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797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具体涉及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位于螺旋输送机上方的喷水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热交换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管和一个水槽,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支架上,每个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一个弧形梁,弧形梁的弧度与输送筒的机壳的外壁的下部的弧度匹配,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弧形梁上,所有的第一热交换管沿弧形梁的弧长方向分布,水槽位于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第二热交换管位于水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喷水管喷水和第一热交换管对螺旋输送机的外壳壁进行降温,同时冷水在第一热交换管内,完成热交换的同时,可以保证水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
本技术属于消失模铸造
,具体涉及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是一次性成型铸造新工艺生产铸件的新型铸造技术,在我国铸造行业中属于先进技术,在消失模铸造工艺中包括振动造型和浇筑置换两个步骤,振动造型包括如下工序:砂床制备-放置EPS模型-填砂-密封定型。浇筑置换是指实型铸造浇筑时,在液体金属的热作用下,EPS模型发生热解气化,产生大量气体,不断通过涂层型砂,向外排放,在铸型、模型及金属间隙内形成一定气压,液体金属不断地占据EPS模型位置,向前推进,发生液体金属与EPS模型的置换过程。其中使用的型砂则为无粘结剂、无添加物、不含水分的干石英砂,在浇筑置换后,需要回收石英砂处理后再次利用,一般回收的方式是使用螺旋输送机输送并进行过滤即可,但是由于浇筑置换过程使得石英砂的温度很高,过滤过程中,高温的石英砂易附着在过滤网上,所以在过滤前往往需要冷却,然而现有的冷却方式一般是采用风冷对螺旋输送机的外壳进行降温,冷却效果不好。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通过喷水管喷水直接流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壁上直接降温带走热量,第一热交换管正好可以对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下部进行降温,同时冷水在第一热交换管内,完成热交换的同时,可以保证水的清洁度。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位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上方的喷水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热交换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管和一个水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架镜像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架镜像设置,所述喷水管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头,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一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的弧度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机壳的外壁的下部的弧度匹配,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梁上,所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沿所述弧形梁的弧长方向分布,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所述第二热交换管位于所述水槽内。通过喷水管喷水直接流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壁上直接降温带走热量,由于一般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是圆柱形的,流到输送筒外壁的水会直接从两侧掉下去,而第一热交换管正好可以对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下部进行降温,同时冷水在第一热交换管内,可以保证水的清洁度,同样的流到水槽内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也可以给第二热交换管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进一步回收热量,且水清洁干净。优选的,所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上,所有的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内转动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固定设有把手,所述转动轴的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转动轴螺纹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有支撑孔,所述喷水管穿插在所述支撑孔内,所述第二支架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弧形梁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通过旋转把手,可以带动转动轴转动,由于转动轴只能转动,不能上下移动,且和支撑块螺纹连接,故可以带动支撑块上下运动进而带动喷水管上下运动,通过选择安装孔的位置可以调节弧形梁的高度,也就是说可以调节第一热交换管的高度,这样在检修设备时,可以将喷水管向上移动,而弧形梁既可以直接拆卸下来,也可以安装在其他的安装孔内,方便检修操作。优选的,所述水槽连接排水管,所述水槽的底部倾斜设置,所述水槽设有排渣口,所述排渣口位于所述水槽的底部的最低端,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水槽的底部的最高端靠近的侧壁上。从螺旋输送机的机壳壁上冲下来的杂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滑落(由于水槽的底部为倾斜设置)到排渣口附近,同时清理的时候也可以在外力作用下滑落到排渣口附近,方便排渣。优选的,所述水槽的侧壁设有滤网,所述排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滤网内。所述滤网对水槽内的水起到初步的过滤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为两个并列设置的立柱,所述第一支架为弧形,所述第一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优选的,所述水槽的两侧的端面设有坡面,所述坡面的最低端与所述水槽的内壁连接。溅到水槽端面的水可以流到水槽内。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喷水管喷水直接流到螺旋输送机的外壳壁上直接降温带走热量,由于一般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是圆柱形的,流到输送筒外壁的水会直接从两侧掉下去,而第一热交换管正好可以对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下部进行降温,同时冷水在第一热交换管内,可以保证水的清洁度,同样的流到水槽内的水具有一定的温度,也可以给第二热交换管内的水进行冷热交换,进一步回收热量,且水清洁干净。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2是第一热交换管和第二热交换管以及水槽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图3是第二热交换管的俯视图;图4是喷水管安装在支撑块上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标记为:1、第一支架;2、第二支架;3、喷水管;31、喷头;4、第一热交换管;5、第二热交换管;6、水槽;61、坡面;7、弧形梁;8、第一进水管;9、第一出水管;10、第二进水管;11、第二出水管;12、安装座;13、转动轴;14、把手;15、支撑块;16、安装孔;17、排水管;18、排渣口;19、滤网;20、输送筒。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包括两个第一支架1、两个第二支架2、一个位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20上方的喷水管3、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热交换管4、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管5和一个水槽6,两个第一支架1镜像设置,两个第二支架2镜像设置,第二支架2为两个并列设置的立柱,第一支架1为弧形,第一支架1安装在第二支架2上,喷水管3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头31,喷水管3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第一支架1上,每个第二支架2上均设有一个弧形梁7,弧形梁7的弧度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20的机壳的外壁的下部的弧度匹配,第一热交换管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弧形梁7上,所有的第一热交换管4沿弧形梁7的弧长方向分布,水槽6位于第一热交换管4的下方,第二热交换管5位于水槽6内。具体的,所有的第一热交换管4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一进水管8和第一出水管9上,所有的第二热交换管5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上。水流在第一热交换管4内的流动方向可以设置为与石英砂在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20内的流动方向一致。具体的,第一支架1设有安装座12,安装座12内安装有轴承,轴承内转动设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顶部固定设有把手14,转动轴13的表面设有螺纹,转动轴13螺纹设有支撑块15,支撑块15设有支撑孔,喷水管3穿插在支撑孔内,第二支架2沿高度方向设有若干安装孔16,弧形梁7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孔16内。通过旋转把手14,可以带动转动轴13转动,由于转动轴13只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位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上方的喷水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热交换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管和一个水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架镜像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架镜像设置,所述喷水管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头,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一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的弧度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机壳的外壁的下部的弧度匹配,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梁上,所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沿所述弧形梁的弧长方向分布,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所述第二热交换管位于所述水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支架、两个第二支架、一个位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上方的喷水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一热交换管、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热交换管和一个水槽,两个所述第一支架镜像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支架镜像设置,所述喷水管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喷头,所述喷水管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架上,每个所述第二支架上均设有一个弧形梁,所述弧形梁的弧度与螺旋输送机的输送筒的机壳的外壁的下部的弧度匹配,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弧形梁上,所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沿所述弧形梁的弧长方向分布,所述水槽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下方,所述第二热交换管位于所述水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第一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上,所有的所述第二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并联在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英砂回收用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安装座,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敦朝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鸿强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