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69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10
本申请涉及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表面设置有放线组件,放线组件上缠绕有电缆;支撑组件包括斜梁、第一弯折梁以及第二弯折梁;斜梁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表面,第一弯折梁底端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弯折梁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放线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线组件分别架设于第一弯折梁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上表面,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避免传统放线过程中线缆被任意拖拽,便于后期工期紧张时线缆的来回调度,同时提高下道面成品保护,并且操作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灵活放线,同时进行两条电缆的放线处理,进而达到了提高电缆放线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
本申请涉及电缆辅助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
技术介绍
电缆是指用于电力、电气及相关运输用途的材料,电缆线路具有使用寿命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稳定、受外界干扰小以及保密性能好等优点,因此电缆的应用领域广泛。相关技术操作人员在收纳电缆时,常常将电缆弯曲多圈成环状的电缆圈收纳,几盘线缆放在车辆上来回辗转不便运输,当需要铺设电缆时,需要一位操作人员手持电缆圈,另外一位操作人员手持电缆一端移动进行放线。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申请人认为,工期紧张时多条线缆调度不便,需要的工人较多,放线过程中线缆不易被拖拽,当需要铺设两条不同高度的电缆时,手持电缆圈的操作人员需要将手臂摆成不同的高度以减少两条电缆之间的缠绕碰撞,此时操作人员需要耗费较大的体力且不易长时间保持,进而降低电缆的放线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在铺设两条不同高度的电缆时,提高电缆的放线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放线组件,放线组件上缠绕有电缆;支撑组件包括斜梁、第一弯折梁以及第二弯折梁;斜梁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上表面边缘位置且斜梁呈倾斜设置,斜梁背离底座的一端向靠近底座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倾斜;第一弯折梁呈弯折设置,第一弯折梁相对于底座上表面先倾斜后水平,第一弯折梁底端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弯折梁倾斜部分随着高度的升高逐渐向斜梁方向倾斜,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远离倾斜部分的一端与斜梁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弯折梁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的上表面,第二弯折梁呈弯折设置,且第二弯折梁相对于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的上表面先竖直后水平,第二弯折梁水平部分远离竖直部分的一端与斜梁固定连接;放线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线组件分别架设于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水平部分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梁、第一弯折梁以及第二弯折梁之间的配合能够承担放线组件以及电缆较重的压力,减轻了操作人员的负担;同时第一弯折梁以及第二弯折梁的水平部分能够对不同高度的放线组件起到支撑作用,操作人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同时进行两条不同高度电缆的放线处理,进而达到了提高电缆放线效率的效果,同时便于线缆盘在施工车辆上来回调度,一个或两个工人灵活运作,可提高后期工期紧张情况下道面成品保护。可选的,所述放线组件包括支撑轴、支撑辊和阻挡盘,支撑辊套设在支撑轴的圆周侧壁且支撑辊与支撑轴为转动连接;阻挡盘设置有两个,支撑辊分别穿过两个阻挡盘侧壁中心位置开设的孔且支撑辊与阻挡盘为固定连接;两个阻挡盘之间设置有绕线筒,绕线筒的两端分别与阻挡盘的侧壁固定连接,电缆缠绕在绕线筒的圆周侧壁;两组放线组件中的支撑轴分别放置于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水平部分上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轴在放线组件的重力作用下分别与第一位弯折梁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上表面相抵接,此时支撑轴与支撑组件之间存在较大的静摩擦,当操作人员牵动电缆的一端时,电缆带动绕线筒以及阻挡盘转动,此时支撑轴与支撑组件之间由于存在静摩擦,因此支撑轴相对于支撑组件保持相对静止,而支撑辊则在阻挡盘的带动下绕支撑轴的圆周侧壁转动,放线组件的设计达到了便捷收纳电缆的效果,而放线组件与支撑组件的配合则达到了便捷对电缆进行放线处理的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一弯折梁水平部分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弯折梁背离斜梁的一侧,且第一限位块与第二弯折梁之间存在间隔,两组放线组件中位于下侧的放线组件的支撑轴放置于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弯折梁竖直部分之间的间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进行放线操作时,放线组件受到拉力会有运动的趋势,此时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弯折梁能够对支撑轴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操作人员拉力过大以及拉动速度过快时,第一限位块以及第二弯折梁有助于抑制支撑轴的运动趋势,进而达到了提高位于下侧的放线组件稳定性的效果。