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9317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四氟乙烯微粒0.50~2.50份,分散剂0.25~1.25份,偶联剂0.25~1.25份、聚酰胺6切片399.00~495.00份,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为纳米级聚四氟乙烯微粒,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锦纶6长丝表面均匀分散着聚四氟乙烯微粒,将其织造成丝袜,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摩擦系数低的特性,减少皮肤与袜子的摩擦,使丝袜具备抚平腿部细纹及防止足后跟老化、干裂的功能,有效提升皮肤光滑度,保持人体皮肤健康细腻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纤
,具体涉及一种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锦纶6纤维,全名为聚己内酰胺纤维,主要用于袜子、内衣、运动衫等。由于锦纶6长丝具有较高强度和耐磨性,且吸湿性好,制作袜子最为适合,用锦纶6长丝织成的长筒丝袜弹性好、透明度高,用锦纶6弹力丝织成的丝袜伸缩自如、穿着舒适。目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差别化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产品开发生产已成为锦纶6行业的发展方向,锦纶6已经广泛用于高端袜品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袜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品质和功能的袜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日常需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使丝袜具备抚平腿部细纹、防止足后跟老化、干裂的功能,有效提升皮肤光滑度,保持人体皮肤健康细腻状态的新型袜子。现有技术中,一般以在袜子底部粘附一层硅胶片或凝胶层等方式使袜子具有滋润皮肤的功能;公开号为CN20697877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脚干脚裂袜,在袜子主体内壁脚跟处或人脚的患病处,设置有由聚乙烯膜和医用橡皮膏组成的防干裂芯片,防止人脉出现脚干、脚裂以及脚疼的现象;公开号为CN202104225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滋润脚跟部和脚趾的袜子,在袜子跟部内侧和袜子头部内侧位置各粘附一块内含香精、消泡剂和维生素E的硅胶片,有效防止脚跟和脚趾的干裂;公开号为CN20830096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干裂的抗菌保湿袜,在袜子防水面料层的内侧设置有凝胶层,凝胶层的材质采用无毒环保的抑菌生化凝胶材质,含有玫瑰植物精油、红景天油、葡萄籽油、霍霍巴油、橄榄油等多种精油成分和维生素E,有效滋润皮肤,保持皮肤湿润度,减少干裂问题的发生,并且有效抗菌,防止细菌从伤口入侵造成细菌感染问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通常都是通过外加的材料层或涂层来实现袜子的新功能,但是外加或者粘附硅胶片或凝胶层,都存在由于与袜子材料本身不是一体的而造成脚部的不适,且对外加或粘附的硅胶片或凝胶层的效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外加或粘附别的材料的或涂层的方法无法大面积适用于长筒丝袜,不具有抚平腿部细纹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锦纶6长丝及其制备方法,将锦纶6长丝新材料织造成丝袜,能够使得丝袜具备抚平腿部细纹、防止足后跟老化、干裂的功能,有效提升皮肤光滑度,保持人体皮肤健康细腻状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锦纶6长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微粒0.50~2.50份,分散剂0.25~1.25份,偶联剂0.25~1.25份和聚酰胺6切片399.00~495.00份。进一步地,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为纳米级聚四氟乙烯微粒,平均粒径为500-800nm。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剂为YY–5023、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锦纶6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9.00~45.00份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然后将聚酰胺6切片粉碎,过筛,得到100目~500目的聚酰胺6粉体;S2、将0.50~2.50份聚四氟乙烯微粒与0.25~1.25份分散剂进行预混合,得到聚四氟乙烯微粒与分散剂的均匀混合物;S3、将经过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6粉体、经过步骤S2得到的聚四氟乙烯微粒与分散剂的均匀混合物以及0.25~1.25份偶联剂进行混合,不断搅拌升温,反应完全后再冷却,得到聚四氟乙烯微粒、分散剂、偶联剂和聚酰胺6的均匀混合物;S4、将经过步骤S3得到的均匀混合物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经过造粒后制成锦纶6母粒;S5、将经过步骤S4得到的锦纶6母粒通过在线添加方式与剩余的390.00~450.00份聚酰胺6切片混合,熔融后挤出,进入纺丝组件,经喷丝微孔形成丝束,再经过单体抽吸,进行侧吹风冷却、集束上油,然后卷绕成形,形成锦纶6-POY;S6、将经过步骤S5得到的锦纶6-POY经第一罗拉、止捻器、热箱、冷却板、假捻器、第二罗拉、第三罗拉、再上油及卷绕装置后,制得锦纶6-DTY。