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音形结合式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先把汉字按其本身内在结构规律和逻辑关系分解为汉字基本结构部件,然后选取有关部分的读音首字母输入计算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于这一方法的操作键盘。(*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或类似设备的方法及其所用键盘。目前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方法主要有三类纯音法、纯形法和音形结合法。纯音法重码多,操作者需要频繁注视屏幕,在读音相同的重码字中作出选择,因而眼睛容易疲劳,输入速度慢,不会拼读的字也难以输入。纯形法先将汉字拆分成部件。虽能克服纯音法存在的问题,但拆字方法及部件选择往往带有主观随意性,缺乏字形根据,不符合公众的识字用字习惯,许多部件形状怪异,输入键与部件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因而需要死记硬背,不易普及推广。对音形结合法,如果设计得好,可以兼有上述二法的优点,相反,则会集中二者的缺点。目前音形结合法取音和取形的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多未能超出前述二者各自的构思范围。由于未能克服好纯音法和纯形法的固有缺陷,往往只是二者的直接汇和,因而保留甚至强化了二者缺点,使音形结合法的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已有技术缺点,既可以供专职操作员使用,又适合未经训练的一般人员使用,科学合理、易学易记的计算机音形结合式汉字输入方法及其所使用的操作键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对每个汉字最多用4键输入。由于计算机可以采用高频先见式处理,因此,对于常用字可以只用3键或2键输入,极其常用的二十几个字仅用1个键即可输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汉字输入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用下述方法先将被输入的汉字分解为汉字部件①结构上相互交叉粘连的笔画群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如纯交叉十、九、又、丰、井、力、卄、扌、车、丈、韦、女、 、也、冉等;纯粘连白、百、人、厂、欠、止、斤、山、皿、且、予、尸、勿、矛、疋、臼、正、凸、面、而、臣、丘、丐、凹等;交粘混合土、虫、子、巾、酉、王、由、千、午、耳、田、身、匆、民、事、串、甘、乇、毛、币、夭、尹、重等。②按书写顺序系连续书写完成,并且外形呈单个矩形或方形的由若干孤立笔画组成的笔画群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如三、州、六、永、讠、立、小、二、亠、八、刂、忄、兆、兴、儿、心、匕、川、少、习、丫、刁、氵、水等。③单个点笔或 同其邻近的交叉粘连结构一起组成的笔画群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如寸、歹、广、之、主、戈、术、叉、甫、我、飞、豕、凡、方、户、瓦、丹、下、不、尤、成、亡、书、勺、犬、义、斥、弋、戌、氐、勺、 、玉、戊、刃、之、玄、卞、文、良、艮、农、长等。④中间被一个笔画或上述部件分隔开的由若干孤立的点或/和短小笔画构成的群与分隔它们的笔画或部件一起所组成的笔画群整体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这些短小笔画群包括双点、八、丷、 、 等,它们一般对称或大致对称地分布在分隔它们的笔画或部件的上下或左右两侧,例如舟、母、术、末、未、雨、半、为、必、业、来、求、承、隶、东、果、夹、柬、朱、乐、办、乎、禾、火、平、束、亦、赤等。⑤除单个孤立点以外的单笔画为一个部件,如一、丨、丿、丶、乙。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述部件组成的最常用且已为公众习惯认为是整体的笔画群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如贝、见、页、疒、石、示、鸟、言、马、气、革、辛、 、彳、鱼、足()、系(纟)、食(饣)、金(钅)、竹()。这类部件的数量不多。在简体字中仅有几十个。繁体字中的这类合体部件基本上是与这些部件相对应的繁体形式。第二步,确定被输入汉字整字读音的首字母和由上步方法所得到的第一和第二个部件读音的首字母,若尚有其他部件存在时,则继续确定最末一个部件读音的首字母。第三步,将上步所确定的整字读音首字母输入计算机。第四步,当按第一步方法得到的汉字第一部件与整个汉字不同时,再依次将由第二步方法所能得到的第一、二和末部件的读音首字母输入计算机。若第一个部件就是该整个汉字,即该字为单部件汉字时,虽然也可以同样按照此步方法,将该字视为部件后再输入同一读音字母,不会引起错误,但按操作的一般习惯,对单部件汉字可以不作此步操作而直接进入下步操作。第五步,如果进行了上步操作后,该汉字的总输入键数不足4键,例如当该汉字仅有一个部件或仅有两个部件时,输入键数可能仅有1-3键。若希望补足4键成为完整形式,则可以在该汉字的第一个部件中仍按书写顺序将所能得到的第一、二和末笔笔画名称读音的首字母输入计算机,至输入总键数为4键。对于笔画数少于三画的几个单部件汉字,如二、儿、一、乙等,作了这些操作后总键数仍不足4键。