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轮边驱动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57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边驱动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轮边驱动总成和车辆。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包括第一电机芯体、第二电机芯体和用于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外筒体,其中,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的内部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由于第一电机芯体和第二电机芯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内部通道中,这就将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集成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外筒体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这就实现了轮边驱动总成的进一步集成性,从而可以使得轮边驱动总成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轮边驱动总成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轮边驱动
,具体地涉及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一种轮边驱动总成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技术的发展,电动车辆越来越普及。例如,电动车的四轮独立驱动系统由四个电机各自独立驱动车辆的四个车轮,四个车轮的转矩和速度可以彼此独立精确控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如实现更小半径转弯,辅助ESP功能,辅助转向功能,辅助制动功能等等。通常,四轮独立驱动系统中常采用轮边驱动方案,在现有的轮边驱动方案中,左右两套驱动总成往往自成一体,占用空间大,并且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在实际使用可以使得轮边驱动总成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包括第一电机芯体、第二电机芯体和用于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外筒体,其中,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设置在所述外筒体的内部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筒体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第一电机芯体和第二电机芯体设置在外筒体的内部通道中,这就将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集成在一起,在实际使用中,外筒体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这就实现了轮边驱动总成的进一步集成性,从而可以使得轮边驱动总成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成本低。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包括用于连接到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敞开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体的一端通过端壁封盖,所述外筒体的另一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敞开端。另外,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在所述外筒体的同一径向方向上布置。另外,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沿着所述外筒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中的一者的第一输出轴形成有第一中空通道,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中的另一者的第二输出轴的动力输出路径穿过所述第一中空通道。进一步地,沿着所述外筒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的端部外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出轴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动力输出路径穿过的第二中空通道。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轮边驱动总成,该轮边驱动总成包括轮边变速器和以上任意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中,所述轮边驱动电机总成连接在所述轮边变速器上并共用同一个侧壁;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各自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轮边变速器的左半轴动力输入端和右半轴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轮边变速器包括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进一步地,所述轮边驱动总成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方式一:所述左输出半轴或所述右输出半轴从所述第一电机芯体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各自的中空通道穿出;方式二:所述轮边变速器的壳体包括齿轮安装凹腔和凹腔封盖,其中,所述凹腔封盖能够拆卸地封盖在所述齿轮安装凹腔上,其中,所述左输出半轴和/或所述右输出半轴从各自对应的所述凹腔封盖上穿出。此外,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轮边驱动总成,其中,所述左输出半轴和所述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一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一种示意性结构;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二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二种示意性结构;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三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二种示意性结构;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四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三种示意性结构;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五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三种示意性结构;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六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四种示意性结构;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总成的第七种示意图,显示了左输出半轴和右输出半轴分别与车辆的左轮和右轮动力传动连接,并显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的第五种示意性结构。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电机芯体,2-第二电机芯体,3-外筒体,4-第一输出轴,5-第一中空通道,6-第二输出轴,7-第二中空通道,8-轮边变速器,9-轮边驱动电机总成,10-左输出半轴,11-右输出半轴,12-齿轮安装凹腔,13-凹腔封盖,14-第一半轴动力输入空心轴,15-第二半轴动力输出空心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参考图1-图6,本技术提供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9包括第一电机芯体1、第二电机芯体2和用于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外筒体3,其中,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设置在外筒体3的内部通道中,并且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各自的中心轴线与外筒体3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在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9中,由于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设置在外筒体3的内部通道中,这就将左驱动电机和右驱动电机通过外筒体3集成在一起,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9在实际使用中,外筒体3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以组成轮边驱动总成,这就实现了轮边驱动总成的进一步集成性,从而可以使得轮边驱动总成集成为一体,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成本低。另外,在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中,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的中心轴线可以保持径向间隔,或者可以保持轴向间隔,或者也可以相互重合(这属于平行的一种特殊情形),同样地,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外筒体3的中心轴线保持径向间隔,也可以相互重合。在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中,外筒体3的轴向方向的两端可以包括端盖,例如,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各自的输出轴从各自的端盖上伸出。或者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机芯体1和第二电机芯体2各自的输出轴从一侧的端盖上伸出。另外,该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在实际安装中,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可以形成有开口,外筒体3的端盖则可以连接封盖在该开口上,这样,该端盖将作为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和轮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芯体(1)、第二电机芯体(2)和用于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外筒体(3),其中,/n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设置在所述外筒体(3)的内部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筒体(3)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芯体(1)、第二电机芯体(2)和用于连接在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外筒体(3),其中,
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设置在所述外筒体(3)的内部通道中,并且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各自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外筒体(3)的中心轴线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3)包括用于连接到轮边变速器的壳体上的敞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3)的一端通过端壁封盖,所述外筒体(3)的另一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敞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在所述外筒体(3)的同一径向方向上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沿着所述外筒体(3)的轴向方向布置,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中的一者的第一输出轴(4)形成有第一中空通道(5),所述第一电机芯体(1)和所述第二电机芯体(2)中的另一者的第二输出轴(6)的动力输出路径穿过所述第一中空通道(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外筒体(3)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输出轴(6)位于所述第一中空通道(5)的端部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边驱动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出轴(6)的内部形成有用于输出半轴穿过的第二中空通道(7)。


8.一种轮边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边变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胜麟邹小松郭海王坤城高缘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