荐方症、方药、方病、方体、方腹、药症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药物组合、疾病、体质、腹诊之间的关系和中药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等6个维度,结合不同算法从6个维度推荐适用的中药方剂或中药药物,实现智能推荐中药方剂,且推荐结果维度多、准确性高、可选范围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和推荐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诊疗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和推荐系统。
技术介绍
经方之名,起源于东汉,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历程中,经方所占的分量是最重的,其极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为中医的人才培养和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支持。其中最主要的是汉朝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近年来,经方的更是成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一个高地。但是即使经方如此受到热捧,在当前市场上更多的是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医辨证的研究,而关于互联网+经方的研究使用依旧是颇为稀缺的,很难实现成体系的经方应用。一个是当下将计算机技术与经方相结合的实例不多;另一个是现有的技术与应用,逻辑简单,很难将经方的知识体系与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本技术来源于中医经典古籍《伤寒论》、《金匮要略》,市面上大多数的类似系统也是要求医生不断地录入患者的症状,而依据现代医学检查的结果,在原有的系统上并无可用之处,同时提供的结果只有根据症状提供的中药处方,医生可选择的范围较少。相对而言维度少、逻辑单一,准确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和推荐系统,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药物组合、疾病、体质、腹诊之间的关系和中药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等6个维度,结合不同算法从6个维度推荐适用的中药方剂或中药药物,实现智能推荐中药方剂,且推荐结果维度多、准确性高、可选范围大。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中药方剂数据库,每个中药方剂的信息包括适应症状、适用疾病、适用体质、适用腹诊以及中药方剂的组成中药药物、组成中药药物对应的中药主症和中药其他症状,其中适应症状包括主症、特异症、舌象、脉象,所述主症为中药方剂所维护的主诉症状;S2:采集患者的现有疾病和症状信息,症状信息包括主诉症状、伴见症、特异症、舌象、脉象,其中伴见症指的是主诉症状伴随的其他常见症状;采集医生针对前述患者所选取的腹诊症状、体质信息;S3: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症结果;S4:基于中药方剂与中药药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药结果;S5:基于中药方剂与各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现有疾病、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病结果;S6:基于中药方剂和体质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体质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体结果;S7:基于中药方剂和腹诊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腹诊症状,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腹结果;S8:基于中药药物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药症结果。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S3中获取方症结果具体为:S3-1: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适应症状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或特异症的中药方剂;S3-2:根据中药方剂的适应症状,将筛选出的中药方剂分为无特异症和有特异症,对于无特异症的中药方剂,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对于有特异症的中药方剂,当患者无舌象时,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特异症包含患者的任一症状信息,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当患者有舌象时,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和舌象、特异症包含患者的任一症状信息,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S3-3:将中药方剂的适应症状划分为主症状、次症状、兼症状、补症状和延症状,分别依次从高至低赋予权重,再依次与患者的主诉症状进行比对,得到患者的主诉症状中的主症状、次症状、兼症状、补症状和延症状,最后根据患者的各症状及对应权重计算得出中药方剂,即为第二方症;S3-4: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存在交集,当交集中药方剂≥3个时,则方症结果为第二方症的前两个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2个时,则方症结果为交集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1个且不是第二方症中的第一个中药方剂时,则方症结果依次为交集中药方剂和第二方症中的第一个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是第二方症的第一个中药方剂时,则方症结果依次为交集中药方剂和第二方症中的第二个方剂;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不存在交集且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均不为空,则方症结果依次为第二方症的第一个方剂和第一方症的第一个方剂;若第一方症或第二方症为空,则方症结果为第二方症的前两个中药方剂或第一方症的前2个中药方剂;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均为空,则方症结果为空。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S4中获取方药结果具体为:S4-1:基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各组成中药对应的中药主症和中药其他症状,筛选出与患者的症状信息相应的组成中药;S4-2: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包含两种或以上筛选出的组成中药的中药方剂;S4-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中药方剂的分值:Y=A*a+C*c+D*dY=B*2b+C*c+D*d其中,A表示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数量,B表示主诉主症数量,所述主诉主症指的是主诉中包含的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C表示舌象和脉象数量,D表示伴见症数量,a、b、c、d分别表示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主诉主症、舌象和脉象、伴见症在中药方剂中的权重比例系数;S4-4:根据中药方剂的分值Y从高至低排序,即为方药结果。