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82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包括夹持部、筒体和端块,夹持部、筒体和端块依次固定连接,筒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缝,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倒角角度和倒角处的直径的复合调节组件。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倒角部时,不需要多次换刀,通过使用该装置,即可使得刀片的加工直径和倾角得到调整,从而适应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角度和倒角处的直径的调整,使得该倒角钻头的适应性得到提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小了加工的辅助时间,使得加工工时大幅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得到了降低,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效率,减小了工人的工作量,间接的减低了工件的经济成本,结构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中,针对大批量多规格的工件的工艺倒角要求,常规的操作方法是工人使用机械法进行倒角,比如,当需要45度倒角时,那就使用90度的倒角刀,而需要60度的倒角时,那就使用120度的倒角刀,但是,由于实际加工中,待加工的孔径的大小不同,因此,还需要针对不同孔径准备不同规格的倒角刀,这种情况下,工人经常需要来回的更换工具,从而使得加工过程中的辅助工时大幅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很高,劳动效率低,间接的提高了工件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以便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包括夹持部、筒体和端块,所述夹持部、筒体和端块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缝,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倒角角度和倒角处的直径的复合调节组件,所述复合调节组件包括;套筒、第一液压缸、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1)、筒体(13)和端块(14),所述夹持部(1)、筒体(13)和端块(1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3)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缝,所述筒体(13)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倒角角度和倒角处的直径的复合调节组件,所述复合调节组件包括;/n套筒(4)、第一液压缸(5)、第一电磁座(6)、第一球头杆(7)、第二球头杆(9)、第二电磁座(10)、第二液压缸(11)、螺杆(3)、螺母座(12)和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在筒体(13)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1)固定,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背离夹持部(1),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械加工工艺中的倒角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部(1)、筒体(13)和端块(14),所述夹持部(1)、筒体(13)和端块(14)依次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3)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槽缝,所述筒体(13)上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倒角角度和倒角处的直径的复合调节组件,所述复合调节组件包括;
套筒(4)、第一液压缸(5)、第一电磁座(6)、第一球头杆(7)、第二球头杆(9)、第二电磁座(10)、第二液压缸(11)、螺杆(3)、螺母座(12)和电机(2),所述电机(2)设置在筒体(13)内部且与所述夹持部(1)固定,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背离夹持部(1),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3)的一端连接,所述螺杆(3)的另一端架设在所述端块(14)上,所述螺杆(3)中部套装螺母座(12),所述螺母座(12)与螺杆(3)螺纹连接,所述螺母座(12)延伸至槽缝外后与所述第二液压缸(11)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电磁座(10),所述第二电磁座(10)背离第二液压缸(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球面凹槽,所述第一球面凹槽内卡装有第二球头杆(9)的球头,所述第二球头杆(9)与所述第一球头杆(7)铰接,所述第一球头杆(7)的球头卡装在第二球面凹槽内,所述第二球面凹槽开设在所述第一电磁座(6)上,所述第一电磁座(6)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液压缸(5)的一端,所述第一液压缸(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昌福张莉陈素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