若仍希望补足为4键完整形式,可重复追加在此之前已经输入计算机的最后一个字母,补足到4键总数为止。若采用少于4键的简略方式输入汉字,则随准备输入的键数不同,在输入整字读音首字母之后,可以终止于随后的任一适当操作步骤。不论是采用完整方式,还是简略方式,每输入完一个汉字时,均应击“结束键”一次后,再开始输入下一个汉字。在上述操作方法中,所谓笔画或部件的先后顺序均是按书写顺序确定。确定两个部件的先后顺序时,只要一个部件中有一个笔画先写,则该部件整体就算在先。汉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方块外形。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将汉字拆分成的部件同样也具有外形。这种外形一般应理解为是用尽可能少的直线段将该部件并且仅仅将该部件笔画结构围住的封闭框。应该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划分全由孤立笔画构成的孤画群部件时,最适宜的作法是用其边与汉字外形边框相平行的矩形或方形封闭框围住该部件的全部笔画。要注意的是,一个孤画群部件在一个汉字中应该只呈一个方形外形,且其笔画结构应该是连续书写得到的。例如“亘”字的第一个部件不是“二”,因为它在整字中被“日”分割开成了两个矩形,且该“二”字也不是由连续书写得到的。又如“流”中的 虽呈单个矩形,但不是连续书写所成;“沆”中的 和“司”中的 虽为连续书写完成的孤画结构,但不呈单个矩形,因此这些孤画群均不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所说的孤画群部件。汉字中,单个孤立点笔与其他孤立笔画不同,它一般不具有独立部件的地位。一方面孤立点笔往往只是邻近部件的附属物,另方面失去附属点笔后的部件往往变得残缺不全,奇形怪状,运用不便。例如“亡”字作为部件,有音有义,相对集中,大小适度。但拆去点笔后的“ ”使人莫名其妙。另外,笔画群“ ”和“ ”的情况与单个孤立点笔极其类似。例如,“良”作为部件可谓完美无缺。但人们难以赞同“ ”充当部件。因此,本专利技术指出,汉字中的单个孤立点笔或 与其邻近部件一起构成一个不宜拆开的部件。除上述几种形式的孤立笔画及笔画群外,汉字中还有十来个由短小笔画构成的笔画群,如八、丷、 等。这些笔画群主要由孤立笔画构成。它们多与某些笔画如一、丨、丿等或交叉粘连的笔画群同时存在,并常大致对称地被这些笔画或笔画群所分隔开。它们与分隔者粘连与否,常常难以搞清。比如朱、柬、平、禾、未、米等字中的八和丷就是如此。人们习惯于把它们与分隔者一起当整体看。因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当这些笔画群中间隔着一个笔画或部件时,不宜拆开,而与分隔者一起构成一个整体部件。如舟、母、木、火、来、永、亦等都应是整体形式的部件。由此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对汉字中的孤立笔画群及与孤立笔画有关的短小笔画结构的处理上与目前的各种方法比较,有着显著和重要的不同。而对这些笔画或笔画群结构的处理却正是目前各种汉字输入方法,尤其是与字形结构有关的输入方法的难点所在。本专利技术的处理方法在这方面所具有的突出优点在于划分这些部件的判据清楚、自然、实在,符合汉字结构内在规律和人们的习惯,不含主观心理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形结合式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汉字最多使用4键输入,具体操作步骤为:(A)将汉字用下列方法分解为汉字部件:①结构上相互交叉粘连的笔画群整体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②按书写顺序系连续书写完成,且其外形呈单个矩形(或 方形)的孤立笔画群整体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③单个点笔或*、*同其邻近的交叉粘连结构一起所组成的笔画群整体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④中间被一个笔画或上述部件分隔开的由若干独立的点或/和短小笔画构成的群与分隔者一起所组成的笔画群整体为不 再拆开的一个部件,⑤除单个孤立点笔外的单个孤立笔画为一个部件,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述部件所组成的常用笔画群为不再拆开的一个部件,(B)确定汉字整字读音的首字母及由上步方法所得到的第一和第二个部件读音的首字母,若除此两个部件外该 汉字中尚有其它部件存在时,则再确定该汉字最末一个部件读音的首字母,(C)将上步中已确定出的整字读音首字母输入计算机,(D)当按(A)步分解方法得到的第一部件的结构与该汉字整字不相同时,再依次将由(B)步所能得到的第一、二和最末部件的 读音首字母输入计算机,当按(A)步分解方法得到的第一个汉字部件与该汉字整字相同时,可以不进行此步操作而直接进入下步操作,(E)完成上步操作后,若该汉字总的输入键数尚不足4键时,则可以继续按书写顺序将该汉字第一部件中所能得到的第一、二 和末笔笔画读音的首字母输入计算机,到输入总数为4键止,(F)完成上步操作后,若该汉字总的输入键数仍不足4键时,则可以重复追加上步已输入的最后一个字母,到输入总数4键止,(G)每个汉字所对应的键输入完毕时,应击结束键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代于,刘华明,刘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经济信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