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深冷处理的温度为-100℃~-3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采用高速混合机混合,混合机转速为300~500rpm,混合温度为85~95℃,混合时间为0.5~1.5h。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侧风吹冷却温度为22~23℃,湿度为65~75%,风速为0.4~0.6m/s,集束上油的油剂为5%的锦纶油剂。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6中热箱的温度为172~180℃,第一罗拉、第二罗拉和第三罗拉的罗拉速度为550~700m/min;假捻器的D/Y比为1.55~1.60。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锦纶6长丝,在其中加入了聚四氟乙烯材料,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极其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高温性、耐低温性、耐有机溶剂和耐化学腐蚀性以及低摩擦、高润滑、自清洁、无毒害等特点,以聚四氟乙烯微粒改性锦纶6长丝,先将其与分散剂均匀混合,再与偶联剂共同加入聚酰胺粉体中,再进行边搅拌边升温,使聚四氟乙烯微粒在分散剂与偶联剂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聚酰胺中,制备得到锦纶6母粒并用于纺丝,可实现锦纶6长丝的连续稳定生产,得到的锦纶6长丝表面均匀分散着聚四氟乙烯微粒,将其织造成袜子,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摩擦系数低的特性,减少皮肤与袜子的摩擦,使丝袜具备抚平腿部细纹及防止足后跟老化、干裂的功能,有效提升皮肤光滑度,保持人体皮肤健康细腻状态。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锦纶6长丝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短,流程可控性强,将聚四氟乙烯微粒预先分散后,再通过偶联剂的作用使其均匀分散于聚酰胺中,制备得到锦纶6母粒并用于纺丝,解决了熔体性质不稳定使纺丝组件压力出现波动,可纺性较差的问题,通过该制备方法能使锦纶6长丝连续稳定生产,得到的锦纶6长丝表面均匀分散着聚四氟乙烯微粒,将其织造成丝袜,利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摩擦系数低的特性,减少皮肤与袜子的摩擦,使丝袜具备抚平腿部细纹及防止足后跟老化、干裂的功能,有效提升皮肤光滑度,保持人体皮肤健康细腻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锦纶6长丝,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微粒0.50~2.50份,分散剂0.25~1.25份,偶联剂0.25~1.25份和聚酰胺6切片399.00~495.00份;其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为纳米级聚四氟乙烯微粒,平均粒径为500-800nm;所述分散剂为YY–5023、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物,混合形成分散剂的相关组分比例为1:1;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从上述描述可知,利用上述组分制成的锦纶6长丝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锦纶6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微粒0.50~2.50份,分散剂0.25~1.25份,偶联剂0.25~1.25份和聚酰胺6切片399.00~495.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锦纶6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四氟乙烯微粒0.50~2.50份,分散剂0.25~1.25份,偶联剂0.25~1.25份和聚酰胺6切片399.00~495.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6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微粒为纳米级聚四氟乙烯微粒,平均粒径为500-80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6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锦纶6长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YY–5023、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蜡、纳米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两种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锦纶6长丝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9.00~45.00份聚酰胺6切片进行深冷处理,然后将聚酰胺6切片粉碎,过筛,得到100目~500目的聚酰胺6粉体;
S2、将0.50~2.50份聚四氟乙烯微粒与0.25~1.25份分散剂进行预混合,得到聚四氟乙烯微粒与分散剂的均匀混合物;
S3、将经过步骤S1得到的聚酰胺6粉体、经过步骤S2得到的聚四氟乙烯微粒与分散剂的均匀混合物以及0.25~1.25份偶联剂进行混合,不断搅拌升温,反应完全后再冷却,得到聚四氟乙烯微粒、分散剂、偶联剂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冰灵金志学付重先杨胜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