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7111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车辆制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其包括使用C/SiC材料制作盘体,所述盘体包括第一摩擦盘和第二摩擦盘;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外端具有环形倒角;所述第一摩擦盘的摩擦面及所述第二摩擦盘的摩擦面上设有一系列由一个小孔径与一个大孔径组合的通风孔组;每两个所述通风孔组/间布置有一个弯曲的通风沟槽;所述第一摩擦盘和所述第二摩擦盘之间由若干加强筋连接;所述加强筋共有三组,为第一加强筋组、第二加强筋组和第三加强筋组。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通风制动盘的结构优化,将尽可能多的热量耗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提高其散热性能。同时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减少刹车啸叫现象,提高行驶舒适性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具体为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乘用车制动盘由铸钢或者铸铁等材料制成,尽管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由于其耐高温性能较差,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热应力过大、制动热衰退现象,同时在多次制动下容易出现制动盘的热疲劳现象,导致制动盘内部产生细小裂纹,强度将大大降低。近年来,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新型复合材料,其中C/SiC材料因其密度小、耐高温,摩擦性能稳定等优点被广泛认可为理想的替代材料。车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摩擦副产生的摩擦热大部分被制动盘吸收,盘面温度急剧升高,会导致列车制动性能下降,同时给整个制动系统带来多种不利影响。因此,为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对制动盘的散热性能的研究极为重要。制动盘中通风孔的结构(如通风肋片的厚薄,角度,柱状等)对制动盘的散热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长直通道无论制动盘转速和通道长度等参数如何变化,其内部总存在着相似的湍流结构,例如入口端的流动分离和背风面的涡流。这些流动现象都严重制约着通道的散热效果。而弯曲通道是另一种常见的通风结构,不同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C/SiC材料制作盘体,所述盘体包括第一摩擦盘(1)和第二摩擦盘(2);/n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外端具有环形倒角;/n所述第一摩擦盘(1)的摩擦面及所述第二摩擦盘(2)的摩擦面上设有一系列由一个小孔径与一个大孔径组合的通风孔组(3/4);/n每两个所述通风孔组(3/4)间布置有一个弯曲的通风沟槽(5);/n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之间由若干加强筋连接;/n所述加强筋共有三组,为第一加强筋(6)组、第二加强筋(7)组和第三加强筋(8)组。/n所述第一加强筋(6)组,内侧摩擦面环面内圆周设有一系列椭圆形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SiC通风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使用C/SiC材料制作盘体,所述盘体包括第一摩擦盘(1)和第二摩擦盘(2);
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外端具有环形倒角;
所述第一摩擦盘(1)的摩擦面及所述第二摩擦盘(2)的摩擦面上设有一系列由一个小孔径与一个大孔径组合的通风孔组(3/4);
每两个所述通风孔组(3/4)间布置有一个弯曲的通风沟槽(5);
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之间由若干加强筋连接;
所述加强筋共有三组,为第一加强筋(6)组、第二加强筋(7)组和第三加强筋(8)组。
所述第一加强筋(6)组,内侧摩擦面环面内圆周设有一系列椭圆形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6)组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
所述第二加强筋(7)组,内侧摩擦面环面中部附近设有一系列椭圆形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7)组连接所述第一摩擦盘(1)和所述第二摩擦盘(2);
所述第三加强筋(8)组,内侧摩擦面环面外圆周设有一系列椭圆形加强筋,所述第三加强筋(8)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辉谢欣然王洁朱悦彤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