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750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包括分析池容器、试剂瓶、废液瓶、双通道泵及单通道泵;分析池容器内部包括位于下方的储液部和位于上方的测试部;储液部与测试部之间通过单向阀隔开,单向阀用于使储液部内的试剂能够到达测试部,而测试部内的试剂无法达到储液部;分析池容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位于储液部的底部,第二接口位于测试部的水位线处,第三接口位于测试部的底部;双通道泵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分别通过软管与试剂瓶及第一接口连通,第二通道分别通过软管与废液瓶及第二接口连通;单通道泵分别通过软管与第三接口及废液瓶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剂检测
,尤其是涉及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的重金属检测仪基本都是用杯状物作为分析池,用来盛装试剂。向分析池内加入试剂时,在对于试剂的量要求比较精确的情况下,都是人为借助试剂枪来控制,在操作上比较麻烦;并且,现有的分析池是一次性的,每使用一次就需要更换;另外,分析池中试剂的温度容易受气温影响,直接导致检测仪器的精度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包括分析池容器、试剂瓶、废液瓶、双通道泵及单通道泵;所述分析池容器内部包括位于下方的储液部和位于上方的测试部;所述储液部与测试部之间通过单向阀隔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储液部内的试剂能够到达测试部,而测试部内的试剂无法达到储液部;所述分析池容器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位于储液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测试部中预设的液位线处,所述第三接口位于测试部的底部;所述双通道泵具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分别通过软管与试剂瓶及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分别通过软管与废液瓶及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双通道泵用于通过第一通道将试剂瓶中的试剂泵入储液部中,并通过第二通道将测试部中超过水位线的试剂泵入废液瓶中;所述单通道泵分别通过软管与第三接口及废液瓶连通,所述单通道泵用于将检测完毕后的测试部中的试剂泵入废液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与第一接口之间,用于判断抽入分析池容器内的是空气还是试剂。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废液瓶的顶部,用于判断废液瓶内部是否即将装满废液。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池容器的外侧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分析池容器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析池容器的顶端开口,并在开口处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供分析池容器与外部检测设备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分析池容器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底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将多个泵与分析池容器、试剂瓶、废液瓶相结合,并对分析池容器的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实现了自动加液,并能精准控制试剂量,且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并使仪器检测更精准;解决了人为加试剂造成量难控制、操作麻烦问题,解决了分析池一次性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因试剂温度影响仪器精度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分析池容器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分析池容器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分析池容器另一个视角的外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是如何实施的。参照图1-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包括分析池容器1、试剂瓶2、废液瓶3、双通道泵4及单通道泵5;分析池容器1内部包括位于下方的储液部14和位于上方的测试部15;储液部14与测试部15之间通过单向阀16隔开,单向阀16用于使储液部14内的试剂能够到达测试部15,而测试部15内的试剂无法达到储液部14;分析池容器1具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第一接口11位于储液部14的底部,第二接口12位于测试部15中预设的液位线处,第三接口13位于测试部15的底部;双通道泵4具有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第一通道41的流速大于第二通道42,第一通道41分别通过软管与试剂瓶2及第一接口11连通,第二通道42分别通过软管与废液瓶3及第二接口12连通,双通道泵4用于通过第一通道41将试剂瓶2中的试剂泵入储液部14中,并通过第二通道42将测试部15中超过水位线的试剂泵入废液瓶3中;单通道泵5分别通过软管与第三接口13及废液瓶3连通,单通道泵5用于将检测完毕后的测试部15中的试剂泵入废液瓶3中。优选地,该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还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6,第一水位传感器6设置在第一通道与第一接口11之间,用于判断抽入分析池容器1内的是空气还是试剂。