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265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消能槽以及设置在公路路边的被动防护网组件,被动防护网组件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公路与消能槽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开挖的消能槽来使滚石滚落至其内,减小滚石的动能,使滚石停留在消能槽内;当部分滚石动能过大时,通过消能槽的消能之后动能也大大减小再通过被动防护网组件进行阻隔防护,避免滚石向公路上翻滚,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从而能够以正常的速度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防护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重在“安全”,且体现在“技术”上;一般情况下,高陡路基边坡开挖都可以直接爆破,或者在爆破影响范围有影响物时采用控制爆破,再或者采用静态开挖方法就可达到解除隐患安全施工的目的。但是在采用静态开挖时都会产生滚石,滚石容易翻滚到高陡路基下方的公路上,然后翻滚向公路远离高陡路基一侧的民房或地方构造物,对民房或地方构造物造成威胁;若采用在公路边建立挡墙来进行防护,则存在以下的缺陷:滚石通过边坡滚落后冲击力不断增大,也会直接威胁到挡墙的安全,因此在施工时谨小慎微,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挡墙的方式来对滚石进行防护,挡墙所受冲击较大,施工时谨小慎微,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消能槽以及设置在公路路边的被动防护网组件,被动防护网组件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公路与消能槽之间。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首先通过开挖的消能槽来使滚石滚落至其内,减小滚石的动能,使滚石停留在消能槽内;当部分滚石动能过大时,通过消能槽的消能之后动能也大大减小再通过被动防护网组件进行阻隔防护,避免滚石向公路上翻滚,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从而能够以正常的速度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优化的,所述消能槽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槽体以及铺设在槽体底部的透水层,透水层上方铺设有位于槽体内的缓冲层。优化的,所述槽体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液主干道,透水层与排液主干道之间通过沿排液主干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通群连通。优化的,每个所述导通群包括多个导通孔,每个导通孔的一端均与排液主干道相连,每个导通孔的另一端沿透水层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优化的,所述被动防护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公路面上的底座,底座顶部连接有立板,立板靠近消能槽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防护结构。优化的,所述弹性防护结构包括倾斜布置的防护网,防护网与立板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布置的弹性伸缩杆相连,防护网底部与消能槽的水平距离大于防护网顶部与消能槽的水平距离。优化的,所述底座上沿弹性伸缩杆的弹性伸缩方向开有滑槽,防护网底部滑动卡接在滑槽内。优化的,所述透水层由直径为2-3cm的砂石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优化的,所述缓冲层由直径为2-3mm的砂砾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右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槽体1、透水层2、缓冲层3、排液主干道4、导通孔5、底座6、立板7、防护网8、弹性伸缩杆9、滑槽10。结合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消能槽以及设置在公路路边的被动防护网组件,被动防护网组件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公路与消能槽之间。首先通过开挖的消能槽来使滚石滚落至其内,减小滚石的动能,使滚石停留在消能槽内;当部分滚石动能过大时,通过消能槽的消能之后动能也大大减小再通过被动防护网组件进行阻隔防护,避免滚石向公路上翻滚,提高了安全防护性能,从而能够以正常的速度进行施工,提高了施工进度。结合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对消能槽的结构优化,采用的消能槽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槽体1以及铺设在槽体1底部的透水层2,透水层2上方铺设有位于槽体1内的缓冲层3。通过缓冲层3来对落入槽体1内的滚石进行缓冲消能,使滚石能够停留在槽体1内;通过透水层2的设计避免水滞留在缓冲层3内,而影响缓冲层3的消能能力。具体,采用的缓冲层3由直径为2-3mm的砂砾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缓冲层3的厚度至少为10cm;使缓冲层3由常用的建筑材料来加工而成,且还是缓冲层3能够具有足够大的消能能力。采用的透水层2由直径为2-3cm的砂石堆叠而成的层状结构,透水层2的厚度可以在4-6cm范围内;透水层2不但作为缓冲层3的一个支撑结构,而且使透水层2具有足够的透水性能。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在槽体1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液主干道4,透水层2与排液主干道4之间通过沿排液主干道4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通群连通。通过多个导通群快速的将透水层2内的水导入排液主干道4内排走,避免水汇集在槽体1内而影响缓冲层3的消能能力。如图2所示,其中,采用的每个导通群包括多个导通孔5,每个导通孔5的一端均与排液主干道4相连,每个导通孔5的另一端沿透水层2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通过导通群中多个导通孔5的布置方式来进一步使透水层2内的水快速的导入排液主干道4中排走,提高排液的速度。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述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还包括对被动防护网组件的结构优化,采用的被动防护网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公路面上的底座6,底座6顶部连接有立板7,立板7靠近消能槽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防护结构。其中,底座6可以锚接在公路路面上,立板7来作为弹性防护结构的安装支撑主体,通过弹性防护结构对越过消能槽的滚石进一步阻拦。且采用的弹性防护结构包括倾斜布置的防护网8,防护网8与立板7之间通过若干均匀布置的弹性伸缩杆9相连,防护网8底部与消能槽的水平距离大于防护网8顶部与消能槽的水平距离。当滚石与防护网8接触时,通过防护网8对滚石进行阻拦,同时防护网8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从而起到了缓冲消能的作用,还通过弹性伸缩杆9来进一步加强防护网8的缓冲能力,避免防护网8受到滚石的冲击而发生损坏;进一步,通过防护网8的布置方式是为了使其与翻滚的滚石接触后对滚石具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能够使滚石停留在公路路边或者掉入槽体1内。为了提高防护网8与滚石接触时的移动稳定性,在底座6上沿弹性伸缩杆9的弹性伸缩方向开有滑槽10,防护网8底部滑动卡接在滑槽10内;通过滑槽10来为防护网8进行导向和限位,以提高防护网8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防护网8的使用寿命。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消能槽以及设置在公路路边的被动防护网组件,被动防护网组件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公路与消能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消能槽以及设置在公路路边的被动防护网组件,被动防护网组件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布置且位于公路与消能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槽包括沿公路路边长度方向开设的槽体以及铺设在槽体底部的透水层,透水层上方铺设有位于槽体内的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液主干道,透水层与排液主干道之间通过沿排液主干道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的多个导通群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通群包括多个导通孔,每个导通孔的一端均与排液主干道相连,每个导通孔的另一端沿透水层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志斌邓深龙向学武严欢邓钧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