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86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涉及紧固件生产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对多个不同规格的紧固件进行同步生产的问题。所述模具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卡槽,所述模具外壳设置为圆环套状,所述连接卡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卡槽由上至下连接卡槽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连接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型模的数量与连接卡槽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成型模与连接卡槽设置为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成型模由上至下成型模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成型模上设置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数量与成型模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模具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模壳,所述模壳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模壳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生产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紧固件,是作紧固连接用且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机械零件。紧固件,使用行业广泛,包括能源、电子、电器、机械、化工、冶金、模具、液压等等行业,在各种机械、设备、车辆、船舶、铁路、桥梁、建筑、结构、工具、仪器、化工、仪表和用品等上面,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紧固件,是应用最广泛的机械基础件。它的特点是品种规格繁多,性能用途各异,而且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程度也极高。因此,也有人把已有国家标准的一类紧固件称为标准紧固件,或简称为标准件。而紧固件在进行生产时,需要使用成型模具来对其进行辅助生产,但现有的紧固件成型模具在进行使用时,较难实现对多个不同规格的紧固件进行同步生产;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无法对多个不同规格的紧固件进行同步生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所述模具外壳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卡槽,所述模具外壳设置为圆环套状,所述连接卡槽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卡槽由上至下连接卡槽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连接卡槽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模,所述成型模的数量与连接卡槽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成型模与连接卡槽设置为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成型模由上至下成型模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成型模上设置有漏液槽,所述漏液槽的数量与成型模的数量设置为一致。优选的,所述模具外壳的上端设置有模壳,所述模壳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模壳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置为圆环板状,所述安装板与模壳设置为一体状,所述模壳的内径与安装板的内径设置为一致。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内侧设置有挡柱,所述挡柱设置为圆柱状,所述挡柱的高度小于模壳的高度,所述挡柱与模壳之间设置有送液槽,所述送液槽设置为圆环槽状。优选的,所述挡柱的下端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设置为圆柱状,所述立柱的高度与模具外壳的高度设置为一致,所述立柱的直径与挡柱的直径设置为一致。优选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挡环,所述挡环的数量与成型模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挡环与立柱设置为贴合,所述挡环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挡环的高度与成型模的高度设置为一致,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安装柱与立柱设置为一体状。优选的,所述立柱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底盘设置为圆盘状,所述固定底盘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固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孔以固定底盘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布置,所述固定孔的深度与固定底盘的厚度设置为一致。优选的,所述固定底盘的中间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设置为圆槽状,所述卡槽与立柱设置为贴合,所述卡槽的深度设置为固定底盘厚度的一半,所述卡槽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为圆孔状,所述安装槽与安装柱设置为贴合,所述安装槽的深度设置为固定底盘厚度的一半,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安装槽内部的螺纹与安装柱上的螺纹设置为间隙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通过连接卡槽、成型模与漏液槽的设置,使用者在对该紧固件成型模具的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不同规格的成型模卡装在不同直径的连接卡槽内,再通过漏液槽来将注塑液进行传递,从而可以实现对多个不同规格的紧固件进行同步生产;2、该技术通过安装槽与安装柱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紧固件成型模具的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呈螺纹连接的安装槽与安装柱,来实现对整个立柱的快速安装与更换,进而可以降低使用者对整个紧固件成型模具的所需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的分解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的剖视分解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的安装结构图。