优选地,该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还包括第二水位传感器7,第二水位传感器7设置在废液瓶3的顶部,用于判断废液瓶3内部是否即将装满废液。优选地,分析池容器1的外侧设置有加热装置18,如加热膜;分析池容器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7。优选地,分析池容器1的顶端开口,并在开口处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圈19,密封圈19用于供分析池容器1与外部检测设备之间的密封连接;分析池容器1的底端设置有密封底盖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先装配好系统,通过密封圈完成分析池容器1与外部检测设备之间的密封连接,当外部检测设备需要开始检测时,在外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双通道泵4开始工作,双通道泵4的第一通道41将试剂瓶2内的试剂抽入到分析池容器1内,需要依次经过第一水位传感器6、第一接口11、储液部14、测试部15,高出液位线的试剂通过双通道泵4的第二通道42抽到废液瓶3内,然后双通道泵4停止工作。这个过程中,可通过分析池容器1的容积、第一通道41的流速,计算出双通道泵4工作时长,可以按1.2-1.5倍理论时长设定;第一水位传感器6主要是用于判断抽入分析池容器1内的是空气还是试剂(首次使用时软管内都是空气),这个过程中超出第二接口12处(也即液位线处)的试剂将会被抽走,也就自动精准控制了分析池容器1内的溶液量,因为双通道泵4工作时长为1.2-1.5倍的理论时长,所以能保证分析池内的液位线一定能到达B口处,多的试剂还能清洗测试部15。待检测完毕后,单通道泵5开始工作,通过第三接口13将测试部15内的废液抽入到废液池3,测试部15内的废液被抽完后,单通道泵5停止工作,单通道泵5工作时长也可按1.2-1.5倍的理论时长设定。在测试过程中,加热装置18通电进行加热,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17进行检测、外部温控板进行控制,保证分析池容器1内试剂温度始终为设定的温度,大大提高了设备的检测精度。测试完成后,因单向阀16的存在,储液部14内的试剂并未与外部接触,可直接回收利用,而不作为废液处理,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综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将多个泵与分析池容器、试剂瓶、废液瓶相结合,并对分析池容器的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实现了自动加液,并能精准控制试剂量,且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对环境无污染,并使仪器检测更精准;解决了人为加试剂造成量难控制、操作麻烦问题,解决了分析池一次性使用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了因试剂温度影响仪器精度问题。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析池容器(1)、试剂瓶(2)、废液瓶(3)、双通道泵(4)及单通道泵(5);/n所述分析池容器(1)内部包括位于下方的储液部(14)和位于上方的测试部(15);/n所述储液部(14)与测试部(15)之间通过单向阀(16)隔开,所述单向阀(16)用于使储液部(14)内的试剂能够到达测试部(15),而测试部(15)内的试剂无法达到储液部(14);/n所述分析池容器(1)具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所述第一接口(11)位于储液部(14)的底部,所述第二接口(12)位于测试部(15)中预设的液位线处,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测试部(15)的底部;/n所述双通道泵(4)具有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所述第一通道(41)分别通过软管与试剂瓶(2)及第一接口(1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2)分别通过软管与废液瓶(3)及第二接口(12)连通,所述双通道泵(4)用于通过第一通道(41)将试剂瓶(2)中的试剂泵入储液部(14)中,并通过第二通道(42)将测试部(15)中超过水位线的试剂泵入废液瓶(3)中;/n所述单通道泵(5)分别通过软管与第三接口(13)及废液瓶(3)连通,所述单通道泵(5)用于将检测完毕后的测试部(15)中的试剂泵入废液瓶(3)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金属检测仪的智能分析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析池容器(1)、试剂瓶(2)、废液瓶(3)、双通道泵(4)及单通道泵(5);
所述分析池容器(1)内部包括位于下方的储液部(14)和位于上方的测试部(15);
所述储液部(14)与测试部(15)之间通过单向阀(16)隔开,所述单向阀(16)用于使储液部(14)内的试剂能够到达测试部(15),而测试部(15)内的试剂无法达到储液部(14);
所述分析池容器(1)具有第一接口(11)、第二接口(12)和第三接口(13),所述第一接口(11)位于储液部(14)的底部,所述第二接口(12)位于测试部(15)中预设的液位线处,所述第三接口(13)位于测试部(15)的底部;
所述双通道泵(4)具有第一通道(41)和第二通道(42),所述第一通道(41)分别通过软管与试剂瓶(2)及第一接口(1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2)分别通过软管与废液瓶(3)及第二接口(12)连通,所述双通道泵(4)用于通过第一通道(41)将试剂瓶(2)中的试剂泵入储液部(14)中,并通过第二通道(42)将测试部(15)中超过水位线的试剂泵入废液瓶(3)中;
所述单通道泵(5)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霜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卡琳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