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67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2:01
本公开的光源装置包括:第一激光二极管;第二激光二极管;反射器(40),其具有使来自第一激光二极管的激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一反射面(45r)、使来自第二激光二极管的激光的一部分反射并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二反射面(46r)、使透过了第一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一出射面(45s)、使透过了第二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二出射面(46s);光检测器,其具有接收从第一出射面出射的第一光的第一受光元件、接收从第二出射面出射的第二光的第二受光元件。反射器具有对透过了第一反射面的光从第二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且对透过了第二反射面的光从第一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的遮光构造。由此,可高精度地监视激光的输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源装置
本公开涉及光源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用途中开发出了具备多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具备激光阵列以及将从激光阵列出射的多个激光束向上方反射的立起镜(立ち上げミラー)。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4933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监视激光的输出的光源装置。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公开的光源装置在非限制性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具备:第一激光二极管;第二激光二极管;反射器,其具有反射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一反射面、反射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二反射面、使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一出射面以及使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二出射面;光检测器,其具有接收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第一光的第一受光元件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二出射面出射的第二光的第二受光元件;基体,其直接或间接地支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反射器及所述光检测器;所述反射器具有对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并且对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的遮光构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监视激光的输出的光源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平行于YZ平面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图4是将反射器和光检测器分离来表示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反射器的变形例的构造例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反射器的变形例的另一构造例的立体图。图7A是示出反射器的变形例的又一构造例的立体图。图7B是示出反射器的变形例的又一构造例的立体图。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具备三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9是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将具备三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的反射器和光检测器分离来表示的示意图。图10是示出反射器的另一构造例的立体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具备四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装置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13是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的平行于YZ平面的剖视图。图14是将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变形例的反射器和光检测器分离来表示的示意图。图15是将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另一变形例的反射器和光检测器分离来表示的示意图。图16A是比较例中的反射器的立体图。图16B是比较例的光源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实施例2中的反射器的立体图。图18A是示出比较例的模拟结果的图。图18B是示出比较例的模拟结果的图。图19A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模拟结果的图。图19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模拟结果的图。图20A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模拟结果的图。图20B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模拟结果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0…基体20…副支架30a…第一激光二极管30b…第二激光二极管40、40_1、40_2、40_3、40_4、40_5、40_6、40_7、40_8、40_9、99…反射器40a…第一部分40b…第二部分50…光检测器51a…第一受光元件51b…第二受光元件60…盖100、101、102、103…光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示例,本公开的光源装置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步骤、该步骤的顺序等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只要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就能够进行各种改变。另外,以下说明的各方式只不过是示例,只要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就能够进行各种组合。附图所示的构成要素的尺寸、形状等有时为了容易理解而被夸张,有时未反映实际的光源装置中的尺寸、形状及构成要素间的大小关系。另外,为了避免附图变得过度复杂,有时省略一部分要素的图示。在以下的说明中,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有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说明。有时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右”、“左”以及包含这些用语的其他用语)。但是,这些用语仅用于便于理解所参考的附图中的相对方向或位置。只要所参考的附图中的用“上”、“下”等用语表示的相对方向或位置的关系相同即可,在本公开以外的附图、实际的产品、制造装置等中,也可以不是与所参考的附图相同的配置。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图2是光源装置100的平行于图1的YZ平面的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了包括构成要素30a、40a的截面。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光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俯视图。在附图中,为了参考,示出了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光源装置100包括基体10、副支架20、多个激光二极管30、反射器40、光检测器50和盖60。在图1的立体图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盖60的图示。在图1所示的结构例中,多个激光二极管30包括第一激光二极管30a及第二激光二极管30b。光源装置100的形状的例子是大致长方体。例如,光源装置100的X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3.0mm~5.0mm左右,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为3.0mm~5.0mm左右,Y方向上的厚度可以为1.0mm~3.0mm左右。光源装置100可以监测从第一激光二极管30a及第二激光二极管30b分别出射的激光14的输出,可以适当地用作例如头戴式显示器(HeadMountedDisplay:HMD)那样的在靠近使用者眼睛的位置具备显示部的显示设备所需的小型光源装置。基体10具有板状的底部11以及框状的侧壁部12。底部11和侧壁部12一体地形成。底部11具有直接或间接地支承第一激光二极管30a、第二激光二极管30b、反射器40及光检测器50的支承面11a。不过,底部11和侧壁部12可以形成为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侧壁部12接合于底部11的支承面11a上。侧壁部12位于底部11的边缘并规定将配置第一激光二极管30a和第二激光二极管30b的副支架20、反射器40以及光检测器50收纳的空间,以将它们包围。基体10能够以陶瓷为主材料而形成。注意,基体10不限于陶瓷,也可以由金属形成。例如,在陶瓷中,能够将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铝、碳化硅等用作基体的主材料,在金属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第一激光二极管;/n第二激光二极管;/n反射器,其具有反射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一反射面、反射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二反射面、使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一出射面以及使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二出射面;/n光检测器,其具有接收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第一光的第一受光元件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二出射面出射的第二光的第二受光元件;/n基体,其直接或间接地支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反射器及所述光检测器;/n所述反射器具有对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并且对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的遮光构造。/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02 JP 2019-217957;20200707 JP 2020-116958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激光二极管;
第二激光二极管;
反射器,其具有反射从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一反射面、反射从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出射的激光的一部分且使该激光的一部分透过的第二反射面、使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一出射面以及使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出射的第二出射面;
光检测器,其具有接收从所述第一出射面出射的第一光的第一受光元件以及接收从所述第二出射面出射的第二光的第二受光元件;
基体,其直接或间接地支承所述第一激光二极管、所述第二激光二极管、所述反射器及所述光检测器;
所述反射器具有对透过了所述第一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二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并且对透过了所述第二反射面的光从所述第一出射面的出射进行抑制的遮光构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器具有设置在由所述第一反射面及所述第一出射面规定的第一部分与由所述第二反射面及所述第二出射面规定的第二部分之间的遮光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为狭缝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是形成于所述反射器的上表面、所述反射器的下表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及所述第二出射面中的至少一个面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遮光部的表面形成有遮光膜。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部由遮光材料填充。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圭宏宫田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