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计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对各种地基基础方案均需进行承载力验算,以保证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出现超过限定标准影响正常使用的变形。对于天然地基,现行标准中明确规定应进行天然地基承载力计算及计算方法,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及验算方法;对于复合地基,现行标准中明确规定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及计算方法,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及验算方法,未提出处理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及验算方法。与天然地基同理,复合地基在处理深度范围内存在软弱下卧层时也需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但设计实践中缺乏相关标准支持。目前在刚性桩复合地基工程设计过程中遇到处理深度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设计者往往把基础底面处土层承载力按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取值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从而避免软弱下卧层验算。这种算法虽然能够避免软弱下卧层对工程安全的不利影响,但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深度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所述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深度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包含以下步骤:/nS1,基于桩直径d、桩长度l、整体式基础桩间距s或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深度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所述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深度范围内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验算包含以下步骤:
S1,基于桩直径d、桩长度l、整体式基础桩间距s或s1、s2,或非整体式基础桩的根数np,对基础底面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S2,基于S1的计算结果,对当前桩直径d、桩长度l、整体式基础桩间距s或s1、s2,或非整体式基础桩的根数np参数情况下,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确定地基承载力值fa;
S1.2,确定基础底面处深度修正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S1.3,确定参数取值范围是否满足计算标准及施工机械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1中通过pk和pkmax确定地基承载力值fa
fa≥pk(公式2)
fa≥pkmax/1.2(公式3)
其中,所述fa为基础底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取公式2、公式3计算结果较大者;
所述pk为轴心荷载作用下,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kPa);
所述pkmax为偏心荷载作用下,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kP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2中通过fa、γm和D,确定基础底面处深度修正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fspk=fa-γm(D-0.5)(公式4)
其中,所述fspk为基础底面处深度修正前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所述γ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
所述D为基础埋置深度(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降低建筑工程中安全隐患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3中通过λ、m、Ra、β、Ap、fsk、up、qsi、lpi、αp、qp和n确定参数取值范围是否满足计算标准及施工机械要求
λmRa/Ap+β(1-m)fsk≥fspk(公式5)
所述λ为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所述m为面积置换率;
所述Ra为单根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所述β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所述Ap为桩的截面积(m2);
所述fsk为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所述up为桩的周长(m);
所述qsi为桩周第i层土的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所述lpi为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所述αp为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
所述qp为桩端端阻力特征值(kPa);
所述n为桩顶与桩底之间桩周土层数量;
其中,通过公式6计算得到Ra,然后带入至公式5中,公式5左侧为基础底面刚性桩和桩间土共同能够提供的承载力,公式右侧为工程需要的承载力,不等式成立则表明供大于需,即基础底面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赵楠,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