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煤机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622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煤机灭火装置,包括磨煤机以及连接所述磨煤机的原煤输入管、煤粉气流管、一次风管与蒸汽机构;所述磨煤机包括原煤入口端和石子煤出口端,所述原煤输入管及煤粉气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原煤入口端,并连通所述磨煤机的内部,所述一次风管位于所述原煤入口端与所述石子煤出口端之间;所述蒸汽机构包括蒸汽母管及连通所述蒸汽母管的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母管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石子煤出口端,所述蒸汽支管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蒸汽支管远离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端部连通所述一次风管。提高了蒸汽在磨煤机内的分布均匀度,利于预防或快速干预磨煤机内煤粉着火,且改善了蒸汽积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磨煤机灭火装置
本技术涉及磨煤设备
,特别是涉及磨煤机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中速磨煤机一般都设计有灭火蒸汽防爆燃装置,用于对磨煤机内煤粉自燃时的干预和处理,传统的磨煤机灭火蒸汽取自锅炉辅助蒸汽联箱,从中速磨煤机石子煤箱处喷入,用电动门控制灭火蒸汽的投入和关闭。这种装置存在以下的缺点:灭火蒸汽从中速磨煤机石子煤箱单点喷入,存在灭火蒸汽在磨煤机内部分布不均问题,存在喷入的蒸汽量过多,导致磨煤机磨碗有可能积水,从而使煤粉粘结在磨煤机内部,在磨煤机再次启动前需要充分的通风干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磨煤机灭火装置,提高了蒸汽在磨煤机内的分布均匀度,利于预防或快速干预磨煤机内煤粉着火,且改善了蒸汽积水的问题。一种磨煤机灭火装置,包括磨煤机以及连接磨煤机的原煤输入管、煤粉气流管、一次风管与蒸汽机构;磨煤机包括原煤入口端和石子煤出口端,原煤输入管及煤粉气流管均连接于原煤入口端,并连通磨煤机的内部,一次风管位于原煤入口端与石子煤出口端之间;蒸汽机构包括蒸汽母管及连通蒸汽母管的蒸汽支管,蒸汽母管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第一输出端连通石子煤出口端,蒸汽支管连接第二输出端,蒸汽支管远离第二输出端的端部连通一次风管。上述磨煤机灭火装置,采用蒸汽母管的第一输出端从输入石子煤出口端处输入蒸汽,蒸汽支管从一次风管输入蒸汽,与一次风混合输入磨煤机中,降低一次风中的含氧量,并且在一次风的带动下,磨煤机内的蒸汽充分流动混合,使蒸汽均匀分布于磨煤机内,达到预防或快速干预磨煤机内煤粉着火的同时,降低了积水的可能,避免了煤粉粘结在磨煤机内部的问题,减少了磨煤机再次启动时需要通风干燥的额外操作。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支管的中心轴线与一次风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0°~5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支管的数量为多个,每一个蒸汽支管分别连接一次风管的不同部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支管远离第二输出端的端部具有喷口,喷口开设有若干通孔,蒸汽支管通孔连通一次风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通孔的中心轴线与一次风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均相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孔的数量为五,五个通孔包括一个孔径较大孔和四个孔径较小孔,四个孔径较小孔位于孔径较大孔的四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孔径较大孔相对于一次风管的出风角度为40°~48°,孔径较小孔相对于一次风管的出风角度为30°~6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母管的内径为D,蒸汽支管的内径为D/3~D/2,喷口的内径为D,孔径较大孔的孔径为D/3,孔径较小孔的孔径为D/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汽机构还包括安装于蒸汽母管的调节电动阀及手动阀,蒸汽母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母管及第二母管,第一输出端为第一母管远离输入端的一端,第二输出端为第二母管远离输入端的一端,调节电动阀安装于输入端与第二母管之间,手动阀安装于第一母管和/或第二母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磨煤机灭火装置还包括安装于一次风管上的氧量监测器,氧量监测器具有氧量检测端,氧量检测端伸入一次风管的内部,用于检测一次风管内部的含氧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磨煤机灭火装置还包括风流量监测器,一次风管具有热风入口,风流量监测器安装于蒸汽支管与热风入口之间,用于检测一次风管输入的风流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磨煤机灭火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1磨煤机灭火装置中的支管与一次风管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1磨煤机灭火装置中的支管具有喷口的示意图;图4为图3磨煤机灭火装置中喷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磨煤机灭火装置100,包括磨煤机20以及连接磨煤机20的原煤输入管30、煤粉气流管40、一次风管50与蒸汽机构60;磨煤机20包括原煤入口端21和石子煤出口端22,原煤输入管30及煤粉气流管40均连接于原煤入口端21,并连通磨煤机20的内部,一次风管50位于原煤入口端21与石子煤出口端22之间;蒸汽机构60包括蒸汽母管及连通蒸汽母管的蒸汽支管61,蒸汽母管包括输入端62、第一输出端63及第二输出端64,第一输出端63连通石子煤出口端22,蒸汽支管61连接第二输出端64,蒸汽支管61远离第二输出端64的端部连通一次风管50。