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5589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3 08:50
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包括锅体,还包括与锅体同轴线设置且位于锅体下方的第一定位环,该第一定位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接,用于驱动锅体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传动相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定位环旁边的电机,第一链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链轮和第一滚轮通过皮带传动相接,或者,第一链轮通过第一滚轮与锅体的外壁相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链轮,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链轮与第一滚轮相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下方相接的第一驱动环,该第一驱动环与锅体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一滚轮通过第一驱动环与锅体的外壁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易操作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110448152A于2019年11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炒菜机的锅体支撑装置,涉及灶具领域,为实现自动炒菜机锅体的更换方便而设计。该锅体支撑装置包括锅体、支架、锅体外壳。支架置于锅体外壳内,由锅体外壳对其进行支撑和旋转驱动,锅体设置在支架内部通过销钉和限位轴限位。这种炒菜机中对锅体的驱动较为复杂,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易操作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包括锅体,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与锅体同轴线设置且位于锅体下方的第一定位环,该第一定位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接,用于驱动锅体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传动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定位环旁边的电机,第一链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链轮和第一滚轮通过皮带传动相接,或者,第一链轮通过第一滚轮与锅体的外壁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链轮,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链轮与第一滚轮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下方相接的第一驱动环,该第一驱动环与锅体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一滚轮通过第一驱动环与锅体的外壁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下方相接的第二定位环,该第二定位环与锅体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二定位环与第一定位环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定位环上还设置有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定位环与锅体的外壁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夹设在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之间的第二驱动环,该第二驱动环与第一定位环同轴线设置,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滚轮相接,或者,第一链轮通过皮带以及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滚轮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锅体下方的第三驱动环,该第三驱动环与皮带的内侧相接,皮带通过第三驱动环与第一滚轮或第二驱动环的外壁相接。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皮带张紧度的第三链轮,该第三链轮位于第一定位环的旁边且与张紧弹簧相接,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通过皮带传动相接。进一步,所述第一滚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定位环相接,其中,第一转轴竖向设置在第一定位环上,第一滚轮的外壁朝内凹陷呈弧形设置,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适配;或者,第一转轴与第一滚轮斜向设置在第一定位环上,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适配。进一步,所述炒菜机的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线盘,该线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以上的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位于锅体下方的外周,限位凸台朝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或弧面。本技术中的锅体,还包括与锅体同轴线设置且位于锅体下方的第一定位环,该第一定位环上设置有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接,用于驱动锅体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传动相接。通过驱动装置例如皮带或者行星齿轮等的方式驱动第一滚轮以此令锅体进行转动,第一定位环在工作过程是固定不动的,只有第一定位环上的第一滚轮在转动,整个驱动过程简单而便捷,既提高了锅体的转动效率又提高了炒菜机内部的可操作空间,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转动效率以及空间利用率。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定位环旁边的电机,第一链轮套设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一链轮和第一滚轮通过皮带传动相接。炒菜机开始工作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第一链轮转动,第一链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一滚轮转动,以此令第一滚轮带动锅体转动,整个驱动过程简单而便捷,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工作效率。