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88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具体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底模,所述底模的顶部设置有凸模,且底模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杆,两个所述立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底模的上方设置有动模,所述动模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凹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套筒座、压杆以及弹簧,推块与注塑模件贴合,压杆的一端推动连接块向着套筒座的内部运动,连接块挤压着弹簧,实现了推块的弹性挤压,便于注塑模件的挤压脱模出料,设置了调节板与立杆,调节板与立杆发生滑动,实现了调节板的定向运动,调节板的运动可对动模内的注塑件进行脱模,方便注塑件的下一步加工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模具的设计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型模具出现在各行各业中,其中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同时还要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所谓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的脱模是指将冷凝完毕的产品从模具中脱落出来,再进行后续的精加工,脱模结构的精度决定了产品的精度,内纹路脱模结构是指模具中用于直接跟塑胶材料进行接触,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塑胶产品压合成型,待材料冷凝完毕以后,在推杆的推动下,随着静模板和东模板的分力,内纹路脱模结构也分开,将产品推出。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如注塑模件在注塑时不易脱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通过设置了套筒座、压杆以及弹簧,压杆推动推块运动,而推块与注塑模件贴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部设置有凸模(6),且底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杆(7),两个所述立杆(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底模(2)的上方设置有动模(3),所述动模(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凹模(5),所述凹模(5)与凸模(6)匹配设置;/n所述立杆(7)的周向侧外壁设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套筒座(14),所述套筒座(14)的内腔侧壁设置有滚珠槽(16),且套筒座(14)的内腔顶端安装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底模(2),所述底模(2)的顶部设置有凸模(6),且底模(2)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杆(7),两个所述立杆(7)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底模(2)的上方设置有动模(3),所述动模(3)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凹模(5),所述凹模(5)与凸模(6)匹配设置;
所述立杆(7)的周向侧外壁设有调节板(10),所述调节板(10)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套筒座(14),所述套筒座(14)的内腔侧壁设置有滚珠槽(16),且套筒座(14)的内腔顶端安装有弹簧(17),所述弹簧(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8),所述连接块(18)的两侧均设置有滚珠(19),所述滚珠(19)与滚珠槽(16)之间滚动贴合,所述连接块(18)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压杆(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产品注塑模具的内纹路脱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座(14)的底端表面设有限位槽(20),所述压杆(15)穿过限位槽(20)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标
申请(专利权)人:忠信模具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