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及其内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23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洗衣机及其内桶,所述内桶包括内桶底和内桶底盖,内桶底盖位于内桶底下方与内桶底配合连接,在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内桶提供浮力的浮力腔,在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具有环形结构并且与内桶同轴设置,在内桶底和内桶底盖的中心设有用于让波轮轴穿过的通孔,平衡装置至少包括靠近通孔并向下延伸得到的第一环形筋和从内桶底外缘向下延伸得到的第二环形筋,内桶底和内桶底盖配合时,环形筋和内桶底盖紧密贴合形成多个平衡装置,在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上还设有用于提高强度的加强筋,上述方案为内桶提供浮力的同时,通过向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解决了平衡环安装在内桶顶部增加内桶重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衣机及其内桶
本专利技术属于洗衣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衣机及其内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双层洗衣机中,下层的抽屉式洗衣机因空间限制仅设置内桶,为了通过浮力离合对洗衣机进行控制,内桶底部往往设置浮力腔,为了消除内桶偏心在内桶顶部设置平衡环,但是多数内桶为了降低整体重量,将浮力腔设置为开放式结构,随着内桶晃动,浮力有所下降,稳定性较差;在内桶顶部安装平衡环会显著增加内桶重量,甚至影响内桶和驱动装置的离合效果,平衡环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大,也会导致内桶容量降低;并且,因为空间有限,使用金属材质的内桶会加重内桶重量,对离合效果产生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CN201120551653.0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洗衣机水浮内桶,在内桶底部设置了密闭式的浮力腔,能够避免桶体产生晃动时浮力下降,在内桶底部有排水孔和外桶相连通,在内桶和外桶之间有一密封装置,内桶在浮力作用下沿其轴向方向上下移动,通过密封装置控制内外桶之间的水位,提高了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上述方案中,浮力腔实际上从内桶底部向下突出设置,下层的抽屉式洗衣机内部空间较小,突出设置的浮力腔占用抽屉内的空间,降低内桶容量。申请号为CN201080012954.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壳、外桶和内桶,在内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上部平衡器和下部平衡器,在上部平衡器和下部平衡器中包括内部容纳液体的液压平衡器,以及内部容纳球体的球式平衡器,其中,下部平衡器为环状结构,通过支撑件支撑并固定到所述内桶外周;上述方案中虽然公开了设置于内桶下部的环形平衡器,但使用支撑件将平衡器固定在内桶上增大了内桶的重量,对离合效果产生影响。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洗衣机及其内桶,通过将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的密封空腔作为内桶的浮力腔室,在不占用内桶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内桶具有较强的浮力,扩大了洗衣机的容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桶,包括内桶底和内桶底盖,内桶底盖位于内桶下方与内桶底配合连接,在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还包括,浮力腔,所述浮力腔为所述内桶底和所述内桶底盖配合形成的密封空腔,用于为内桶提供浮力。进一步的,还包括,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为向所述浮力腔中加入平衡介质得到,用于对内桶偏心进行纠正。优选的,所述平衡介质为盐水。上述方案既保证了浮力腔内具有足够的空气用于产生浮力,也具备了对内桶偏心进行纠正的功能,避免了在内桶顶部安装平衡环提高内桶的重量,在提升内桶浮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内桶的美观度。进一步的,所述浮力腔具有与内桶同轴设置的环形结构,所述平衡装置为向所述浮力腔中加入平衡介质得到的平衡环。进一步的,所述内桶底部包括至少两个同轴设置的环形浮力腔,所述平衡装置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浮力腔的数目。上述方案中,不同的浮力腔能够根据洗衣机的不同用途和用户的不同需求,多加、少加或者不加平衡介质,实现了对洗衣机平衡装置进行更加精确和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进一步的,所述内桶底和所述内桶底盖的中心设有用于让波轮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平衡装置包括,第一环形筋,靠近所述通孔并向下延伸得到;第二环形筋,从所述内桶底外缘向下延伸得到;内桶底和内桶底盖配合时,环形筋和内桶底盖紧密贴合形成所述浮力腔,向所述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所述平衡装置。