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598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制作方法。该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螺旋成型机构,设置于模具主体上,螺旋成型机构包括外型芯和内型芯,当内型芯与外型芯位于成型位置时,内型芯穿设于外型芯内,外型芯和内型芯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外型芯上设置有成型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模具主体上,能够驱动外型芯和内型芯分别与转动体脱离,且至少部分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与转动体通过螺旋运动脱离。该注塑模具成型的螺旋结构的形状、数量以及参数不受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成型
,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吸尘器是利用电动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吸取尘屑的一种清洁设备。吸尘器内设置有滚刷,通过滚刷转动拍打地面将尘屑扬起,从而提高吸尘效果。滚刷包括滚刷体,滚刷体一般为实心结构,导致滚刷体的重量大,滚刷转动时所需的能耗大。部分滚刷体为空心结构,滚刷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延伸的凸棱或凹槽等用于安装清洁件的螺旋结构。现有滚刷体一般通过挤压成型轴体后沿周向扭转形成螺旋结构,受该种成型工艺的限制,滚刷体的直径不能过大,且只能采用硬度较低的材料,限制了滚刷体的尺寸和强度,影响滚刷体的清扫效果。部分滚刷体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但为了简化模具结构以及便于脱模,滚刷体的外壁上设置的螺旋结构的形状、数量以及绕滚刷体轴线的旋转角度受限,影响滚刷的清扫效果;此外,滚刷体仅外壁能加工成螺旋结构,内壁为光滑的圆柱面,从而导致滚刷体的壁厚较厚,滚刷体在转动过程所需能耗较大。因此,亟需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注塑模具及转动体的制作方法,能够解决螺旋结构的数量、形状以及绕滚刷体轴线的旋转角度受限的问题,且滚刷体的强度好,壁厚较薄,有助于降低滚刷体转动所需能耗。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螺旋成型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上,所述螺旋成型机构包括外型芯和内型芯,当所述内型芯与所述外型芯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内型芯穿设于所述外型芯内,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所述外型芯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上,能够驱动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分别与所述转动体脱离,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与所述转动体通过螺旋运动脱离。其中,所述外型芯包括:外芯套,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设置于所述外芯套上;行位组件,用于与所述外芯套的一端拼接,以成型所述转动体的外轮廓面,所述行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动体的周向排布的行位;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外芯套绕所述转动体的轴线螺旋运动,且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行位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支架;活动支架,能相对所述固定支架沿所述外芯套的轴向移动;传动套,与所述外芯套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套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架并与所述活动支架沿所述外芯套的轴向固定,所述传动套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内,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传动套的外壁两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另一个设置有第一螺旋导轨,所述第一导向件与所述第一螺旋导轨配合;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支架沿所述外芯套的轴向移动。其中,所述传动套包括筒状的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定位环,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定位环与所述内型芯的轴向端面抵接,以使所述主体的端面、所述定位环、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围成所述成型腔。其中,所述外芯套设置有两个,所述行位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外芯套之间,且能分别与两个所述外芯套拼接,以成型所述转动体的外轮廓面。其中,两个所述外芯套上的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的螺旋参数不同。其中,所述螺旋参数包括螺距、螺旋角度、螺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每个所述外芯套均对应设置有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和所述传动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外芯套同时螺旋运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活动支架中的一个移动;两个同步齿条,两个所述活动支架上均连接有所述同步齿条;同步齿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上,所述同步齿轮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齿条啮合。其中,所述转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结构,所述内型芯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二螺旋成型结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内型芯螺旋运动以使所述内型芯运动至成型位置或与所述转动体脱离。其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传动轴,穿设于所述传动套内,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内型芯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轴的外壁和所述传动套的内壁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导向件,另一个设置有第二螺旋导轨,所述第二导向件与所述第二螺旋导轨配合。其中,所述第一导向件的硬度小于所述传动套的硬度;所述第二导向件的硬度小于所述传动轴和/或所述传动套的硬度。其中,所述第一螺旋结构为凹槽,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为凹槽成型棱,所述凹槽成型棱绕所述外型芯的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为凸棱,所述第二螺旋成型结构为凸棱成型槽,所述凸棱成型槽绕所述内型芯的轴线螺旋延伸。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行位相互靠近或远离。其中,所述行位上设置有成型所述转动体的部分外轮廓面的成型面,所述成型面上设置有固定凸起。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行位之间围成浇口,所述外芯套的端面上设置有进浇流道。其中,所述内型芯包括两个内芯轴,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内芯轴同时向所述转动体轴向两端运动,以与所述转动体分离。其中,两个所述内芯轴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两个所述内芯轴中的一个固定,另一端与两个所述内芯轴中的另一个卡接或过盈配合连接。其中,所述内型芯内设置有冷却循环通路。其中,所述内型芯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穿设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外壁与所述冷却槽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冷却管与所述冷却槽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其中,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竖直设置。一种转动体的制作方法,应用于注塑模具,所述转动体的制作方法用于成型转动体,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螺旋成型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螺旋成型机构和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上;所述螺旋成型机构包括外型芯和内型芯,当所述内型芯与所述外型芯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内型芯穿设于所述外型芯内,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所述外型芯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所述转动体的制作方法包括:注塑步骤,向所述成型腔内注入注塑材料,以在所述成型腔内形成所述转动体;脱模步骤,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外型芯和所述内型芯分别与所述转动体脱离;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外型芯通过螺旋运动与所述转动体脱离。