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90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5
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该挤出模具包括卡套、内模和外模,所述外模和所述内模一前一后固定设置于所述卡套内部,且外模的挤出口与内模的溢流口前后相对设置,内模前端与外模后端之间间隔设置构成一层储料空间,卡套上的入料通道对应储料空间设置;工作状态下,原材料从入料通道进入储料空间,当原材料积压达到一定压力,便会从挤出口挤出,形成鼻梁条,由于内模与外模均固定于卡套内,因此挤出的鼻梁条不会发生扭转,良品率高;当储料空间压力过大,部分原材料便会从溢流口溢出,安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口罩的鼻梁条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全塑口罩的鼻梁条全部由聚烯烃树脂制成,外表光滑平整,定型效果好,它像金属丝一样具有随外力作用而弯曲变形、失去外力作用不回弹和保持已有形状不变的优异性能,能与无纺布材料相似相熔,能够将口罩固定在鼻梁上。鼻梁条通常采用塑料挤出装置进行挤出生产,如专利CN201287455Y高温塑料挤出模具中,公开了一种塑料挤出模具,该模具包括两部分,将原料注入该模具中,再从模具中挤出(即从口模挤出),模具的挤出口形状即为挤出成品的截面形状,以此挤出的成品为具有一固定截面的长条状。现在市面上用于鼻梁条挤出的模具,使用的是与上述结构类似的模具结构,其一部分模具可以相对另一部分模具旋转,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因模具转动而使得所挤出的鼻梁条发生旋转,从而导致成品弯曲的情况发生。同时这种非固定式的模具还可能出现安装不到位使得机头压力过大和挤出不出料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能对机器和操作人员造成损害。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其前端设有挤出口,所述挤出模具包括卡套、内模和外模;所述卡套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内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卡套外壁的入料通道;所述内模嵌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后部,内模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贯通至内模的前端构成一溢流口;所述外模设于所述安装通道前部并位于内模的前方,且外模相对于卡套保持固定,外模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挤出通道,所述挤出通道贯通至外模前端构成所述挤出口,挤出口与所述溢流口前后相对设置;所述内模前端与所述外模后端之间间隔设有一层储料空间,所述入料通道、所述溢流通道、所述挤出通道与该储料空间构成相互连通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挤出模具还包括第一固定钉;所述卡套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模上设有第一固定滑槽,外模以第一通孔与第一固定滑槽对准设置的状态嵌设在所述安装通道中;所述第一固定钉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中,连接状态下,第一固定钉的螺杆穿过第一通孔卡设在第一固定滑槽中,以此外模相对于卡套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内模相对于所述卡套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挤出模具还包括第二固定钉;所述卡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内模上设有第二固定滑槽,内模以第二通孔与第二固定滑槽对准设置的状态嵌设在所述安装通道中;所述第二固定钉螺纹连接在第二通孔中,连接状态下,第二固定钉的螺杆穿过第二通孔卡设在第二固定滑槽中,以此内模相对于卡套固定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内模前端为外凸锥状,所述外模后端为内凹锥状,内模前端与外模后端间隙配合构成锥状的储料空间。进一步的,所述卡套中设有多个所述入料通道,且多个入料通道对应环绕布置在所述锥状储料空间的锥底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挤出口和所述溢流口均为蝴蝶状。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卡套内部的安装通道内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卡套外壁的入料通道,所述入料通道用于进入鼻梁条的原材料。2.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模嵌设于所述安装通道中,内模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溢流通道,所述溢流通道连通至内模前端构成溢流口,在工作状态下,鼻梁条的挤出速度慢于进料速度,该溢流通道能够排除多余的原材料,减小内部压力,防止压力过大出现意外事故;所述外模固设于所述安装通道中并位于内模的前方,外模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挤出通道,所述挤出通道连通至外模前端构成所述挤出口,挤出口与所述溢流口前后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中内部模具能够相对外部模具(即本案中的卡套)旋转的结构不同,这种固定模具的结构能够使得鼻梁条在挤出过程中不发生扭转,使得挤出的鼻梁条为直线状态,提高了良品率。3.