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启程专利>正文

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350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填植结构和沉压结构并列设置,且沉压结构侧边紧贴在填植结构的侧边顶面,固位连接结构横向并列设置,填植结构和沉压结构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固位连接结构的上下侧面分别连接填植结构的顶端和填植结构的底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为可以利用石硝对沉压结构进行固定处理,减少土壤的使用率,避免雨水冲刷造成覆盖土壤的减少,另外作为中段连接两侧的固位连接结构,可以有效的固定两侧的填植结构,防止移位,雨水冲刷的时候可以有效引导水流流出护坡结构,避免对护坡结构造成影响,填植结构可以利用土壤进行填埋,并且种植绿化置物,增加护坡结构的美观性,填植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存蓄雨水,整体护坡结构都是模块化设计,拼装简单,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护坡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
技术介绍
护坡指的是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河岸的凹岸逐年迎受水流冲刷,会使河岸不断地坍塌,为保护桥梁和路堤安全,须在凹岸修筑防护建筑物,此外,因设桥引起河水流向变化,冲刷河岸而危及农田和村镇时,也须在河岸修建防护建筑物,这种建筑物通常又称为护岸,对于一些存在的高地,周围也需要采用护坡结构,避免因为雨水的冲刷导致高地周围倒塌,也容易发生泥石流自然灾害,护坡上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及梢捆等修筑,也可以在一些护坡结构内采用种植深根的植物,来增加护坡结构的稳定性,为了实现上述情况,特此设计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包括沉压结构、固位连接结构、填植结构,所述填植结构和沉压结构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填植结构和沉压结构相间并列设置,且沉压结构侧边紧贴在填植结构的侧边顶面,所述固位连接结构设有若干组,所述若干组固位连接结构横向并列设置,所述填植结构和沉压结构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固位连接结构的上下侧面分别连接填植结构的顶端和填植结构的底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位连接结构由双折板、固地杆组成,所述固地杆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固地杆均连接在双折板中段的底面,所述双折板的后侧开设有条形扣槽,所述双折板的前侧开设有T形连接槽,所述填植结构的顶端连接在双折板前侧的T形连接槽内,所述填植结构的底端连接在双折板后侧的条形扣槽内顶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填植结构由三角框、T形连接头、侧导水板、内填压板组成,所述T形连接头设在三角框的顶端,所述侧导水板设有两组,两组侧导水板呈对称的设在三角框的两侧面底端,所述内填压板设在三角框的内侧面底端,所述三角框、T形连接头、侧导水板、内填压板一体成型,所述三角框的底侧边顶面开设有若干组导水槽,若干组导水槽等间距开设,所述三角框的底侧边底面开设有条形连接槽,所述T形连接头嵌在T形连接槽内,所述条形连接槽和条形扣槽相互嵌连。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沉压结构由侧压导水板、倒三角框、内承载格栅网、阻水边组成,所述侧压导水板设在倒三角框的外侧面,所述阻水边设在倒三角框的顶侧,所述内承载格栅网设在倒三角框的内侧,且侧压导水板、倒三角框、内承载格栅网、阻水边一体成型,所述侧压导水板设在侧导水板的顶面,所述阻水边的底侧端开设有出水口。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双折板的中段底侧面设有插帽,所述插帽嵌在双折板内,所述固地杆插接在插帽内,所述双折板、三角框、T形连接头、侧导水板、内填压板、侧压导水板、倒三角框、阻水边均由轻量钢筋和混凝土材料一体浇筑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固地杆、内承载格栅网、轻量钢筋是为热轧钢材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材料是为石硝混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优化了护坡结构所采用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护坡结构单一的使用功能和连接方式,改进为可以利用石硝对沉压结构进行固定处理,减少土壤的使用率,避免雨水冲刷造成覆盖土壤的减少,另外作为中段连接两侧的固位连接结构,可以有效的固定两侧的填植结构,防止移位,雨水冲刷的时候可以有效引导水流流出护坡结构,避免对护坡结构造成影响,填植结构可以利用土壤进行填埋,并且种植绿化置物,增加护坡结构的美观性,填植结构的设计避免了存蓄雨水,整体护坡结构都是模块化设计,拼装简单,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体外观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固位连接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填植结构剖面细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沉压结构细节示意图。