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耳冲洗器及其冲洗回流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610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耳冲洗器及其冲洗回流嘴,其中,冲洗回流嘴,包括:注射部,呈锥形;引流部,从所述注射部的尖端延伸至注射部的底部;注射孔,从注射部的端部贯穿至注射部的底部。洗耳冲洗器,包括上述的冲洗回流嘴,还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呈中管状;注射推杆,部分轴向插入注射筒并与注射筒滑动连接;出水管,设于注射筒轴向端部与所述注射筒轴向连通,用于与注射部连通。具有对耳道中的耳垢进行清理但又不损伤而耳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耳冲洗器及其冲洗回流嘴
本技术涉及洗耳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洗耳冲洗器及其冲洗回流嘴。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对耳部进行清洁取出耳垢的方式通常是使用的挖耳勺,由于挖耳勺是通过勺部对耳道进行刮蹭将耳垢取出,可能会对耳道造成损伤,因此需要一种在清理耳垢时不会对耳道造成损伤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冲洗回流嘴,具有对耳道中的耳垢进行清理但又不损伤而耳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冲洗回流嘴,包括:注射部,呈锥形;引流部,从所述注射部的尖端延伸至注射部的底部;注射孔,从注射部的端部贯穿至注射部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液通过注射部进入耳道后对耳道进行冲洗,然后清洗液从引流部流出的同时将耳垢带出,实现耳垢的清理,并且不会对耳道造成损伤。进一步的,所述引流部包括:引流槽,从注射部尖端延伸至注射部侧壁中部;引流孔,从注射部侧壁中部与引流槽连通并贯穿注射部至注射部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液先通过引流槽流出,然后通过引流孔流出。进一步的,所述引流槽从注射部尖端延伸至注射部侧壁中部宽度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注射部的端部侧壁面积较小,因此引流槽在注射部端部的宽度较小,在注射部的中部侧壁较大,因此可以逐渐增大宽度。进一步的,引流孔从注射部侧壁中部与引流槽连通并贯穿注射部至注射部底部孔径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小的孔径使冲洗液从引流孔流出时流速增大,减小耳垢对引流孔造成堵塞的可能。进一步的,所述注射孔包括:出液段,注射部尖端连通;进液段,与所述出液段连通;插接段,与所述进液段连通,所述进液段的孔径大于出液段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液段的孔径大于出液段的孔径,清洗液从进液段至出液段的流速增大,提高冲洗液对耳道的冲洗流速。进一步的,所述插接段内壁呈鲁尔锥度设置,插接段孔径小的一端与进液段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管与注液装置之间通过鲁尔锥度密封,提高连接处的液体密封性。进一步的,所述注射部呈圆锥形。进一步的,所述引流部设有4个。本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洗耳冲洗器,具有对耳道中的耳垢进行清理但又不损伤而耳道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洗耳冲洗器,包括上述的冲洗回流嘴,还包括注射器,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呈中管状;注射推杆,部分轴向插入注射筒并与注射筒滑动连接;出水管,设于注射筒轴向端部与所述注射筒轴向连通,用于与注射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注射筒内装入清洁液后,推动注射推杆,清洁液从出水管流出至注射部。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外壁呈鲁尔锥度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与注射部通过鲁尔锥度密封,提高连接处的液体密封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清洗液通过注射部进入耳道后对耳道进行冲洗,然后清洗液从引流部流出的同时将耳垢带出,实现耳垢的清理,并且不会对耳道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冲洗回流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冲洗回流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是冲洗回流嘴的仰视图;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洗耳冲洗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洗耳冲洗器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注射部;2、引流部;21、引流槽;22、引流孔;3、注射孔;31、出液段;32、进液段;33、插接段;4、注射器;41、注射筒;42、注射推杆;43、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冲洗回流嘴,包括:注射部1,呈锥形,在本实施例中呈圆锥形,使注射部1与耳廓相贴更加平滑,避免弄伤耳廓。引流部2,从注射部1的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引流部2设有4个,周向阵列于注射部侧壁。注射孔3,从注射部1的端部贯穿至注射部1的底部。引流部2包括:引流槽21,从注射部1端部延伸至注射部1侧壁中部;引流孔22,从注射部1侧壁中部与引流槽21连通并贯穿注射部1至注射部1底部。参见图3和图4,图3为注射部1的仰视图,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引流槽21从注射部1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侧壁中部宽度逐渐增大。由于注射部1的端部侧壁面积较小,因此引流槽21在注射部1端部的宽度较小,在注射部1的中部侧壁较大,因此可以逐渐增大宽度。引流孔22从注射部1侧壁中部与引流槽21连通并贯穿注射部1至注射部1底部孔径逐渐减小。缩小的孔径使冲洗液从引流孔22流出时流速增大,减小耳垢对引流孔22造成堵塞的可能。注射孔3包括:出液段31,注射部1尖端连通;进液段32,与出液段31连通;插接段33,与进液段32连通,进液段32的孔径大于出液段31的孔径。进液段32的孔径大于出液段31的孔径,清洗液从进液段32至出液段31的流速增大,提高冲洗液对耳道的冲洗流速。插接段33内壁呈鲁尔锥度设置,插接段33孔径小的一端与进液段32连通。插接段33与注液装置之间通过鲁尔锥度密封,提高连接处的液体密封性。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洗耳冲洗器,包括上述冲洗回流嘴,还包括注射器4,注射器4包括:注射筒41,呈中管状;注射推杆42,部分轴向插入注射筒41并与注射筒41滑动连接;出水管43,设于注射筒41轴向端部与注射筒41轴向连通,用于与注射部1连通。出水管43的外壁呈鲁尔锥度设置。出水管43与注射部1的插接段33通过鲁尔锥度密封,提高连接处的液体密封性。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注射筒41内装入清洁液后,推动注射推杆42,清洁液从出水管43流出至注射部1后从注射部1流出,清洗液通过注射部1进入耳道后对耳道进行冲洗,然后清洗液从引流部2流出的同时将耳垢带出,实现耳垢的清理,并且不会对耳道造成损伤。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包括:/n注射部(1),呈锥形;/n引流部(2),从所述注射部(1)的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的底部;/n注射孔(3),从注射部(1)的端部贯穿至注射部(1)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包括:
注射部(1),呈锥形;
引流部(2),从所述注射部(1)的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的底部;
注射孔(3),从注射部(1)的端部贯穿至注射部(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2)包括:
引流槽(21),从注射部(1)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侧壁中部;
引流孔(22),从注射部(1)侧壁中部与引流槽(21)连通并贯穿注射部(1)至注射部(1)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21)从注射部(1)尖端延伸至注射部(1)侧壁中部宽度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引流孔(22)从注射部(1)侧壁中部与引流槽(21)连通并贯穿注射部(1)至注射部(1)底部孔径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洗回流嘴,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孔(3)包括:
出液段(31),注射部(1)尖端连通;
进液段(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贵胡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洛孚纳克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