其中,所述外型芯包括外芯套以及用于与所述外芯套的一端拼接的行位组件,所述行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动体的周向排布的行位,所述成型腔内形成成型的转动体时,至少两个所述行位夹持所述转动体;所述脱模步骤包括:外芯套脱模步骤,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外芯套绕所述转动体的轴线螺旋运动,以与所述转动体脱离;内型芯脱模步骤,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n模具主体(1);/n螺旋成型机构(2),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包括外型芯(21)和内型芯(22),当所述内型芯(22)与所述外型芯(21)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内型芯(22)穿设于所述外型芯(21)内,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所述外型芯(21)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n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能够驱动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分别与所述转动体脱离,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与所述转动体通过螺旋运动脱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用于成型空心的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
模具主体(1);
螺旋成型机构(2),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包括外型芯(21)和内型芯(22),当所述内型芯(22)与所述外型芯(21)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内型芯(22)穿设于所述外型芯(21)内,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所述外型芯(21)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
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能够驱动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分别与所述转动体脱离,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与所述转动体通过螺旋运动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型芯(21)包括:
外芯套(211),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设置于所述外芯套(211)上;
行位组件,用于与所述外芯套(211)的一端拼接,以成型所述转动体的外轮廓面,所述行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动体的周向排布的行位(212);
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外芯套(211)绕所述转动体的轴线螺旋运动,且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行位(212)相互靠近或远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
固定支架(31);
活动支架(32),能相对所述固定支架(31)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向移动;
传动套(33),与所述外芯套(211)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套(33)转动连接所述活动支架(32)并与所述活动支架(32)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向固定,所述传动套(33)穿设于所述固定支架(31)内,所述固定支架(31)和所述传动套(33)的外壁两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导向件(3121),另一个设置有第一螺旋导轨(33111),所述第一导向件(3121)与所述第一螺旋导轨(33111)配合;
第一驱动组件(34),用于驱动所述活动支架(32)沿所述外芯套(211)的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传动套(33)包括筒状的主体(331)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331)内的定位环(332),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定位环(332)与所述内型芯(22)的轴向端面抵接,以使所述主体(331)的端面、所述定位环(332)、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围成所述成型腔;
优选地,所述外芯套(211)设置有两个,所述行位组件位于两个所述外芯套(211)之间,且能分别与两个所述外芯套(211)拼接,以成型所述转动体的外轮廓面;
优选地,两个所述外芯套(211)上的部分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的螺旋参数不同;
优选地,所述螺旋参数包括螺距、螺旋角度、螺旋方向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每个所述外芯套(211)均对应设置有所述固定支架(31)、所述活动支架(32)和所述传动套(33),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外芯套(211)同时螺旋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34)包括:
第一驱动件(341),用于驱动两个所述活动支架(32)中的一个移动;
两个同步齿条(342),两个所述活动支架(32)上均连接有所述同步齿条(342);
同步齿轮(343),转动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所述同步齿轮(343)分别与两个所述同步齿条(342)啮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结构,所述内型芯(22)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二螺旋结构的第二螺旋成型结构,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内型芯(22)螺旋运动以使所述内型芯(22)运动至成型位置或与所述转动体脱离;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
传动轴(35),穿设于所述传动套(33)内,所述传动轴(35)与所述内型芯(22)同轴设置并连接,所述传动轴(35)的外壁和所述传动套(33)的内壁二者中,一个上设置有第二导向件(3321),另一个设置有第二螺旋导轨(351),所述第二导向件(3321)与所述第二螺旋导轨(351)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件(3121)的硬度小于所述传动套(33)的硬度;
所述第二导向件(3321)的硬度小于所述传动轴(35)和/或所述传动套(33)的硬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结构为凹槽,所述第一螺旋成型结构为凹槽成型棱,所述凹槽成型棱绕所述外型芯(21)的轴线螺旋延伸,所述第二螺旋结构为凸棱,所述第二螺旋成型结构为凸棱成型槽,所述凸棱成型槽绕所述内型芯(22)的轴线螺旋延伸。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行位(212)相互靠近或远离;
优选地,所述行位(212)上设置有成型所述转动体的部分外轮廓面的成型面(2121),所述成型面(2121)上设置有固定凸起(2122);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行位(212)之间围成浇口(2113),所述外芯套(211)的端面上设置有进浇流道(2114)。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型芯(22)包括两个内芯轴(221),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两个所述内芯轴(221)同时向所述转动体轴向两端运动,以与所述转动体分离;
优选地,两个所述内芯轴(221)之间设置有连接件(23),所述连接件(23)的一端与两个所述内芯轴(221)中的一个固定,另一端与两个所述内芯轴(221)中的另一个卡接或过盈配合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型芯(22)内设置有冷却循环通路;
优选地,所述内型芯(22)内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冷却槽(2212),所述冷却槽(2212)内穿设有冷却管(241),所述冷却管(241)的外壁与所述冷却槽(2212)的内壁间隔设置,所述冷却管(241)与所述冷却槽(221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竖直设置。


8.一种转动体的制作方法,应用于注塑模具,所述转动体的制作方法用于成型转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结构;所述注塑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螺旋成型机构(2)和驱动机构(3);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和所述驱动机构(3)设置于所述模具主体(1)上;所述螺旋成型机构(2)包括外型芯(21)和内型芯(22),当所述内型芯(22)与所述外型芯(21)位于成型位置时,所述内型芯(22)穿设于所述外型芯(21)内,所述外型芯(21)和所述内型芯(22)之间形成至少部分成型腔,所述外型芯(21)上设置有成型所述第一螺旋结构的第一螺旋成型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健王秀君
申请(专利权)人: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金莱克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