图中:沉压结构1、固位连接结构2、填植结构3、双折板4、固地杆5、T形连接槽7、条形扣槽6、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导水槽12、条形连接槽13、侧压导水板14、倒三角框15、内承载格栅网16、阻水边17、出水口18、插帽19、混凝土材料20、轻量钢筋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阐述。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包括沉压结构1、固位连接结构2、填植结构3,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相间并列设置,且沉压结构1侧边紧贴在填植结构3的侧边顶面,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设有若干组,所述若干组固位连接结构2横向并列设置,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的上下侧面分别连接填植结构3的顶端和填植结构3的底侧。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由双折板4、固地杆5组成,所述固地杆5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固地杆5均连接在双折板4中段的底面,所述双折板4的后侧开设有条形扣槽6,所述双折板4的前侧开设有T形连接槽7,所述填植结构3的顶端连接在双折板4前侧的T形连接槽7内,所述填植结构3的底端连接在双折板4后侧的条形扣槽6内顶侧。所述填植结构3由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组成,所述T形连接头9设在三角框8的顶端,所述侧导水板10设有两组,两组侧导水板10呈对称的设在三角框8的两侧面底端,所述内填压板11设在三角框8的内侧面底端,所述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一体成型,所述三角框8的底侧边顶面开设有若干组导水槽12,若干组导水槽12等间距开设,所述三角框8的底侧边底面开设有条形连接槽13,所述T形连接头9嵌在T形连接槽7内,所述条形连接槽13和条形扣槽6相互嵌连。所述沉压结构1由侧压导水板14、倒三角框15、内承载格栅网16、阻水边17组成,所述侧压导水板14设在倒三角框15的外侧面,所述阻水边17设在倒三角框15的顶侧,所述内承载格栅网16设在倒三角框15的内侧,且侧压导水板14、倒三角框15、内承载格栅网16、阻水边17一体成型,所述侧压导水板14设在侧导水板10的顶面,所述阻水边17的底侧端开设有出水口18。所述双折板4的中段底侧面设有插帽19,所述插帽嵌在双折板内,所述固地杆5插接在插帽19内,所述双折板4、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侧压导水板14、倒三角框15、阻水边17均由轻量钢筋21和混凝土材料20一体浇筑制成。所述固地杆5、内承载格栅网16、轻量钢筋21是为热轧钢材料制成,所述混凝土材料20是为石硝混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本护坡结构具体为三个使用过程,一为安装,安装首先需要对位置进行确定,然后将固定连接结构进行固定,预埋固地杆,使其固地杆保持相对位置,也与双折板保持相对位置,将双折板固定在固地杆上,然后将填植结构分别连接在固位连接结构的上下两侧,之后再将沉压结构安装在填植结构之间,完成拼装过程。二为固定过程,固定过程就利用石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压结构(1)、固位连接结构(2)、填植结构(3),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相间并列设置,且沉压结构(1)侧边紧贴在填植结构(3)的侧边顶面,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设有若干组,所述若干组固位连接结构(2)横向并列设置,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的上下侧面分别连接填植结构(3)的顶端和填植结构(3)的底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沉压结构(1)、固位连接结构(2)、填植结构(3),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相间并列设置,且沉压结构(1)侧边紧贴在填植结构(3)的侧边顶面,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设有若干组,所述若干组固位连接结构(2)横向并列设置,所述填植结构(3)和沉压结构(1)上下并列设置,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的上下侧面分别连接填植结构(3)的顶端和填植结构(3)的底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连接结构(2)由双折板(4)、固地杆(5)组成,所述固地杆(5)设有若干组,若干组固地杆(5)均连接在双折板(4)中段的底面,所述双折板(4)的后侧开设有条形扣槽(6),所述双折板(4)的前侧开设有T形连接槽(7),所述填植结构(3)的顶端连接在双折板(4)前侧的T形连接槽(7)内,所述填植结构(3)的底端连接在双折板(4)后侧的条形扣槽(6)内顶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段式便于安装的道路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植结构(3)由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组成,所述T形连接头(9)设在三角框(8)的顶端,所述侧导水板(10)设有两组,两组侧导水板(10)呈对称的设在三角框(8)的两侧面底端,所述内填压板(11)设在三角框(8)的内侧面底端,所述三角框(8)、T形连接头(9)、侧导水板(10)、内填压板(11)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程林萍孙敏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孙启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