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的制备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76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的制备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癌症(cancer)即恶性肿瘤,一般是机体内正常的细胞因外界的刺激而发生细胞分化和增殖异常、生长失去控制并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胶质瘤是神经胶质瘤(Gliomas)的简称,也称为胶质细胞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恶性程度高,约占所有颅内原发肿瘤的一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是一种口服烷化剂,能穿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是临床上治疗胶质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之一。但是有研究表明,用TMZ治疗人脑胶质瘤的有效率约为45%。其中,脑胶质瘤对TMZ产生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寻找新的治疗胶质瘤的化疗药物迫在眉睫。大气层中的氧气,是动物赖以生存的必要元素,低氧环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肿瘤的快速增殖和血液供应的减少/不足都会引起低氧环境。胶质瘤等实体瘤存在于低氧微环境中,低氧微环境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新生、诱导肿瘤干细胞样表型转化等介导肿瘤细胞产生放化疗抵抗。人类的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HIFs)家族是由三个受调控的HIF-α(HIF-1α,HIF-2α/EPAS-1,和HIF-3α)亚单位和组成型ARNT(也称为HIF-β)亚单位组成的异二聚体。常氧时低氧诱导因子氧含量敏感的α亚单位异构体HIF-1/2α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而低氧条件下,HIF-1/2α稳定并入核启动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使肿瘤细胞能够耐受低氧环境。研究发现HIF-2α在维持肿瘤细胞生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开发HIF-2α的靶点抑制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已上市的HIF-2α抑制剂,仅见可靶向抑制pVHL缺失的肾癌细胞的小分子P2977,目前处于临床Ⅱ期试验阶段,而未见对于胶质瘤等其它肿瘤作用的HIF-2α抑制剂报道。在课题组前期的研究中,小分子HWM-1表现出优异的抑制HIF-2α蛋白的作用,且对胶质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小分子HWM-1的结构骨架基础上,保留其与HIF-2α蛋白形成氢键和π-π共轭的相互作用不变,利用分子模拟药物设计软件MOE进行药效团的筛选和分子对接,根据最后对接的优势结构及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因此,研发新的可靶向肿瘤干细胞特异高表达的HIF-2α的抑制剂,对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转移和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利用分子模拟药物设计软件MOE进行药效团的筛选和分子对接,根据最后对接的优势结构及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在预防或治疗癌症,特别是胶质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其中:m代表0、1、2或3;n代表0、1、2或3;x代表0、1、2或3;R1、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三氟甲基、(C1~C4)烷基;R3选自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卤素;X为CH或N;Y为五元或六元(芳)杂环,所述杂环分别含有1~3个任选自N、O、S的杂原子,且还任选被1~3个相同或不同的R4取代;R4分别独立地选自为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卤素、羟基、三氟甲基、三幅甲氧基、氨基、叠氮基、硝基、氰基、巯基、(C1-C4)烷基、(C3-C6)环烷基、(C1-C4)烯基、(C1-C4)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C1-C4)烷氧基甲基、(C1-C4)烷基酰基、(C1-C3)亚烷基二氧基的取代基。进一步地,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其中:m代表0、1、2或3;n代表0、1、2或3;x代表0、1、2或3;R1、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三氟甲基、甲基;R3选自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氟、溴;X为CH或N;Y为R4独立地选自为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氟、氯、溴、羟基、三氟甲基、三幅甲氧基、氨基、叠氮基、硝基、氰基、巯基、甲基、乙基、正丙基、环丙基、叔丁基、乙烯基、丙烯基、2-甲基丙烯基、乙炔基、甲氧基、乙氧基、环丙氧基、叔丁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异丙氧基甲基、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环丙酰基、丁酰基、2,3-亚甲基二氧基、2,3-亚乙基二氧基的取代基。所述通式为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或水合物,结构选自下述任意一种:(1)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苄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2)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4-氟苄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3)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3-溴苯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4)N-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5)N-(4-氟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6)N-(2-溴-4-氟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7)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苄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8)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2-溴-4-氟苄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9)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3-溴苯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10)N-苄基-1-(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恶唑-5-基甲基)甲胺;(11)N-(4-氟苄基)-1-(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恶唑-5-基甲基)甲胺;(12)N-(3-溴苯)-1-(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恶唑-5-基甲基)甲胺;(13)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4-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



其中:
m代表0、1、2或3;n代表0、1、2或3;x代表0、1、2或3;
R1、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三氟甲基、(C1~C4)烷基;
R3选自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卤素;
X为CH或N;
Y为五元或六元(芳)杂环,所述杂环分别含有1~3个任选自N、O、S的杂原子,且还任选被1~3个相同或不同的R4取代;
R4分别独立地选自为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卤素、羟基、三氟甲基、三幅甲氧基、氨基、叠氮基、硝基、氰基、巯基、(C1-C4)烷基、(C3-C6)环烷基、(C1-C4)烯基、(C1-C4)炔基、(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C1-C4)烷氧基甲基、(C1-C4)烷基酰基、(C1-C3)亚烷基二氧基的取代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HIF-2α小分子抑制剂为如结构通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
其中:
m代表0、1、2或3;n代表0、1、2或3;x代表0、1、2或3;
R1、R2相同或者不同,分别独立地选自氢、三氟甲基、甲基;
R3选自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氟、溴;
X为CH或N;
Y为
R4独立地选自为1~4个相同或不同的氢、氟、氯、溴、羟基、三氟甲基、三幅甲氧基、氨基、叠氮基、硝基、氰基、巯基、甲基、乙基、正丙基、环丙基、叔丁基、乙烯基、丙烯基、2-甲基丙烯基、乙炔基、甲氧基、乙氧基、环丙氧基、叔丁氧基、甲硫基、乙硫基、烯丙基、(2-甲基)烯丙基、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异丙氧基甲基、甲酰基、乙酰基、丙酰基、环丙酰基、丁酰基、2,3-亚甲基二氧基、2,3-亚乙基二氧基的取代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类HIF-2α小分子抑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式为I的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溶剂化物或前药,结构选自下述任意一种: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苄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4-氟苄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3-溴苯基)-N-(呋喃-2-基甲基)甲胺;
N-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
N-(4-氟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
N-(2-溴-4-氟苄基)-1-(呋喃-2-基)-N-((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甲基)甲胺;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苄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2-溴-4-氟苄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
1-([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3-溴苯基)-N-(异恶唑-5-基甲基)甲胺;
N-苄基-1-(3-甲基-[1,2,4]三唑并[4,3-a]吡嗪-8-基)-N-(恶唑-5-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媛媛朴浩哲祝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