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96118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是关于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涉及站台门系统领域,包括至少一个站台门单元,还包括: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乘客引导单元,其中,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站台门单元的滑动门的上方;所述乘客引导单元设置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的边缘处;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位于站台门控制室,且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乘客引导单元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相连接。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对每列车每节车厢上下乘客数量的统计,引导各站乘客在合理位置候车,避免个别车厢过度拥挤,极大的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涉及站台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
技术介绍
各城市随着地铁开通线路增加,客流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受制于每个车站站厅至站台楼扶梯口位置不同,每列车均在靠近楼扶梯口的车厢处候车乘客较多,经过一定车站积累后,不同车厢乘客密度呈现明显不同,导致个别车厢过度拥挤,极大的降低了乘客上下车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站台门做为候车时离乘客最近,面积最大的地铁设备,在统计乘客数量、并显示列车相关信息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进而引导乘客向拥挤度低的车厢进行候车。乘客在同一节车厢内流动性较强,会自发性的向拥挤度低的区域流动,不同车厢间受制于车厢连接处断面减小导致的通行困难和视线阻挡,流动性较弱,因此按车厢统计乘客饱和度是一种既经济且效果好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站台门单元,所述站台门单元包括: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所述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任意顺序排列;该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还包括: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乘客引导单元,其中,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站台门单元的滑动门的上方;所述乘客引导单元设置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的边缘处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位于站台门控制室,且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乘客引导单元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门包括:滑动门门梁,所述滑动门的上端嵌入滑动门门梁内,且沿滑动门门梁的延伸方向开启或闭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包括:乘客计数器,所述乘客计数器包括门载部分和车载部分,其中,所述乘客计数器的门载部分内嵌安装于滑动门门梁上;所述乘客计数器的车载部分安装于相邻车厢连接处的顶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门的上方设有站台门顶箱,所述站台门顶箱与滑动门门梁相连接,所述乘客计数器外挂安装于站台门顶箱靠近站台公共区一侧或靠近列车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客计数器为红外传感器或者图像采集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门包括:装饰性边框以及固定玻璃门,其中,装饰性边框位于固定玻璃门的四边边缘;所述应急门包括:装饰性边框以及应急玻璃门,其中,装饰性边框位于固定应急门的四边边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乘客引导单元包括:全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和单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其中,全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安装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的顶部玻璃边缘装饰性颜色边框内或其一侧;单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安装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两侧玻璃边缘装饰性颜色边框内或其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采用条形LED阵列点,通过LED条颜色及长度显示即将进站列车本车厢的饱和度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全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及单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在列车已离开本站且下一列车已离开上一个车站后,本站显示下一列车车厢乘客饱和度;在列车已离开本站但下一列车未离开上一个车站时,本站显示装置呈常亮、常暗或闪烁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车站及每列车的乘客计数器将数据通过通信系统及综合监控系统实时传送至各车站站台门控制室内数据处理系统,经分析处理后得出每列车在进入某站时的车厢乘客饱和度,并在列车离开上一个车站后,显示于本站的站台门显示装置上。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对每列车每节车厢上下乘客数量的统计,分析得出车厢乘客饱和度,并将结果显示在站台门显示装置上,从而引导各站乘客在合理位置候车,避免个别车厢过度拥挤,极大的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第二、由于乘客在同一节车厢内流动性较强,会自发性的向拥挤度低的区域流动,不同车厢间受制于车厢连接处断面减小导致的通行困难和视线阻挡,流动性较弱,因此按车厢统计乘客饱和度是一种既经济且效果好的方式。第三、显示装置采用条形LED阵列点,安装于固定门、应急门两侧玻璃边缘装饰性颜色边框内或其附近,简洁明了,在不影响站台门整体功能、效果的同时起到一定装饰作用。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列车与站台门乘客计数器布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乘客计数器2、全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3、单车厢饱和度显示装置4、固定门5、滑动门6、应急门7、玻璃边缘装饰性颜色边框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涉及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尤其涉及站台门系统领域。在相关技术中,各城市随着地铁开通线路增加,客流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受制于每个车站站厅至站台楼扶梯口位置不同,每列车均在靠近楼扶梯口的车厢处候车乘客较多,经过一定车站积累后,不同车厢乘客密度呈现明显不同,导致个别车厢过度拥挤,极大的降低了乘客上下车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基于此,本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分析得出车厢乘客饱和度,并将结果显示在站台门显示装置上,从而引导各站乘客在合理位置候车,避免个别车厢过度拥挤,极大的提高了乘客上下车效率、安全性及舒适性。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公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的布置示意图。包括至少一个站台门单元,所述站台门单元包括:固定门4、滑动门5以及应急门6,所述固定门4、滑动门5以及应急门6任意顺序排列,本实施例中,固定门4、滑动门5以及应急门6依次顺序布置;该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还包括: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乘客引导单元,其中,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站台门单元的滑动门5的上方;所述乘客引导单元设置于固定门4或/和应急门6的边缘处;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位于站台门控制室,且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乘客引导单元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站台门单元,所述站台门单元包括:/n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所述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任意顺序排列布置;/n其特征在于,该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还包括:/n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乘客引导单元,其中,/n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站台门单元的滑动门的上方;/n所述乘客引导单元设置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的边缘处;/n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位于站台门控制室,且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乘客引导单元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站台门单元,所述站台门单元包括:
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所述固定门、滑动门以及应急门任意顺序排列布置;
其特征在于,该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还包括:
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以及至少一个乘客引导单元,其中,
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设置于站台门单元的滑动门的上方;
所述乘客引导单元设置于固定门或/和应急门的边缘处;
还包括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位于站台门控制室,且数据处理系统分别与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乘客引导单元以无线或有线的形式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包括:
滑动门门梁,所述滑动门的上端嵌入滑动门门梁内,且沿滑动门门梁的延伸方向开启或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饱和度检测单元包括:乘客计数器(1),所述乘客计数器包括门载部分和车载部分,其中,
所述乘客计数器的门载部分内嵌安装于滑动门(5)门梁上;
所述乘客计数器的车载部分安装于相邻车厢连接处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的上方设有站台门顶箱,所述站台门顶箱与滑动门门梁相连接,所述乘客计数器外挂安装于站台门顶箱靠近站台公共区一侧或靠近列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带车厢饱和度检测及乘客引导的站台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客计数器为红外传感器或者图像采集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艳玲武世强江崇旭孙超王浩张春雷李爱东索晓明刘长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