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681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涉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当出现不平整区域时,需要装置停留在原地等待使用者的问题,所述装置外壳前后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装置外壳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3D扫描仪,所述3D扫描仪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装置外壳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标记喷头,所述标记喷头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总控制模块,所述总控制模块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而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较为广泛的领域,其中对轨道平整度检测可以说是十分常见。而现有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在进行使用时,多为简单的轨道行进机构加上测平仪,通过测平仪来实现对轨道的平整度检测,其在进行使用时,极有可能会出现检测到不平整区域,而现有的轨道行进机构多为无人式,使用者便难以快速赶往不平整区域,同时检测装置也需要停留在该地,以防止使用者移动至附近后无法找寻不平整区域,进而影响到检测的效率;因此市场急需研制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当出现不平整区域时,需要装置停留在原地等待使用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前后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一连接板与装置外壳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3D扫描仪,所述3D扫描仪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二连接板与装置外壳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标记喷头,所述标记喷头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总控制模块,所述总控制模块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总控制模块的下端设置有分控制模块,所述分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总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控制模块的一侧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的上端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输入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前端设置有横向倾角传感器,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设置有两个,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的下端设置有防脱条,所述防脱条设置为矩形条状,所述防脱条设置有两个,所述防脱条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防脱条的内部设置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防脱槽的长度小于防脱条的长度。优选的,所述防脱槽的内部设置有防脱片,所述防脱片设置为圆片状,所述防脱片与防脱槽设置为贴合,所述防脱片设置有四个,所述防脱片上设置有行进轮,所述行进轮的数量与防脱片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行进轮与防脱片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行进轮上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为圆环状,所述挡片设置有四个,所述挡片与行进轮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行进轮的后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行进轮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后端设置有驱动控制箱,所述驱动控制箱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直流电动机,所述直流电动机与传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直流电动机上设置有电磁制动器。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一侧设置有减震片,所述减震片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减震片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片的一侧设置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设置为弹性结构,所述撞击块上设置有多个波浪环,且相邻两个波浪环之间距离设置为一致,所述撞击块与减震片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另一侧设置有探照灯,所述探照灯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探照灯呈对称布置,所述探照灯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探照灯与蓄电池组电性连接,所述探照灯的下端设置有路障探测仪,所述路障探测仪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路障探测仪与总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装置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纵向倾角传感器,所述纵向倾角传感器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倾角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纵向倾角传感器的输入端与分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上端设置有座椅,所述座椅设置有两个,所述座椅与装置外壳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座椅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置为矩形块状,所述固定块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端设置有固定背板,所述固定背板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固定背板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背板的一侧设置有数控显示屏,所述数控显示屏与固定背板固定连接,所述数控显示屏与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专利技术通过3D扫描仪与标记喷头的设置,使用者在对该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进行使用时,使用者可以通过3D扫描仪来对轨道进行扫描,从而实现对平整度的辅助识别,当倾角传感器感应到不平整区域时,可以通过标记喷头的设置,来喷涂水溶性标记,从而使用者即可快速的寻找到不平整区域,进而对其进行修复,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整个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的工作效率;2、该专利技术通过防脱条、防脱片与挡片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防脱条内部的防脱槽来对防脱片进行限位固定,从而防止行进轮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偏斜的现象,同时再通过挡片的设置,来防止整个行进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倾斜的现象,进一步的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3、该专利技术通过减震片与撞击块的设置,使用者在使用该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通过减震片与撞击块相互配合,来使得整个装置在后端受到冲击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次冲击,进而提高装置上的使用者的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步骤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步骤图。图中:1、装置外壳;2、固定块;3、固定背板;4、数控显示屏;5、座椅;6、第一连接板;7、3D扫描仪;8、横向倾角传感器;9、防脱条;10、防脱槽;11、防脱片;12、行进轮;13、挡片;14、传动轴;15、驱动控制箱;16、电磁制动器;17、直流电动机;18、减震片;19、撞击块;20、探照灯;21、路障探测仪;22、纵向倾角传感器;23、总控制模块;24、分控制模块;25、数据传输模块;26、数据存储模块;27、蓄电池组;28、第二连接板;29、标记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前后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装置外壳(1)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下端设置有3D扫描仪(7),所述3D扫描仪(7)与第一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8),所述第二连接板(28)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二连接板(28)与装置外壳(1)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8)的下端设置有标记喷头(29),所述标记喷头(29)与第二连接板(28)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前后端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6),所述第一连接板(6)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一连接板(6)与装置外壳(1)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下端设置有3D扫描仪(7),所述3D扫描仪(7)与第一连接板(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8),所述第二连接板(28)设置为矩形板状,所述第二连接板(28)与装置外壳(1)通过氩弧焊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8)的下端设置有标记喷头(29),所述标记喷头(29)与第二连接板(2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总控制模块(23),所述总控制模块(23)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总控制模块(23)的下端设置有分控制模块(24),所述分控制模块(24)的输入端与总控制模块(2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分控制模块(24)的一侧设置有数据传输模块(25),所述数据传输模块(25)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25)的上端设置有数据存储模块(26),所述数据存储模块(26)的输入端与数据传输模块(25)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26)的一侧设置有蓄电池组(27),所述蓄电池组(27)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横向倾角传感器(8),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8)设置有两个,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8)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8)的输出端与数据传输模块(2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8)的输入端与分控制模块(24)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横向倾角传感器(8)的下端设置有防脱条(9),所述防脱条(9)设置为矩形条状,所述防脱条(9)设置有两个,所述防脱条(9)与装置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防脱条(9)的内部设置有防脱槽(10),所述防脱槽(10)设置为矩形槽状,所述防脱槽(10)的长度小于防脱条(9)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轨道平整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槽(10)的内部设置有防脱片(11),所述防脱片(11)设置为圆片状,所述防脱片(11)与防脱槽(10)设置为贴合,所述防脱片(11)设置有四个,所述防脱片(11)上设置有行进轮(12),所述行进轮(12)的数量与防脱片(11)的数量设置为一致,所述行进轮(12)与防脱片(11)设置为一体状,所述行进轮(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宁波徐兰花许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智城慧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