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83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顶端的立柱;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支撑部上方设置有棚洞顶,支撑部远离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夹持部,棚洞顶靠近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夹持部相对应的定位杆;棚洞顶底端与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棚洞顶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部,缓冲部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导向板,导向板的一端与缓冲部铰接,导向板的另一端与山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装配式棚洞,施工效率大大提高。通过导向板将雪导走,避免雪直接冲击棚洞,极大的提高了棚洞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区防护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
技术介绍
UHPC即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也称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PowderConcrete,RPC)。是一种高强度、高韧性、低孔隙率的超高强水泥基材料。UHPC的超高性能使其在结构和装饰等各方面的应用更加节约材料用量,并减轻建筑物或构件的自重,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优异的耐久性能够减少建筑物和构件的维护返修,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更加绿色和节能的建筑。高原山脉常年积雪,而许多公路傍山而建。在雪崩高发路段,行车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现在普遍采用棚洞来对雪崩高发路段进行防护。但现有的棚洞施工过程繁琐,施工周期过长,由于现有的棚洞大多采用普通混凝土现场浇筑而成,强度不足以满足承受雪崩时的冲击,且无导向将雪导走避免雪直接冲击棚洞,导致棚洞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所述棚洞结构位于山体的一侧,且所述棚洞结构固定搭建在地面上,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地面上的底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顶端的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方设置有棚洞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夹持部,所述棚洞顶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夹持部相对应的定位杆;所述棚洞顶底端与所述立柱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棚洞顶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部,所述缓冲部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部铰接,所述导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山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棚洞顶包括柔性连接件,所述柔性连接件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棚洞顶块体,相邻两个所述棚洞顶块体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棚洞顶块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杆上滑动套设有滑动板;所述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的底端和所述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上对称铰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且所述夹持块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末端与所述滑动板传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末端铰接有第五连接杆和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五连接杆的末端与所述凹槽内壁铰接,所述第六连接杆的末端与所述滑动板铰接。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箱,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末端与所述调节箱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箱内设置有第一齿条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调节箱限位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调节箱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末端贯穿所述调节箱与所述第一齿条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箱外壁上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部包括与所述柔性连接件固定连接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底端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导向板与所述盖板铰接;两所述液压杆之间对称设置有第一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靠近所述液压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吸能组件,所述第一吸能组件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组件包括与所述缓冲槽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所述缓冲槽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顶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盖板底端固定连接有U形架,所述滑杆末端贯穿所述U形架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滑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顶端和所述U形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远离所述液压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末端与所述U形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靠近所述液压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吸能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液压杆一侧的C形槽,所述C形槽与所述缓冲槽底端固定连接;所述C形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末端与所述C形槽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棚洞顶块体的材质为UHPC。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大部分结构是提前预制而成,到达施工现场时直接安装即可,不仅大大调高了棚洞架设的效率,而且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动静过大造成的雪崩或塌方,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的棚洞顶及导向板采用UHPC制作而成,不仅减轻建筑物或构件的自重,而且提高了建筑的耐久性能,减少建筑物和构件的维护返修。3、本专利技术具有导雪的导向板,能够将雪导走避免雪直接冲击棚洞,极大的提高了棚洞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部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部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的俯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棚洞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棚洞顶吊装时的示意图;其中,1为导向板、2为缓冲部、3为棚洞顶、4为夹持部、5为支撑部、6为底座、7为地面、8为立柱、9为山体、10为插接杆、11为连接块、12为第七连接杆、13为定位杆、14为锚杆、201为盖板、202为液压杆、203为C形槽、204为缓冲槽、205为第二弹簧、206为第二连接杆、207为第二固定块、208为第一连接杆、209为第二齿条、210为第二齿轮、211为滑杆、212为扭簧、213为U形架、301为柔性连接件、302为棚洞顶块体、401为夹持块、402为支撑块、403为支撑杆、404为第三连接杆、405为第四连接杆、406为第五连接杆、407为固定座、408为固定杆、409为第一弹簧、410为第六连接杆、411为滑动板、412为第一固定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所述棚洞结构位于山体(9)的一侧,且所述棚洞结构固定搭建在地面(7)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地面(7)上的底座(6)、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6)顶端的立柱(8);所述立柱(8)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5)上方设置有棚洞顶(3),所述支撑部(5)远离所述底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夹持部(4),所述棚洞顶(3)靠近所述底座(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夹持部(4)相对应的定位杆(13);所述棚洞顶(3)底端与所述立柱(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棚洞顶(3)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部(2),所述缓冲部(2)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导向板(1),所述导向板(1)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部(2)铰接,所述导向板(1)的另一端与所述山体(9)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所述棚洞结构位于山体(9)的一侧,且所述棚洞结构固定搭建在地面(7)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地面(7)上的底座(6)、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6)顶端的立柱(8);所述立柱(8)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部(5),所述支撑部(5)上方设置有棚洞顶(3),所述支撑部(5)远离所述底座(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夹持部(4),所述棚洞顶(3)靠近所述底座(6)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夹持部(4)相对应的定位杆(13);所述棚洞顶(3)底端与所述立柱(8)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棚洞顶(3)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部(2),所述缓冲部(2)的上方倾斜设置有导向板(1),所述导向板(1)的一端与所述缓冲部(2)铰接,所述导向板(1)的另一端与所述山体(9)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洞顶(3)包括柔性连接件(301),所述柔性连接件(301)底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棚洞顶块体(302),相邻两个所述棚洞顶块体(302)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杆(13)与所述棚洞顶块体(30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4)包括与所述支撑部(5)固定连接的固定座(407),所述固定座(407)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08),所述固定杆(408)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固定杆(408)上滑动套设有滑动板(411);所述固定杆(408)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09),所述第一弹簧(40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板(411)的底端和所述凹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407)上方设置有支撑块(402),所述支撑块(402)与所述滑动板(4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08)上方设置有第一固定块(412),所述第一固定块(412)与所述凹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412)上对称铰接有第三连接杆(404),所述第三连接杆(404)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块(401),且所述夹持块(401)位于所述固定座(407)的上方;所述第三连接杆(404)的末端与所述滑动板(41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杆(404)的末端铰接有第四连接杆(405),所述第四连接杆(405)的末端铰接有第五连接杆(406)和第六连接杆(410);所述第五连接杆(406)的末端与所述凹槽内壁铰接,所述第六连接杆(410)的末端与所述滑动板(411)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原耐久型装配式UHPC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包括与所述立柱(8)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503)和第二支撑架(501),所述固定座(40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架(503)和所述第二支撑架(501)上;所述第二支撑架(5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调节箱(504),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李田波洛桑慈成朱旭伟权磊李立辉谢晋德何哲张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