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264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中,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步骤一、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有机物、氮、磷的生化反应;步骤二、经过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同时,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之间相互保持着持续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直至控制系统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时,第二SBR反应池的上清液被排出,剩余污泥沉淀被排出。该处理工艺不仅可以灵活性地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来源除了粪便、厨房污水外,还包括生活垃圾堆积渗滤而产生的污水等,农村生活污水中基本上不含金属物质和有毒物质,但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等污染物。一般生活污水均是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但由于农村的生活污水分布面比较广、较分散,目前大部分农村未建有污水收集管网,不利于污水集中处理。农村单户居民的污水量一般较少,水质水量波动性较大(和当地居民生活特征有关),污水的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夜间排放量较小,甚至可能会出现断流情况。实际应用中,收集前端往往存在雨污混流,出现雨天进水量较晴天大的情况。目前,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但往往难于结合分散式农村污水的特点,对可能的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特点难于具有较强的适应,难于根据极端情况(断流或者水质水量波动性大)进行自动调整,从而降低了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法难于结合分散式农村污水的特点,根据极端情况(断流或者进水量大)时进行自动化调整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处理装置,它可以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并能够灵活的调整运行情况,提高农村污水处理效果。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将上一阶段回流的硝化液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等反应;步骤二、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在第二SBR反应池内进行前置反硝化、有机物去除和硝化反应;同时,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会持续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第二SBR反应池内处理的污水也会持续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之间相互保持着持续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直至控制系统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时,第二SBR反应池的上清液被排出,剩余污泥沉淀被排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氮磷生化反应,完成部分有机物去除、反硝化脱氮和厌氧释磷,然后经过初级处理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水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污水中剩余的有机物氮磷在第二SBR反应池进行前置反硝化、好氧吸磷、有机物去除和硝化反应氮磷,进一步降低了水中有机物、氮含量,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未满足沉淀和排出的条件)之前,含有硝化液的水由第二SBR反应池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再次氮磷进行以脱氮为主反应,然后再从第一反应池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按照第一反应池向第二SBR反应池内进水,第二SBR反应池向第一反应池内回流的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进水和回流;直至控制系统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满足沉淀和排出的条件)时,第二SBR反应池内的上清液被排出,剩余污泥沉淀被排出。由此,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持续进行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的循环式水力交互反应,形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较高回流比,避免了容积的无效闲置,强化污水有机物去除和脱氮效果,从稳定运行看,污水中NH3-N、COD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TP、TN去除率能达到90%以上。对于进水量少且有机负荷高的情况,解决了可能的断流难题,又提高了处理效果,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进水量大且有机负荷小的情况,通过自动控制的逻辑判断,缩小反应时间,加大沉淀和排水占时比,实现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污泥被淘洗出去,提高了对该极端进水情况的适应性。因此,本申请的处理工艺,结合了连续流的进水特点和SBR处理污水的优势,不仅可以灵活性的适应断流和水质水量波动性大的情况,且可以有效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同时,通过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可以不断的补充第一反应池内的碳源,促进第一反应池内的微生物与污水中底物发生反应,实现对于污水中底物的吸附、降解。可选的,在步骤二中,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向第一反应池内和第二SBR反应池内分别进行曝气,并通过控制曝气的时间和比例使第一反应池内形成交替的厌氧-缺氧环境,第二SBR反应池内形成交替的缺氧-好氧环境。可选的,还包括步骤三,将第二SBR反应池内排出的污泥排入到污泥储泥干化池进行干化和收集处理。可选的,在步骤二中,第一反应池向第二SBR反应池的进水量均大于第二SBR反应池向第一反应池的回流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用于实施上述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包括: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浮球,所述第一进水管向所述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所述第一浮球具有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所述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点均用于表示第一反应池内的液位;第二SBR反应池,所述第一反应池和所述第二SBR反应池之间设有第二进水管和第一回流管,所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一端均设于第一反应池内,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一回流管的另一端均设于所述第二SBR反应池内,所述第二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用于排出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水,所述第二浮球具有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所述第二上止点和第二下止点均用于表示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液位;污泥储泥干化池,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与所述第二SBR反应池之间设有污泥排出管,所述污泥排出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SBR反应池的底部,所述污泥排出管的另一端设于所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一浮球和所述第二浮球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污水通过第一进水管连续进入第一反应池内,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氮磷的生化反应,除去底物中大部分的有机物、氮,然后经过处理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水通过第二进水管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水中剩余的有机物、氮磷在第二SBR反应池进行前置反硝化、好氧吸磷、有机物去除和硝化反应,进一步降低了水中有机物、氮磷的含量。硝化混合液通过第一回流管由第二SBR反应池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利用进水的碳源再次进行水解吸附和反硝化脱氮反应,然后再从第一反应池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按照第一反应池向第二SBR反应池内进水,第二SBR反应池向第一反应池内回流的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进水和回流;由于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浮球,第二SBR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浮球,所述第一浮球和所述第二浮球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当控制系统同时收到第一浮球的第一下止点触发信号和所述第二浮球的第二上止点触发信号时,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停止相互之间的进水和回流,此时,第二SBR反应池满足排水和沉淀的条件,第二SBR反应池内的上清液通过排出管排出,底部的污泥沉淀通过污泥排出管排入到污泥储泥干化池内进行干化和收集,当第二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有机物、氮、磷的生化反应;/n步骤二、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在第二SBR反应池内进行吸附和有机物、氮、磷的生化反应;同时,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会持续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第二SBR反应池内处理的污水也会持续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之间相互保持着持续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直至控制系统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时,第二SBR反应池内的上清液被排出,剩余污泥沉淀被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向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污水中的底物在第一反应池内进行水解吸附和有机物、氮、磷的生化反应;
步骤二、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在第二SBR反应池内进行吸附和有机物、氮、磷的生化反应;同时,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经过第一反应池处理的污水会持续进入第二SBR反应池内,第二SBR反应池内处理的污水也会持续回流到第一反应池内,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之间相互保持着持续进水和回流的循环模式,直至控制系统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时,第二SBR反应池内的上清液被排出,剩余污泥沉淀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在控制系统未同时检测到第一反应池和第二SBR反应池内的浮球的触发信号之前,向第一反应池内和第二SBR反应池内分别进行曝气,并通过控制曝气的时间和比例使第一反应池内形成交替的厌氧-缺氧环境,第二SBR反应池内形成交替的缺氧-好氧环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三,将第二SBR反应池内排出的污泥排入到污泥储泥干化池进行干化和收集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中,第一反应池向第二SBR反应池的进水量均大于第二SBR反应池向第一反应池的回流量。


5.一种连续进水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实施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连续进水污水处理工艺,包括:
第一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内设有第一进水管和第一浮球,所述第一进水管向所述第一反应池内连续进水,所述第一浮球具有第一上止点和第一下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生毛鑫昕姚金兰方兵沈自力罗文潘劲波韦洪堂邱冲莫栋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双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