或者,可通过利用行星齿轮的驱动方式,通过第一链轮的转动带动第一滚轮转动,以此令第一滚轮带动锅体转动,取消了皮带的使用也可以正常实现锅体转动的功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下方相接的第二定位环,该第二定位环与锅体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二定位环与第一定位环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定位环上还设置有带第二滚轮的第二转轴,第二滚轮通过第二定位环与锅体的外壁相接。将第二定位环固定与锅体的外壁相接,第二定位环随着锅体转动,通过第二滚轮以及第一滚轮的共同作用,令第一滚轮以及第二滚轮更好的共同对锅体进行驱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转动效率以及稳定性。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还包括夹设在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之间的第二驱动环,该第二驱动环与第一定位环同轴线设置,第一链轮通过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滚轮相接,或者,第一链轮通过皮带以及第二驱动环与第一滚轮相接。当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之间有一定间距时,此时第一滚轮无法与锅体的外壁直接接触并驱动其转动,因此通过将第二驱动环与锅体固定相接,利用第二驱动环填补了上述的间距并且增加了第一滚轮与锅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其中,第一链轮通过直接与第二驱动环的外壁相接带动第二驱动环转动并令第一滚轮随之转动,或者,第一链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驱动环转动并令第一滚轮随之转动,上述两种驱动方式均可实现锅体的转动功能,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以及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皮带张紧度的第三链轮,该第三链轮位于第一定位环的旁边且与张紧弹簧相接,第一链轮与第三链轮通过皮带传动相接。通过第三链轮和张紧弹簧对皮带的张紧度进行适度调节,保证了传动效率,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工作性能。本技术中的第一滚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定位环相接,第一转轴竖向设置在第一定位环上,第一滚轮的外壁朝内凹陷呈弧形设置,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适配;或者,第一转轴与第一滚轮斜向设置在第一定位环上,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相适配。当锅体在横向转动时,由于锅体外壁呈弧度朝外的弧形,此时横向设置的第一滚轮的外壁必须呈弧度朝内的弧形才能与锅体的外壁相适配。同理,当第一滚轮的形状不作改变时,此时第一滚轮的横截面呈矩形,若第一滚轮横向设置时,矩形的边角处与锅体的外壁之间无法进行配合,导致锅体出现卡死而无法进行转动,因此通过调整第一转轴以及第一滚轮的倾斜方向,矩形的边角处位置发生变化后避开了锅体的外壁,令第一滚轮的外壁与锅体的外壁进行配合,以此令第一滚轮带动锅体转动,因此无论是锅体的转动方向或第一滚轮的倾斜方向出现变化,都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滚轮的形状、第一滚轮的倾斜方向以及在第一滚轮与锅体之间另外增加第一驱动环以此令第一滚轮有效的带动锅体转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灵活性以及稳定性。本技术中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锅体底部的线盘,该线盘上沿周向间隔设置有三个以上的限位凸台,该限位凸台位于锅体下方的外周,限位凸台朝向锅体的一侧设置有斜面或弧面。通过限位凸台能够对锅体的下方进行限位,防止锅体在转动时发生过大的偏移,避免了安全隐患,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本技术中的驱动装置还包括位于锅体下方的第三驱动环,该第三驱动环与皮带的内侧相接,皮带通过第三驱动环与第一滚轮或第二驱动环的外壁相接。通过第三驱动环增加了皮带与第一滚轮或第二驱动环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令皮带更好的通过第一滚轮带动锅体转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包括锅体(2),其特征是还包括与锅体(2)同轴线设置且位于锅体(2)下方的第一定位环(6),该第一定位环(6)上设置有第一滚轮(6.1),该第一滚轮(6.1)的外壁与锅体(2)的外壁相接,用于驱动锅体(2)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6.1)传动相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包括锅体(2),其特征是还包括与锅体(2)同轴线设置且位于锅体(2)下方的第一定位环(6),该第一定位环(6)上设置有第一滚轮(6.1),该第一滚轮(6.1)的外壁与锅体(2)的外壁相接,用于驱动锅体(2)转动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滚轮(6.1)传动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位于第一定位环(6)旁边的电机(9),第一链轮(13)套设在电机(9)的输出轴上,第一链轮(13)和第一滚轮(6.1)通过皮带(7)传动相接,或者,第一链轮(13)通过第一滚轮(6.1)与锅体(2)的外壁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链轮,第一链轮(13)通过第二链轮与第一滚轮(6.1)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2)下方相接的第一驱动环(4),该第一驱动环(4)与锅体(2)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一滚轮(6.1)通过第一驱动环(4)与锅体(2)的外壁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锅体(2)下方相接的第二定位环(3),该第二定位环(3)与锅体(2)转动方向的轴线同轴线设置,第二定位环(3)与第一定位环(6)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定位环(6)上还设置有第二滚轮(6.2),该第二滚轮(6.2)通过第二定位环(3)与锅体(2)的外壁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炒菜机的驱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夹设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传全胡先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天思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