图中:1、固定底盘;2、固定孔;3、卡槽;4、安装槽;5、立柱;6、挡环;7、安装柱;8、模具外壳;9、连接卡槽;10、成型模;11、漏液槽;12、模壳;13、安装板;14、挡柱;15、送液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8,模具外壳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卡槽9,模具外壳8设置为圆环套状,连接卡槽9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卡槽9由上至下连接卡槽9的直径逐渐变小,连接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模10,成型模10的数量与连接卡槽9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成型模10与连接卡槽9设置为一一对应,多个成型模10由上至下成型模10的直径逐渐变小,成型模10上设置有漏液槽11,漏液槽11的数量与成型模10的数量设置为一致,可以通过各结构的设置,来解决无法对多个不同规格的紧固件进行同步生产的问题。进一步,模具外壳8的上端设置有模壳12,模壳12设置为圆环状,模壳12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设置为圆环板状,安装板13与模壳12设置为一体状,模壳12的内径与安装板13的内径设置为一致接。进一步,安装板13的内侧设置有挡柱14,挡柱14设置为圆柱状,挡柱14的高度小于模壳12的高度,挡柱14与模壳12之间设置有送液槽15,送液槽15设置为圆环槽状。进一步,挡柱14的下端设置有立柱5,立柱5设置为圆柱状,立柱5的高度与模具外壳8的高度设置为一致,立柱5的直径与挡柱14的直径设置为一致。进一步,立柱5上设置有挡环6,挡环6的数量与成型模10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挡环6与立柱5设置为贴合,挡环6与立柱5固定连接,挡环6的高度与成型模10的高度设置为一致,立柱5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柱7,安装柱7设置为圆柱状,安装柱7与立柱5设置为一体状。进一步,立柱5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底盘1,固定底盘1设置为圆盘状,固定底盘1上设置有固定孔2,固定孔2设置为圆孔状,固定孔2设置有多个,多个固定孔2以固定底盘1的圆心为中心呈圆周布置,固定孔2的深度与固定底盘1的厚度设置为一致。进一步,固定底盘1的中间设置有卡槽3,卡槽3设置为圆槽状,卡槽3与立柱5设置为贴合,卡槽3的深度设置为固定底盘1厚度的一半,卡槽3的下端设置有安装槽4,安装槽4设置为圆孔状,安装槽4与安装柱7设置为贴合,安装槽4的深度设置为固定底盘1厚度的一半,安装槽4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安装槽4内部的螺纹与安装柱7上的螺纹设置为间隙配合。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对整个紧固件成型模具进行检查,使用者确认检查无误后,将安装板13与挡柱14分别安装在喷塑机上,确认安装完成后,即可以开始进行使用,使用者可以将注塑液从送液槽15送入模具外壳8的内部,进入模具外壳8内部的注塑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各个成型模10上的漏液槽11,并通过成型模10与成型模10之间所形成的空隙来成型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壳(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卡槽(9),所述模具外壳(8)设置为圆环套状,所述连接卡槽(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卡槽(9)由上至下连接卡槽(9)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连接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模(10),所述成型模(10)的数量与连接卡槽(9)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成型模(10)与连接卡槽(9)设置为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成型模(10)由上至下成型模(10)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成型模(10)上设置有漏液槽(11),所述漏液槽(11)的数量与成型模(10)的数量设置为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包括模具外壳(8),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壳(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卡槽(9),所述模具外壳(8)设置为圆环套状,所述连接卡槽(9)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卡槽(9)由上至下连接卡槽(9)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连接卡槽(9)的内部设置有成型模(10),所述成型模(10)的数量与连接卡槽(9)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成型模(10)与连接卡槽(9)设置为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成型模(10)由上至下成型模(10)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成型模(10)上设置有漏液槽(11),所述漏液槽(11)的数量与成型模(10)的数量设置为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外壳(8)的上端设置有模壳(12),所述模壳(12)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模壳(12)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设置为圆环板状,所述安装板(13)与模壳(12)设置为一体状,所述模壳(12)的内径与安装板(13)的内径设置为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3)的内侧设置有挡柱(14),所述挡柱(14)设置为圆柱状,所述挡柱(14)的高度小于模壳(12)的高度,所述挡柱(14)与模壳(12)之间设置有送液槽(15),所述送液槽(15)设置为圆环槽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紧固件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柱(14)的下端设置有立柱(5),所述立柱(5)设置为圆柱状,所述立柱(5)的高度与模具外壳(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八一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铭源工业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