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
技术介绍
燃料电池氢能汽车是指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氢能汽车一般包括两套动力总成,一套是以氢为能源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电堆总成,另一套是以驱动电机作为直接动力源为整车提供驱动力的电机总成。因此,氢能汽车一般需要两套悬置系统:电机悬置系统和电堆悬置系统。在燃料电池氢能汽车中,电堆悬置系统是指安装在燃料电池系统(简称“电堆”)与车身或副车架之间的并对燃料电池系统起到支撑、限位和隔振作用的装置。与传统的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相比,燃料电池电堆几乎没有源头激励,具有更好的低振动、低噪声和高平顺性等NVH性能。但是,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堆内部零件均为精密件,为了防止路面振动对电堆内部零件产生影响,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电堆需要悬置系统进行隔振。国内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电堆悬置系统设计往往直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燃油车或纯电动汽车的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有的甚至直接采用橡胶块进行隔振。对于燃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总成(10)、左悬置总成(20)和右悬置总成(30),所述后悬置总成(10)可拆卸安装在车身横梁(100)上,所述左悬置总成(20)设置在车身左侧纵梁(101)上,并分别与所述车身左侧纵梁(101)和车身左侧减震塔座(102)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悬置总成(30)设置在车身右侧纵梁(103)上,并分别和所述车身右侧纵梁(103)和车身右侧减震塔座(104)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悬置总成(10)、所述左悬置总成(20)和所述右悬置总成(30)均与燃料电池电堆的外壳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悬置总成(10)、左悬置总成(20)和右悬置总成(30),所述后悬置总成(10)可拆卸安装在车身横梁(100)上,所述左悬置总成(20)设置在车身左侧纵梁(101)上,并分别与所述车身左侧纵梁(101)和车身左侧减震塔座(102)可拆卸连接,所述右悬置总成(30)设置在车身右侧纵梁(103)上,并分别和所述车身右侧纵梁(103)和车身右侧减震塔座(104)可拆卸连接,所述后悬置总成(10)、所述左悬置总成(20)和所述右悬置总成(30)均与燃料电池电堆的外壳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总成(10)包括后悬置支座(11)和后悬置支架(12),所述后悬置支架(12)设置在所述车身纵梁(100)的下方,其上端与所述车身纵梁(100)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其下端设有竖直设置并左右间隔分布的连接板(13),两个所述连接板(13)限定出空腔(14)结构,所述后悬置支座(11)为“T”型结构,其包括连接部(121)和固定部(122),所述后悬置支座(11)沿左右方向竖直设置其固定部(122)伸入所述空腔(14)内,并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13)可拆卸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部(121)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支架(12)包括底板(16)和两块所述连接板(13),所述底板(16)为“几”字型结构,其上设有两个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圆形腰孔(161),且两个所述第一圆形腰孔(161)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板(13)为“L”型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板(13)的水平段分别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圆形腰孔(161)相适配的第二圆形腰孔(131),且所述第一圆形腰孔(161)与所述第二圆形腰孔(131)连通,两个所述连接板(13)的竖直段限定出用于固定所述固定部(122)的空腔(14),且其上均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三圆形通孔(141),两个所述第二圆形腰孔(131)相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的电堆悬置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士成,郝义国,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