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404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基板;扫描线,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扫描线包含栅极;半导体层,设置在该栅极上;漏极,设置在该半导体层上且包含弧形边缘,其中该弧形边缘位于该扫描线外;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绝缘层上且包含狭缝,其中该狭缝最靠近该弧形边缘;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基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其中,该弧形边缘与该二透明导电层的距离不为0μ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本申请是分案申请,母案的申请号:201710051990.5,申请日:2017年1月18日,名称: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穿透率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器技术不断进步,所有的显示装置均朝体积小、厚度薄、重量轻等趋势发展,因此,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装置已由以往的阴极射线管发展成薄型显示器,如液晶显示装置、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或无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其中,薄型显示器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多,举凡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影机、照相机、音乐播放器、行动导航装置、电视等显示装置,大多数均使用该些显示装置。其中,液晶显示装置的技术更是相当成熟,且为市面上常见的显示设备的一;然而,随着显示装置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要求日趋提高,故各家厂商无不极力发展出具有更高显示质量的显示装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发展过程中,随着高分辨率显示装置世代的来临,面板的穿透率为关系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各家厂商无不积极改善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及对比度,而可提升其显示质量。其中,影响显示装置的穿透率的因素之一为共电极与像素电极重叠面积;特别是,由于像素电极的狭缝为主要影响显示介质(如:液晶分子)转动的区域,因此位于像素电极狭缝处的共电极与像素电极的重叠面积为影响显示装置穿透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达到更佳的显示质量,目前仍需发展一种具有改良穿透率的显示装置,以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调整透明导电层与漏极间的相对关系,而可提升显示装置的穿透率。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含:基板;扫描线,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扫描线包含栅极;半导体层,设置在该栅极上;漏极,设置在该半导体层上且包含弧形边缘,其中该弧形边缘位于该扫描线外;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绝缘层上且包含狭缝,其中该狭缝最靠近该弧形边缘;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基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其中,该弧形边缘与该二透明导电层的距离不为0μm。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漏极间的相对位置具有特殊设计。在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压差影响显示介质(如:液晶分子)的转动,而显示介质的转动与显示装置的穿透率有关。当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重叠的区域越大,则能增加显示介质可随电压改变而转动的面积,因此会提升显示装置的穿透率。若第二透明导电层与漏极重复的区域过大而与绝缘层的穿孔重叠时,会造成第一透明导电层与第二透明导电层间短路的情形。因此,当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间的间距在此范围内时,除了可增加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外,更可避免短路的情形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图;图3为沿图2所示的剖面线L1-L2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虚线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图;图6为图5所示虚线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图;图8为图7所示虚线区域的部分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图;图10A至图10C为本专利技术测试例中所使用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测试例的测试结果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板1a-表面11-扫描线111-栅极112-栅极绝缘层12-半导体层121-第三开口13-漏极131-第二边缘132-第四边缘133-弧形边缘134-倾斜侧边14-源极15-绝缘层151-穿孔151a-第一开口151b-第二开口16-第一透明导电层161-狭缝17-第二透明导电层171-第一边缘172-第三边缘2-对侧基板3-显示介质层4-背光模块AA-显示区A1-面积A2-面积B-外围区D-最短距离D’-距离D1-第一距离D2-第二距离L1-L2-剖面线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1;一对侧基板2,与基板1相对设置;以及一显示介质层3,设置于基板1与对侧基板2间。其中,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区AA;以及一外围区B,围绕显示区AA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及对侧基板2可使用例如玻璃、塑料、可挠性材质等基材材料所制成。此外,显示介质层3可为液晶层。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基板1下方可以设有一背光模块4,用于提供一光源至显示面板。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及对侧基板2上方可设置有不同组件。举例来说,基板1上可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单元(图未示),而构成一薄膜晶体管基板;而对侧基板2上可设置有彩色滤光层及黑色矩阵层(图未示),而构成一彩色滤光片基板。或者,彩色滤光层可设置于基板1,而构成一整合彩色滤光片数组的薄膜晶体管基板(colorfilteronarray,COA)。接下来,本实施例将以基板1上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单元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态样加以说明。图2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俯视图;而图3为沿图2所示的剖面线L1-L2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基板包含:一基板1;一扫描线11,具有一延伸方向(第一方向X)且设置于基板1上,且扫描线11包含一栅极111(形成薄膜晶体管的区域);一半导体层12,设置于栅极111上,部分半导体层12与栅极111重叠,部分半导体层12延伸至栅极111外;漏极13与源极14,分别设置在半导体层12上,漏极13与源极14于基板1上的正投影完全位于半导体层12于基板1上的正投影内,其中栅极111、半导体层12、源极14与漏极13形成一薄膜晶体管;一绝缘层15,包含穿孔151且设置于漏极13上;第一透明导电层16,设置在绝缘层15上,且部分第一透明导电层16延伸至穿孔151内而与漏极13电性连接;一第二透明导电层17,位于基板1与第一透明导电层16之间,且第二透明导电层17不与穿孔151重叠,更详细的说,穿孔151于基板1上的正投影不与第二透明导电层17于基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此外,如图3所示,于栅极111上,更形成一栅极绝缘层112。本实施例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谓的「正投影」为组件于图1中由对侧基板2朝基板1方向(即,与基板1表面1a垂直的方向)所形成的投影图案。在本实施例和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图4至图9的俯视图中,均为所示组件在图1中由对侧基板2朝基板1方向(即,与基板1表面1a垂直的方向)所形成的投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n基板;/n扫描线,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扫描线包含栅极;/n半导体层,设置在该栅极上;/n漏极,设置在该半导体层上且包含弧形边缘,其中该弧形边缘位于该扫描线外;/n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n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绝缘层上且包含狭缝,其中该狭缝最靠近该弧形边缘;/n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基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n其中,该弧形边缘与该二透明导电层的距离不为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13 TW 105114848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基板;
扫描线,设置在该基板上,且该扫描线包含栅极;
半导体层,设置在该栅极上;
漏极,设置在该半导体层上且包含弧形边缘,其中该弧形边缘位于该扫描线外;
绝缘层,设置于该漏极上;
第一透明导电层,设置在该绝缘层上且包含狭缝,其中该狭缝最靠近该弧形边缘;
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该基板与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之间;
其中,该弧形边缘与该二透明导电层的距离不为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透明导电层与该漏极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弧型边缘与该第二透明导电层不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绝缘层具有穿孔,且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朱夏青史梅君
申请(专利权)人: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