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是一种蚊媒传播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大多数人感染ZIKV通常是无症状的或仅引起轻微症状,如皮疹,发烧,关节痛和结膜炎。2013年,法属波利尼西亚爆发了大规模的ZIKV感染,随后蔓延至美洲,太平洋,东南亚和非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ZIKV的感染与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有关,例如婴儿的小头畸形和成人的格林巴利综合症。尽管疫情已逐渐下降,但全球仍有近61个国家散布着埃及伊蚊的有效传播媒介,这些国家仍存在爆发寨卡疫情的巨大隐患。当前,没有临床可用的ZIKV疫苗与药物。几种候选疫苗正在接受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但均未获得临床许可。因此,仍需要安全有效的ZIKV疫苗。ZIKV基因组编码一个大的多聚蛋白,该蛋白被剪切成三个结构蛋白和七个非结构蛋白。包膜蛋白(envelopeprotein,E)介导病毒附着并进入宿主细胞。大多数候选疫苗主要针对E蛋白,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非同义突变:包膜蛋白中第304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非结构蛋白1中第103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非结构蛋白5中第637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至少存在以下一种非同义突变:包膜蛋白中第304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非结构蛋白1中第103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非结构蛋白5中第637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存在以下三种非同义突变:包膜蛋白中第304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非结构蛋白1中第103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非结构蛋白5中第637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的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8所示,或如SEQIDNO.18所示且经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核苷酸,但能编码相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4.一种重组寨卡病毒cDNA,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的cDNA为野生型寨卡病毒cDNA且所编码蛋白中存在以下至少一种非同义突变:包膜蛋白中第304位的丝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非结构蛋白1中第103位的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非结构蛋白5中第637位色氨酸突变为精氨酸的核苷酸序列;
或所述重组寨卡病毒cDN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IDNO.18所示,或如SEQIDNO.18所示且经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多个核苷酸,但能编码相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
5.一种重组寨卡病毒表达蛋白,其特征在于,其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所表达的蛋白;或其为权利要求4所述重组寨卡病毒cDNA翻译的蛋白。
6.一种重组表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上插入有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寨卡病毒cDNA,或所述重组表达载体上插入可用于表达权利要求5所述重组寨卡病毒表达蛋白的基因。
7.一种重组寨卡病毒减毒株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野生型的寨卡病毒的NS2A和NS5之间插入了NS2A的3'区域到NS5的5'区域的片段,通过体外连接构建寨卡病毒cDNA克隆pVAX-GZ02-Intron;
(2)以pVAX-GZ02-Intron为模板,以序列如SEQIDNO.14-SEQIDNO.15所示的引物对进行PCR获得5’UTR-optE片段,以序列如SEQIDNO.16-SEQIDNO.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立强,陈凌,叶贤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