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3149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内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若干反射凹槽和/或若干反射凸起,所述反射凹槽与反射凸起的表面均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所述反射凹槽和/或反射凸起以及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且所述增光膜的表面设有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纳米微结构导光板的光转换率高,表面精密,同等亮度情况下,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产品,节约成本;可以使用任何点光源、线光源做面光源转换,实用性强;且发光均匀,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利于推广及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
本技术涉及导光板
,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是采用具有极高折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板材底面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目前制作而成的导光板,最薄厚度为2mm,尺寸越大,为了保证亮度,厚度也要相应的增加,且导光的效果也相应的较差,最厚的导光板也不超过20mm。现有的导光板往往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其结构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转换率较高、光线均匀、耐用的纳米微结构导光板。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本体,所述导光板本体内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若干反射凹槽和/或若干反射凸起,所述反射凹槽与反射凸起的表面均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所述反射凹槽和/或反射凸起以及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且所述增光膜的表面设有保护层。优选的,所述反射凹槽的形状为U字型、半圆形或倒三角形中的一种,所述反射凸起为倒U字型、半圆形或三角形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反射凹槽或反射凸起的口径宽度为150-300μm,所述反射凹槽或反射凸起的深度为100-200μm。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反射凹槽或反射凸起时,所述反射凹槽或反射凸起呈阵列均匀设置,且相邻所述反射凹槽或反射凸起之间间隔30-200μm。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反射凹槽和反射凸起时,所述反射凹槽和反射凸起的形状相同,所述反射凹槽和反射凸起的大小相同/不同。优选的,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基材为聚碳酸酯、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纳米光散射粒子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或纳米二氧化锆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纳米光散射粒子的粒径为20-300nm。优选的,所述增光膜为透明材料,所述保护层为纯PET塑料。优选的,所述导光板本体的厚度为0.8-10mm,所述增光膜的厚度为30-60μm,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50-12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纳米微结构导光板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基材中添加纳米光散射粒子,其光转换率高、表面精密,在同等亮度情况下,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产品,节约成本;适用于任何点光源、线光源做面光源转换,实用性强。(2)本技术设置反射凹槽和/或反射凸起,提高发光的均匀性,且散热效果好,不影响导光板本体的长期使用,设置的增光膜能提高透光率,且设置的保护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3)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利于推广及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3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反射凹槽为三角形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反射凹槽和反射凸起为三角形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光板本体,2-反射凹槽,3-反射凸起,4-增光膜,5-保护层,6-纳米光散射粒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例1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包括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6的导光板本体1,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20个半圆形的反射凹槽2,该反射凹槽2呈阵列均匀设置,相邻反射凹槽2之间间隔30μm,其口径宽度为150μm,深度为100μm,反射凹槽2的表面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在反射凹槽2和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4,增光膜4的表面设有保护层5。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0.8mm,其基材为聚碳酸酯,纳米光散射粒子6是粒径为20nm的纳米二氧化钛,增光膜4是厚度为30μm的透明材料,保护层5是厚度为50μm的纯PET塑料。具体实施例2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包括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6的导光板本体1,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18个半圆形的反射凸起3,该反射凸起3呈阵列均匀设置,且相邻反射凸起3之间间隔200μm,其口径宽度为300μm,深度为200μm,反射凸起3的表面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在反射凸起3和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4,增光膜4的表面设有保护层5。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10mm,其基材为聚苯乙烯,纳米光散射粒子6是粒径为300nm的纳米二氧化硅,增光膜4是厚度为60μm的透明材料,保护层5是厚度为120μm的纯PET塑料。具体实施例3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包括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6的导光板本体1,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18个半圆形的反射凹槽2和反射凸起3,其中,反射凹槽2的口径宽度为180μm,深度为130μm,反射凸起3的口径宽度为200μm,深度为150μm,在反射凹槽2与反射凸起3的表面均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在反射凹槽2和反射凸起3以及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4,增光膜4的表面设有保护层5。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本体1的厚度为5mm,其基材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光散射粒子6是粒径为180nm的纳米二氧化锆,增光膜4是厚度为40μm的透明材料,保护层5是厚度为100μm的纯PET塑料。从本技术以上各实施例可以看出,通过在导光板本体的基材中添加纳米光散射粒子,其光转换率高、表面精密,在同等亮度情况下,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产品,节约成本;适用于任何点光源、线光源做面光源转换,实用性强。所设置的反射凹槽和/或反射凸起,提高发光的均匀性,且传播均匀,散热效果好,不影响导光板本体的长期使用,设置的增光膜能提高透光率,且设置的保护层还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整体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有利于推广及应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技术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更替,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内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6),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若干反射凹槽(2)和/或若干反射凸起(3),所述反射凹槽(2)与反射凸起(3)的表面均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所述反射凹槽(2)和/或反射凸起(3)以及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4),且所述增光膜(4)的表面设有保护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光板本体(1),所述导光板本体(1)内掺杂有均匀分散的纳米光散射粒子(6),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若干反射凹槽(2)和/或若干反射凸起(3),所述反射凹槽(2)与反射凸起(3)的表面均设有均匀的纳米出光孔,所述反射凹槽(2)和/或反射凸起(3)以及出光面的表面设有增光膜(4),且所述增光膜(4)的表面设有保护层(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凹槽(2)的形状为U字型、半圆形或倒三角形中的一种,所述反射凸起(3)为倒U字型、半圆形或三角形中的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凹槽(2)或反射凸起(3)的口径宽度为150-300μm,所述反射凹槽(2)或反射凸起(3)的深度为100-200μ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纳米微结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反射凹槽(2)或反射凸起(3)时,所述反射凹槽(2)或反射凸起(3)呈阵列均匀设置,且相邻所述反射凹槽(2)或反射凸起(3)之间间隔30-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黎虎杨金发许波钟汝梅周道钧年睿峰罗丹黄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华益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