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S5中获取方病结果具体为:S5-1:当患者无舌象、脉象时,根据患者的现有疾病,从中药方剂数据库筛选出适用该疾病的中药方剂;当患者有舌象、脉象时,根据患者的现有疾病,从中药方剂数据库筛选出满足舌象、脉象且适用该疾病的中药方剂;S5-2: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中药方剂的分值:Y=A*a+C*c+D*dY=B*2b+C*c+D*d其中,A表示疾病对应的主症数量,B表示主诉主症数量,所述主诉主症指的是主诉中包含的疾病对应的主症,C表示舌象和脉象数量,D表示伴见症数量,a、b、c、d分别表示疾病对应的主症、主诉主症、舌象和脉象、伴见症在中药方剂中的权重比例系数;S5-3:根据中药方剂的分值Y从高至低排序,去除证据等级最高的两个中药方剂,选取剩余的中药方剂中分值前三的中药方剂作为方药结果;其中,证据等级为基于中药方剂与疾病的适用匹配度,对每个疾病对应的中药方剂设置相应的证据等级。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S6中获取方体结果具体为:S6-1:体质信息包括体型、面貌、营养、发病、心理、舌脉,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系数;S6-2: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包含上述体质信息的中药方剂,并给予权重系数对中药方剂进行比对;S6-3:根据中药方剂的分值Y从高至低排序,选取分值前三的中药方剂作为方体结果。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中药方剂数据库,每个中药方剂的信息包括适应症状、适用疾病、适用体质、适用腹诊以及中药方剂的组成中药药物、组成中药药物对应的中药主症和中药其他症状,其中适应症状包括主症、特异症、舌象、脉象,所述主症为中药方剂所维护的主诉症状;/nS2:采集患者的现有疾病和症状信息,症状信息包括主诉症状、伴见症、特异症、舌象、脉象,其中伴见症指的是主诉症状伴随的其他常见症状;采集医生针对前述患者所选取的腹诊症状、体质信息;/nS3: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症结果;/nS4:基于中药方剂与中药药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药结果;/nS5:基于中药方剂与各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现有疾病、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病结果;/nS6:基于中药方剂和体质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体质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体结果;/nS7:基于中药方剂和腹诊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腹诊症状,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腹结果;/nS8:基于中药药物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药症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中药方剂数据库,每个中药方剂的信息包括适应症状、适用疾病、适用体质、适用腹诊以及中药方剂的组成中药药物、组成中药药物对应的中药主症和中药其他症状,其中适应症状包括主症、特异症、舌象、脉象,所述主症为中药方剂所维护的主诉症状;
S2:采集患者的现有疾病和症状信息,症状信息包括主诉症状、伴见症、特异症、舌象、脉象,其中伴见症指的是主诉症状伴随的其他常见症状;采集医生针对前述患者所选取的腹诊症状、体质信息;
S3:基于中药方剂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症结果;
S4:基于中药方剂与中药药物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药结果;
S5:基于中药方剂与各疾病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现有疾病、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病结果;
S6:基于中药方剂和体质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体质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体结果;
S7:基于中药方剂和腹诊症状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医生选取的患者腹诊症状,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方腹结果;
S8:基于中药药物与症状组合之间的对应关系,结合患者的症状信息,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得到药症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获取方症结果具体为:
S3-1: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适应症状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或特异症的中药方剂;
S3-2:根据中药方剂的适应症状,将筛选出的中药方剂分为无特异症和有特异症,对于无特异症的中药方剂,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对于有特异症的中药方剂,当患者无舌象时,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特异症包含患者的任一症状信息,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当患者有舌象时,若其主症包含患者的主诉症状和舌象、特异症包含患者的任一症状信息,则该中药方剂列入第一方症;
S3-3:将中药方剂的适应症状划分为主症状、次症状、兼症状、补症状和延症状,分别依次从高至低赋予权重,再依次与患者的主诉症状进行比对,得到患者的主诉症状中的主症状、次症状、兼症状、补症状和延症状,最后根据患者的主诉症状中的主症状、次症状、兼症状、补症状和延症状及对应权重计算得出中药方剂,列为第二方症;
S3-4: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存在交集,当交集中药方剂≥3个时,则方症结果为第二方症的前两个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2个时,则方症结果为交集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1个且不是第二方症中的第一个中药方剂时,则方症结果依次为交集中药方剂和第二方症中的第一个中药方剂;当交集中药方剂是第二方症的第一个中药方剂时,则方症结果依次为交集中药方剂和第二方症中的第二个方剂;
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不存在交集且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均不为空,则方症结果依次为第二方症的第一个方剂和第一方症的第一个方剂;
若第一方症或第二方症为空,则方症结果为第二方症的前两个中药方剂或第一方症的前2个中药方剂;
若第一方症和第二方症均为空,则方症结果为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获取方药结果具体为:
S4-1:基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各组成中药对应的中药主症和中药其他症状,筛选出与患者的症状信息相应的组成中药;
S4-2:从中药方剂数据库中筛选出包含两种或以上筛选出的组成中药的中药方剂;
S4-3: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中药方剂的分值:
Y=A*a+C*c+D*d
Y=B*2b+C*c+D*d
其中,A表示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数量,B表示主诉主症数量,所述主诉主症指的是主诉中包含的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C表示舌象和脉象数量,D表示伴见症数量,a、b、c、d分别表示中药方剂对应的主症、主诉主症、舌象和脉象、伴见症在中药方剂中的权重比例系数;
S4-4:根据中药方剂的分值Y从高至低排序,即为方药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中药方剂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获取方病结果具体为:
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友赵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经中医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