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模前端与所述外模后端之间间隔有一层储料空间,所述入料通道、所述溢流通道、所述挤出通道与该储料空间相互连通,以此原材料从入料通道进入储料空间,当储料空间达到一定压力时,原材料从挤出通道中挤出,形成鼻梁条;当储料空间中的压力过大时,原材料会从溢流通道中溢出。4.上述方案中,所述外模通过第一固定钉与卡套保持相对固定,这种固定结构不仅简单成本低,而且方便拆装。5.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模通过第一固定钉与卡套保持相对固定,同时所述内模相对于卡套保持固定,以此相对于所述外模保持固定,使得两者之间的储料空间为稳定状态,挤出鼻梁条更顺畅,良品率更高。6.上述方案中,所述卡套中设有多个所述入料通道,且多个入料通道对应环绕布置在所述锥状储料空间的周围,以此锥状的储料空间配合环绕布置的入料通道,使得进料压力更均匀,挤出更顺畅。7.上述方案中,所述挤出口和所述溢流口均为蝴蝶状,以此内模和外模之间的接触性更好,能够减少卡流槽内部积料产生,使得挤出更加顺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装配状态下,所述外模和所述内模一前一后固定设置于所述卡套内部,且挤出口与溢流口前后相对设置,内模前端与外模后端之间间隔设置构成一层储料空间,使得入料通道、溢流通道、挤出通道与储料空间构成相互连通的结构;工作状态下,原材料从入料通道进入储料空间,当原材料积压达到一定压力,便会从挤出通道挤出,形成鼻梁条,当储料空间压力过大,部分原材料便会从溢流通道溢出,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本技术的优点如下:一、良品率高,外模与卡套固定,使得挤出的鼻梁条不会发生扭转变形。二、挤出顺畅,内模与外模相对固定,使得两者之间的储料空间为稳定状态,进料压力更均匀,挤出更顺畅。三、安全稳定,当储料空间中的压力过大时,原材料会从溢流通道中溢出,安全性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所述卡套的立体图;附图2为所述挤出模具的俯视图;附图3为所述挤出模具的主视图;附图4为附图3中A-A剖面线对应的剖视图;附图5为所述内模和所述外模配合关系立体图;附图6为所述外模俯视视角的立体图;以上附图中:1.卡套;2.内模;3.外模;4.安装通道;5.入料通道;6.溢流通道;7.挤出通道;8.溢流口;9.挤出口;10.储料空间;11.第一固定钉;12.第一通孔;13.第一固定滑槽;14.第二固定钉;15.第二通孔;16.第二固定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其前端设有挤出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卡套(1)、内模(2)和外模(3);/n所述卡套(1)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4),所述安装通道(4)内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卡套(1)外部的入料通道(5);/n所述内模(2)嵌设于所述安装通道(4)后部,内模(2)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溢流通道(6),所述溢流通道(6)贯通至内模(2)的前端构成一溢流口(8);/n所述外模(3)设于所述安装通道(4)前部并位于内模(2)的前方,且外模(3)相对于卡套(1)保持固定,外模(3)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挤出通道(7),所述挤出通道(7)贯通至外模(3)前端构成所述挤出口(9),挤出口(9)与所述溢流口(8)前后相对设置;/n所述内模(2)前端与所述外模(3)后端之间间隔设有一层储料空间(10),所述入料通道(5)、所述溢流通道(6)、所述挤出通道(7)与该储料空间(10)构成相互连通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梁条挤出模具,其前端设有挤出口(9),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包括卡套(1)、内模(2)和外模(3);
所述卡套(1)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安装通道(4),所述安装通道(4)内壁上开设有连通至卡套(1)外部的入料通道(5);
所述内模(2)嵌设于所述安装通道(4)后部,内模(2)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溢流通道(6),所述溢流通道(6)贯通至内模(2)的前端构成一溢流口(8);
所述外模(3)设于所述安装通道(4)前部并位于内模(2)的前方,且外模(3)相对于卡套(1)保持固定,外模(3)内部设有前后贯通的挤出通道(7),所述挤出通道(7)贯通至外模(3)前端构成所述挤出口(9),挤出口(9)与所述溢流口(8)前后相对设置;
所述内模(2)前端与所述外模(3)后端之间间隔设有一层储料空间(10),所述入料通道(5)、所述溢流通道(6)、所述挤出通道(7)与该储料空间(10)构成相互连通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梁条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出模具还包括第一固定钉(11);
所述卡套(1)上设有第一通孔(12),所述外模(3)上设有第一固定滑槽(13),外模(3)以第一通孔(12)与第一固定滑槽(13)对准设置的状态嵌设在所述安装通道(4)中;
所述第一固定钉(11)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12)中,连接状态下,第一固定钉(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佳魏文超张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广核高新核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