采用蒸汽母管的第一输出端63从输入石子煤出口端22处输入蒸汽,蒸汽支管61从一次风管50输入蒸汽,与一次风混合输入磨煤机20中,降低一次风中的含氧量,并且在一次风的带动下,磨煤机20内的蒸汽充分流动混合,使蒸汽均匀分布于磨煤机20内,达到预防或快速干预磨煤机20内煤粉着火的同时,降低了积水的可能,避免了煤粉粘结在磨煤机20内部的问题,减少了磨煤机20再次启动时需要通风干燥的额外操作。进一步地,蒸汽母管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母管65及第二母管66,第一输出端63为第一母管65远离输入端62的一端,第二输出端64为第二母管66远离输入端62的一端,蒸汽从输入端62输入,然后一部分蒸汽通过第一母管65流动至第一输出端63,从石子煤出口端22喷入蒸汽;另一部分蒸汽通过第二母管66流动至蒸汽支管61,再喷入一次风管50,与一次风混合,形成向磨煤机20多点喷入蒸汽。其中,由于一次风的热量,在一次风管50内的蒸汽充分雾化,流动性更佳,增加了蒸汽与一次风的混匀度。蒸汽支管61的中心轴线与一次风管5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θ为40°~50°,蒸汽支管61为内径均匀的管道,其中心轴线与一次风管50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相当于蒸汽相对于一次风管50的出风角度,出风角度为40°~50°时,蒸汽与一次风的混合效果较佳。蒸汽支管6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每一个蒸汽支管61分别连接一次风管50的不同部位,从多个点输入蒸汽,以增加蒸汽与一次风的混合效果。在一个较优的实施例中,蒸汽机构60具有五个蒸汽支管61,每个蒸汽支管61与一次风管50之间的角度为45°。一些实施例中,蒸汽支管61远离第二输出端64的端部具有喷口67,喷口67开设有若干通孔68,蒸汽支管61通过通孔68连通一次风管50,蒸汽支管61内的蒸汽通过若干通孔68喷出,增加蒸汽与一次风的混合点。较优地,所有通孔68相对于一次风管50的出风角度均相异,即蒸汽通过通孔68喷出的角度均不相同,则蒸汽可通过不同角度冲击一次风,可以提高蒸汽的雾化效果,提高与一次风均匀混合的能力,从而使一次风蒸汽混合气体到达磨煤机20内部时有效均匀降低氧量,实现有效灭火。进一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磨煤机以及连接所述磨煤机的原煤输入管、煤粉气流管、一次风管与蒸汽机构;所述磨煤机包括原煤入口端和石子煤出口端,所述原煤输入管及煤粉气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原煤入口端,并连通所述磨煤机的内部,所述一次风管位于所述原煤入口端与所述石子煤出口端之间;所述蒸汽机构包括蒸汽母管及连通所述蒸汽母管的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母管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石子煤出口端,所述蒸汽支管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蒸汽支管远离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端部连通所述一次风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磨煤机以及连接所述磨煤机的原煤输入管、煤粉气流管、一次风管与蒸汽机构;所述磨煤机包括原煤入口端和石子煤出口端,所述原煤输入管及煤粉气流管均连接于所述原煤入口端,并连通所述磨煤机的内部,所述一次风管位于所述原煤入口端与所述石子煤出口端之间;所述蒸汽机构包括蒸汽母管及连通所述蒸汽母管的蒸汽支管,所述蒸汽母管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通所述石子煤出口端,所述蒸汽支管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蒸汽支管远离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端部连通所述一次风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支管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一次风管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支管远离所述第二输出端的端部具有喷口,所述喷口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蒸汽支管通过所述通孔连通所述一次风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数量为五,五个所述通孔包括一个孔径较大孔和四个孔径较小孔,四个所述孔径较小孔位于所述孔径较大孔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磨煤机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径较大孔相对于所述一次风管的出风角度为40°~48°,所述孔径较小孔相对于所述一次风管的出风角度为3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雄蒋建沈跃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