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式喷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76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涟漪式喷泉,该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其中,电机设置在底座上,支撑板一端连接于底座,另一端连接于轴套,传动轴穿过支撑板,能够相对于支撑板转动,偏心轮套设在传动轴上,连杆一端连接于偏心轮上,另一端连接于伸缩杆,伸缩杆设置在轴套内,盖板连接于伸缩杆远离于底座的一端;其中,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轴,电机能够带动传动轴转动,在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偏心轮带动伸缩杆在轴套的轴向上运动。该涟漪式喷泉涟漪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避免水流冲击,使涟漪更为有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涟漪式喷泉
本技术涉及喷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涟漪式喷泉。
技术介绍
涟漪式喷泉喷出的水呈涟漪受到人们的喜欢,现有的涟漪发生装置多采用撞击滴落式的做法,具体方法包括用活塞朝上瞬间推动水面,使水平面的水抛出之后进行回落,与水面撞击形成一圈圈水纹而形成的涟漪样式。此技术采用的水滴回落撞击形成的涟漪较小,效果并不理想。而活塞推动之后外翻的水与水滴回落形成的涟漪无法同步并且相互干扰,显得涟漪效果较为杂乱。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涟漪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避免水流冲击,使涟漪更为有序的涟漪式喷泉。公开于本技术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涟漪式喷泉,该涟漪式喷泉涟漪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避免水流冲击,使涟漪更为有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涟漪式喷泉,该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支撑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伸缩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伸缩杆在所述轴套的轴向上运动。优选地,所述支撑板、所述轴套、所述偏心轮、所述连杆和所述伸缩杆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板连接有一个所述轴套,每个所述轴套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伸缩杆,两个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电机两侧,每个所述偏心轮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分布连接于两个所述伸缩杆。优选地,还包括:传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优选地,所述电机为一维电机。优选地,还包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涟漪式喷泉,通过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开启电机,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偏心轮转动,进而偏心轮带动连杆在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连杆带动伸缩杆在轴套内往复一端,设置在伸缩杆顶部的盖板即可在垂直于水面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而推动水平面的水,使之扩散-聚拢-扩散往复循环,形成一圈圈涟漪的效果,使得涟漪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避免水流冲击,使涟漪更为有序的涟漪式喷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涟漪式喷泉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电机;3、支撑板;4、轴套;5、传动轴;6、偏心轮;7、连杆;8、伸缩杆;9、盖板;10、电机安装座;11、传动齿轮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涟漪式喷泉,该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支撑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伸缩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伸缩杆在所述轴套的轴向上运动。本技术提供的涟漪式喷泉,通过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开启电机,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带动偏心轮转动,进而偏心轮带动连杆在直线方向上往复运动,连杆带动伸缩杆在轴套内往复一端,设置在伸缩杆顶部的盖板即可在垂直于水面的方向上往复运动,而推动水平面的水,使之扩散-聚拢-扩散往复循环,形成一圈圈涟漪的效果,使得涟漪效果更为明显,且能够避免水流冲击,使涟漪更为有序的涟漪式喷泉。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所述轴套、所述偏心轮、所述连杆和所述伸缩杆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板连接有一个所述轴套,每个所述轴套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伸缩杆,两个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位于所述电机两侧,每个所述偏心轮连接有一个所述连杆,两个所述连杆分布连接于两个所述伸缩杆。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板、轴套、偏心轮、连杆和伸缩杆为两个,通过两个伸缩杆对盖板进行支撑,一方面使得盖板的受力更为均衡,避免盖板出现倾斜;另一方面保障了对盖板的推力,进一步保障了涟漪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传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传动齿轮组,通过传动齿轮组的设置能够调节电机输出的有效转送,便于控制伸缩杆的伸缩频率,进一步保障了涟漪效果。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为一维电机。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提供了电机的种类,电机为一维电机,一维电机受控性更好,且维修频率低,保障了涟漪式喷泉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技术方案,还包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包括了电机安装座,使得电机的固定更为稳固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涟漪式喷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1、电机2、支撑板3、轴套4、传动轴5、偏心轮6、连杆7、伸缩杆8和盖板9;其中,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支撑板3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4,所述传动轴5穿过所述支撑板3,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3转动,所述偏心轮6套设在所述传动轴5上,所述连杆7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6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杆8,所述伸缩杆8设置在所述轴套4内,所述盖板9连接于所述伸缩杆8远离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其中,所述电机2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5,所述电机2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5转动,在所述传动轴5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偏心轮6带动所述伸缩杆8在所述轴套4的轴向上运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3、所述轴套4、所述偏心轮6、所述连杆7和所述伸缩杆8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支撑板3设置在所述电机2的两侧,每个所述支撑板3连接有一个所述轴套4,每个所述轴套4内设置有一个所述伸缩杆8,两个所述偏心轮6套设在所述传动轴5上,位于所述电机2两侧,每个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涟漪式喷泉,其特征在于,所述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n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支撑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伸缩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n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伸缩杆在所述轴套的轴向上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涟漪式喷泉,其特征在于,所述涟漪式喷泉包括:底座、电机、支撑板、轴套、传动轴、偏心轮、连杆、伸缩杆和盖板;
其中,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板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轴套,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支撑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板转动,所述偏心轮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连杆一端连接于所述偏心轮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设置在所述轴套内,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伸缩杆远离于所述底座的一端;
其中,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情况下,所述偏心轮带动所述伸缩杆在所述轴套的轴向上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涟漪式喷泉,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所述轴套、所述偏心轮、所述连杆和所述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百变喷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