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737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包括压迫器、压迫带和固定器,所述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制桡动脉,其施力方向垂直于腕部桡骨掌侧面;所述压迫器包括压迫杆、弹力垫A和压迫台,压迫台位于弹力垫A上方,压迫杆与压迫台连接,弹力垫A用于与患者手腕处接触;压迫带用于将固定器和压迫器固定在患者手腕处;所述固定器用于增加整个止血带的稳定性且避免其压迫患者的尺动脉和尺神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压迫器与固定器的结构能够提高患者在桡动脉穿刺后,其止血的有效性,避免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出血相关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
本技术涉及桡动脉止血带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
技术介绍
桡动脉穿刺置管广泛应用于全麻手术中,纱球和胶带压迫止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拔管后止血方式,但该方法容易造成穿刺部位出血,严重者可出现手部缺血及神经损伤,亟需更加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在经桡动脉穿刺的心脏介入手术中,止血器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用于腕部止血的装置,其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出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但是现有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止血器价格昂贵,且其压迫稳定性差,并不适用于麻醉手术后的桡动脉压迫止血,中国专利文件201920914586.0提出了一种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通过设置的侧板、弹力带和压迫件对患者腕部进行压迫止血,但是其偏重于避免对手背静脉的压迫,由于腕部的掌侧、桡侧和尺侧面也分布有浅表静脉,同时还存在深部静脉,因此,在术后止血装置的使用过程中,病患在长时间佩戴其他的止血器,对静脉回流也并未有造成明显影响。并且由于上述专利在佩戴时,其压力不垂直于桡骨面,侧板作用部位不在骨性结构上,其内侧板太长,因而整个止血带的稳定性较差,装置会移位继而损伤患者神经或引起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的风险较高,即其压迫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上述专利的使用并不利于病患伤口的后期恢复。所以说提出一种新的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提高桡动脉压迫止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包括压迫器、压迫带和固定器,所述压迫器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制桡动脉,其施力方向垂直于腕部桡骨掌侧面;所述压迫器包括压迫杆、弹力垫A和压迫台,压迫台位于弹力垫A上方,压迫杆与压迫台连接,弹力垫A用于与患者手腕处接触;压迫带用于将固定器和压迫器固定在患者手腕处;所述固定器用于增加整个止血带的稳定性且避免其压迫患者的尺动脉和尺神经。进一步地,所述压迫杆截面为π型,即其包括上部的压迫横杆和位于压迫横杆下方的限压环;压迫横杆上开设有一个通孔,以便于连接压迫台;压迫横杆的两端设有连接孔以连接压迫带。进一步地,所述压迫横杆以其通孔为间隔点被分为两段,分割比为1:2,以保证压迫时可将压力垂直施加于腕部桡骨掌侧面,并有效避免压迫正中神经。进一步地,所述压迫台包括底座、连接柱和锁扣,所述底座与弹力垫A契合固定,连接柱位于底座上方,连接柱顶部为锁扣,所述锁扣的顶端从压迫横杆上的通孔中穿出,并位于压迫横杆的上方,所述连接柱外壁套接设有压缩弹簧,使得压迫横杆可在连接柱上进行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器包括支撑面板和与其形状相契合的弹力垫B,所述弹力垫B靠近患者手腕处,所述支撑面板为能与手腕处尺骨远端相契合的弧形,其两端设有连接孔,以连接压迫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好处是:(1)本技术用于麻醉手术中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后的止血,设置的压迫横杆以通孔为间隔点被分为两段,且其分割比为1:2,从而可平衡桡侧和尺侧的力矩,保证压迫时能将其压力垂直施加于桡骨掌侧面,增加了止血的有效性,并避免压迫正中神经,提高其安全性。(2)本技术设置的压迫器,可通过弹簧将压力均匀分布在不规则的桡骨掌侧面,增加了压迫的有效性,并结合弹力垫A,能有效避免止血带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压疮风险。(3)本技术的固定器位于尺骨处,可避免压迫带直接压迫尺动脉和尺神经,其形状采用了与尺骨契合度高的弧度,提高了止血带的稳定性,避免止血带移位;且固定器内侧的弹力垫B,可有效降低潜在的压疮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对普外科手术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450例病患,通过传统的纱球及胶带压迫止血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结果。图2是本技术所述止血带佩戴在腕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为压迫器的施力方向,腕部示意图根据人体腕部磁共振截面图等比例绘制。图3是本技术所述压迫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压迫器,11-压迫横杆,12-限压环,13-锁扣,14-底座,15-连接柱,16-通孔,2-压迫带,3-固定器,31-支撑面板,32-弹力垫B,33-连接孔,4-桡动脉,5-尺动脉,51-尺神经,6-弹力垫A,7-压缩弹簧,8-正中神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在经桡动脉穿刺的心脏介入手术中,止血器是常用的安全、有效用于腕部止血的装置,其有助于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出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但是现有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的止血器其压力并不垂直于桡骨面,压迫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较差,且价格昂贵,并不适用于麻醉手术后的桡动脉压迫止血。如图1所示,为对普外科手术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450例病患的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传统的纱球和胶带的压迫止血方法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穿刺区血肿/淤青发生率为30%,神经损伤为2.67%,神经损伤表现为桡侧两指半的麻木,提示正中神经损伤。麻醉手术后,常在麻醉复苏阶段拔除桡动脉置管,在此期间,医护人员忙于处理患者伤口、呼吸、循环及疼痛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患者体动明显,易于出现止血不彻底和压迫位置不恰当的问题。因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新的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以在患者桡动脉穿刺后进行有效、安全的止血,从而降低患者动脉穿刺后的并发症,并节约人力成本。如图2-4所示,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包括压迫器1、压迫带2和固定器3,所述压迫器1用于桡动脉穿刺后压制桡动脉4,避免其出血;压迫带2用于将固定器3和压迫器1固定在患者手腕处,压迫带2为医用的粘贴式弹性带,可以直接在市场或互联网上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器(1)、压迫带(2)和固定器(3),所述压迫器(1)用于桡动脉(4)穿刺后压制桡动脉(4),其施力方向垂直于腕部桡骨掌侧面;所述压迫器(1)包括压迫杆、弹力垫A(6)和压迫台,压迫台位于弹力垫A(6)上方,压迫杆与压迫台连接,弹力垫A(6)用于与患者手腕处接触;压迫带(2)用于将固定器(3)和压迫器(1)固定在患者手腕处;所述固定器(3)用于增加整个止血带的稳定性且避免其压迫患者的尺动脉(5)和尺神经(5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迫器(1)、压迫带(2)和固定器(3),所述压迫器(1)用于桡动脉(4)穿刺后压制桡动脉(4),其施力方向垂直于腕部桡骨掌侧面;所述压迫器(1)包括压迫杆、弹力垫A(6)和压迫台,压迫台位于弹力垫A(6)上方,压迫杆与压迫台连接,弹力垫A(6)用于与患者手腕处接触;压迫带(2)用于将固定器(3)和压迫器(1)固定在患者手腕处;所述固定器(3)用于增加整个止血带的稳定性且避免其压迫患者的尺动脉(5)和尺神经(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杆截面为π型,即其包括上部的压迫横杆(11)和位于压迫横杆(11)下方的限压环(12);压迫横杆(11)上开设有一个通孔(16),以便于连接压迫台;压迫横杆(11)的两端设有连接孔以连接压迫带(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迫式桡动脉止血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迫横杆(1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左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