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环形筋和第二环形筋之间至少还包括,第三环形筋,从所述内桶底向下突出设置;内桶底和内桶底盖配合时,所述第三环形筋和内桶底盖紧密贴合形成至少两个互不连通的浮力腔,向所述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所述平衡装置。进一步的,所述内桶底盖上设有与所述内桶底上设置的环形筋数目相同且位置相对的多个配合筋,所述环形筋和所述配合筋配合形成所述浮力腔,向所述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所述平衡装置。上述方案通过设置于内桶底的多个环形筋以及设置于内桶底盖上的配合筋的配合,提高了平衡装置之间的密闭性。实现上述方案的一种方式为:将环形筋和配合筋对齐并通过热熔敷连接形成浮力腔,然后向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平衡装置。或者作为上述方案的替代,环形筋的下边缘设有凹槽,配合筋的上边缘对应设有突起,凹槽和突起配合并通过胶水粘接形成浮力腔,向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平衡装置。上述方案进一步提高了平衡装置的密闭性,避免了平衡介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的缝隙进入相邻的腔室,使平衡环的纠偏效果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所述内桶底和/或内桶底盖上还设有沿直径方向呈放射状延伸并等间距排列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位于相邻两环形筋之间的部分设有通孔或者凹槽。上述方案通过加强筋提高了内桶底和内桶底盖的强度,避免因承重和长期使用产生变形进而导致平衡装置的密封性下降,也避免了浮力腔的密封性下降导致浮力离合装置失效。进一步的,第二环形筋的直径小于所述内桶底的直径,所述第二环形筋外周等间距设有从内桶底直径最大处向下延伸得到的纵向加强筋。上述方案进一步提高了第一环形筋的结构稳定性,避免第一环形筋产生变形导致密封性被破坏。进一步的,所述内桶还包括内桶侧壁,所述内桶侧壁和内桶底均为塑料材质并且注塑一体成型。上述方案中内桶侧壁和内桶底一体成型且均为塑料材质,在提高内桶强度的同时降低了内桶的重量。进一步的,所述内桶的顶部设有阻挡环,所述阻挡环从内桶侧壁的上边缘向内突出设置,用于阻挡洗涤物被甩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具有如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内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向设置在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的浮力腔中添加平衡介质,得到用于对内桶偏心进行纠正的平衡装置,避免在内桶顶部设置平衡环提高内桶的重量,也提高了内桶的美观度;通过在内桶底盖上设置与环形筋对应配合的配合筋,提高了平衡装置的密封性;并通过设置在环形筋和配合筋上的凹槽和突起之间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了平衡装置的密封性;通过设于内桶底、内桶底盖和第二环形筋外侧的加强筋,提高了内桶的强度防止内桶变形导致平衡装置的密封性被破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内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内桶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图中:1、内桶;11、内桶侧壁;12、内桶底;13、内桶底盖;14、阻挡环;2、浮力腔;3、平衡装置;31、第一平衡装置;32、第二平衡装置;33、第三平衡装置;34、第四平衡装置;4、环形筋;41、第一环形筋;42、第二环形筋;43、凹槽;5、配合筋;51、突起;6、加强筋;7、纵向加强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桶,包括内桶底和内桶底盖,内桶底盖位于内桶下方与内桶底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还包括,/n浮力腔,所述浮力腔为所述内桶底和所述内桶底盖配合形成的密封空腔,用于为内桶提供浮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桶,包括内桶底和内桶底盖,内桶底盖位于内桶下方与内桶底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桶底和内桶底盖之间还包括,
浮力腔,所述浮力腔为所述内桶底和所述内桶底盖配合形成的密封空腔,用于为内桶提供浮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平衡装置,所述平衡装置为向所述浮力腔中加入平衡介质得到,用于对内桶偏心进行纠正;
优选的,所述平衡介质为盐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力腔具有与内桶同轴设置的环形结构,所述平衡装置为向所述浮力腔中加入平衡介质得到的平衡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同轴设置的环形浮力腔,所述平衡装置的数目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浮力腔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底和所述内桶底盖的中心设有用于让波轮轴穿过的通孔,所述平衡装置包括,
第一环形筋,靠近所述通孔并向下延伸得到;
第二环形筋,从所述内桶底外缘向下延伸得到;
内桶底和内桶底盖配合时,环形筋和内桶底盖紧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王玲臣孙广彬程宝珍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