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264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通过提升泵将污水通入集水池,经间隙8mm格栅处理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经一定时间分离后排放到集水池;S2、将步骤S1获得的水经1mm的细格栅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S3、将步骤S2获得的水通入MBR池;S4、将步骤S3获得的水消毒,检验达标后利用管网向用户供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处理池和除油装置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污水中的油分离出来,油水的分离效果较好,能够自动对污水进行加药,能够提高污水中固体的沉淀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油的分离效果较差,需要人工控制加药,沉积的淤泥不能及时的清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过去几年,污水处理行业的产业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质的变化主要由两个方面,一是污水处理厂的数目在快速增加,二是整体的处理能力在快速地增加。约有3000多座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011年是540亿吨,2012年会突破760亿吨。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质的变化。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油的分离效果较差,需要人工控制加药,沉积的淤泥不能及时的清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具备能够将污水中的油分离出来,油水的分离效果较好,能够自动对污水进行加药,能够提高污水中固体的沉淀效果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油的分离效果较差,需要人工控制加药,沉积的淤泥不能及时的清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通过提升泵将污水通入集水池,经间隙8mm格栅处理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经一定时间分离后排放到集水池;S2、将步骤S1获得的水经1mm的细格栅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S3、将步骤S2获得的水通入MBR池;S4、将步骤S3获得的水消毒,检验达标后利用管网向用户供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S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及用于分离污水中油污的除油装置;所述除油装置包括设于处理池上的搅拌轴、设于搅拌轴顶部的电机、设于搅拌轴上的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叶片和切片、设于处理池一侧顶部的浮油孔、与浮油孔相连的分离室及用于促进油水分离的气浮部件,所述分离室的中上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分离室的中部设有加热器,所述分离室的一侧设有出气管,所述通孔为锥形;所述气浮部件包括设于处理池内部的固定块、设于固定块内部的蓄气腔、用于连通蓄气腔和固定块外部的导气管、用于防止水进入蓄气腔的套筒、设于导气管上的第一限位板、设于套筒上且与第一限位板相配合的两个第二限位板及设于顶部第二限位板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与套筒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靠近第一限位板的一侧固连有密封垫,所述出气管与蓄气腔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蓄气腔的内部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中下部设有多个导风板,所述转轴延伸至固定孔的上方,所述转轴的中上部设有多个用于切割气泡的切刀,所述切刀为锥形。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位于转轴和套筒的外侧,所述防护罩的顶部位于切刀的下方,所述防护罩上开设有多个气泡生成孔。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处理池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中部连接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上设有螺旋状的加药带,所述加药带的内部设有输药腔,所述加药带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加药孔,所述加药孔为锥形,所述输药腔与加药管连通,所述加药管的顶部连接有供药管。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中下部固连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底部固连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有多个错位设置的刮板,所述刮板的底端与处理池底壁接触,所述刮板包括设于背侧的第一弧形部、与第一弧形部相连的第二弧形部及与第二弧形部相连的第三弧形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处理池底部的一侧设有出泥口,所述出泥口内连接有导泥管,所述导泥管上设有调节阀。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出气管的中部连接有供气泵,所述出气管上连接有集水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处理池、除油装置、防护罩、气泡生成孔、进水管、加药管、加药带、输药腔、加药孔、供药管、支架、安装板、刮板、出泥口、导泥管、调节阀、供气泵和集水盒的配合使用,能够将污水中的油分离出来,油水的分离效果较好,能够自动对污水进行加药,能够提高污水中固体的沉淀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油的分离效果较差,需要人工控制加药,沉积的淤泥不能及时的清出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处理池、除油装置、隔板、通孔、加热器和出气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对污水中的油污进行分离和排出,处理池内液面上的油层会通过浮油孔留到分离室内部,经过隔板上的多个通孔缓慢留下,加热器可以从市面上直接购得,加热器使油中的水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会通过出气管排到蓄气腔中,并在水中形成气泡,利用气浮法使水中的油珠浮到水面,提高油水分离效果。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轴、导风板和切刀,气体在蓄气腔内流动时,会通过导风板带动转轴转动,提高气体流速,转轴转动会带动多个切刀转动,能够对浮出的气泡进行切割,提高油水分离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罩和气泡生成孔,能够防止水中的固体杂质进入到防护罩内部,避免清理不便。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进水管、加药管、加药带、输药腔、加药孔和供药管,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加药管中,由于加药带为螺旋状,会使水流加速并形成涡流,加速后会使加药管与输药腔内部的形成较大的压差,利用虹吸的原理将药液添加到水中,无需施加送药的动力。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架、安装板、刮板、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能够将处理池底部沉淀的淤泥集中起来并排出,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能够提高刮板的强度,错位设置的刮板能够使淤泥的刮除更为彻底。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出泥口、导泥管和调节阀,刮板会使淤泥通过导泥管排出,调节阀可以从市面上直接购得,方便控制淤泥的排出。8、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供气泵和集水盒,供气泵能够在分离室内气压不足时提供一定的气体,防止水倒流到出气管中,集水盒能够对在出气管中液化的水进行收集,防止堵塞。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B处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D处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刮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处理池;21、搅拌轴;22、电机;23、叶片;24、切片;25、浮油孔;26、分离室;261、隔板;262、通孔;263、加热器;264、出气管;271、固定块;272、蓄气腔;273、导气管;274、套筒;275、第一限位板;276、第二限位板;277、弹簧;278、密封垫;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预处理,通过提升泵将污水通入集水池,经间隙8mm格栅处理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经一定时间分离后排放到集水池;/nS2、将步骤S1获得的水经1mm的细格栅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nS3、将步骤S2获得的水通入MBR池;/nS4、将步骤S3获得的水消毒,检验达标后利用管网向用户供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通过提升泵将污水通入集水池,经间隙8mm格栅处理后进入曝气沉砂池,经一定时间分离后排放到集水池;
S2、将步骤S1获得的水经1mm的细格栅后进入污水处理装置;
S3、将步骤S2获得的水通入MBR池;
S4、将步骤S3获得的水消毒,检验达标后利用管网向用户供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的污水处理设备包括处理池(1)及用于分离污水中油污的除油装置;
所述除油装置包括设于处理池(1)上的搅拌轴(21)、设于搅拌轴(21)顶部的电机(22)、设于搅拌轴(21)上的多个交替间隔设置的叶片(23)和切片(24)、设于处理池(1)一侧顶部的浮油孔(25)、与浮油孔(25)相连的分离室(26)及用于促进油水分离的气浮部件,所述分离室(26)的中上部设有隔板(261),所述隔板(261)上设有多个通孔(262),所述分离室(26)的中部设有加热器(263),所述分离室(26)的一侧设有出气管(264),所述通孔(262)为锥形;
所述气浮部件包括设于处理池(1)内部的固定块(271)、设于固定块(271)内部的蓄气腔(272)、用于连通蓄气腔(272)和固定块(271)外部的导气管(273)、用于防止水进入蓄气腔(272)的套筒(274)、设于导气管(273)上的第一限位板(275)、设于套筒(274)上且与第一限位板(275)相配合的两个第二限位板(276)及设于顶部第二限位板(276)上的弹簧(277),所述弹簧(277)的顶部与套筒(274)相连,所述第一限位板(275)位于两个第二限位板(276)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276)靠近第一限位板(275)的一侧固连有密封垫(278),所述出气管(264)与蓄气腔(272)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气腔(27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铁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国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