可选的,所述第二弯折梁水平部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第二限位块,两块第二限位块相互正对且存在间隔,两块放线组件中位于上侧的放线组件的支撑轴放置于两块限位块之间的间隔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进行放线操作时,放线组件受到拉力会有运动的趋势,此时两块第二限位块能够对支撑轴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操作人员拉力过大以及拉动速度过快时,两块第二限位块有助于抑制支撑轴的运动趋势,进而达到了提高位于上侧的放线组件稳定性的效果。可选的,两块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设置有两组压紧块,两组压紧块相互正对,且两组压紧块分别与自身所靠近的第二限位块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两组放线组件中位于上侧的放线组件的支撑轴放置于两块压紧块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进行放线操作时,两块压紧块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压紧支撑轴的圆周侧壁,压紧块以及弹簧的配合对支撑轴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减少了支撑轴的晃动以及降低了由于支撑轴的晃动而带来的安全隐患,进而进一步达到了提高位于上侧放线组件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的效果。可选的,两组所述放线组件中位于下侧的放线组件中的支撑辊下方设置有两组集油组件,两组集油组件分别位于底座上表面正对于支撑辊两端的位置,集油组件包括集油座以及集油盒,集油座与底座固定连接,集油盒设置在集油座的上表面,且集油盒为上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放线组件使用的过程中,支撑辊与支撑轴的连接处的润滑油会从支撑辊的两端的位置处滴下,此时位于支撑辊两端正下方的集油盒可以对润滑油进行收集,减少了润滑油溅射到底座上表面进而对底座上表面造成的污染,同时集油盒可以将润滑油收集起来以进行二次利用,该项设计达到了保持底座清洁性以及提高润滑油使用效率的效果。可选的,所述集油座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水平设置且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轴的长度方向一致,集油盒和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滑块与滑槽为滑动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滑块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将集油盒从集油座上拆下,进而操作人员可以将集油盒内的润滑油重新利用,同时,当放线组件的支撑辊的长度发生变化时,操作人员同样可以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微调集油盒的位置以使集油盒的上开口能够正对于支撑辊的两端,该项设计达到了灵活拆装集油盒以及灵活移动集油盒的效果。可选的,所述滑槽相对的内壁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延伸方向与滑槽的延伸方向一致,滑块正对于卡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卡块,卡块与卡槽为滑动配合。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人员推动底座时,卡块与卡槽的配合能够减少集油盒的颠簸与晃动,进而达到了提升运动状态下集油盒稳定性的效果。可选的,所述底座底端转动连接有多组万向轮,万向轮上活动安装有阻车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以通过万向轮的辅助作用对底座进行移动,当将底座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踩踏阻车器以使万向轮停止转动,该项设计达到了便捷移动以及停放底座的效果。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上设置有放线组件(3),放线组件(3)上缠绕有电缆(4);/n支撑组件(2)包括斜梁(21)、第一弯折梁(22)以及第二弯折梁(23);斜梁(21)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表面边缘位置且斜梁(21)呈倾斜设置,斜梁(21)背离底座(1)的一端向靠近底座(1)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倾斜;/n第一弯折梁(22)呈弯折设置,第一弯折梁(22)相对于底座(1)上表面先倾斜后水平,第一弯折梁(22)底端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弯折梁(22)倾斜部分随着高度的升高逐渐向斜梁(21)方向倾斜,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远离倾斜部分的一端与斜梁(21)侧壁固定连接;/n第二弯折梁(23)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的上表面,第二弯折梁(23)呈弯折设置,且第二弯折梁(23)相对于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的上表面先竖直后水平,第二弯折梁(23)水平部分远离竖直部分的一端与斜梁(21)固定连接;/n放线组件(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线组件(3)分别架设于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23)水平部分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上设置有放线组件(3),放线组件(3)上缠绕有电缆(4);
支撑组件(2)包括斜梁(21)、第一弯折梁(22)以及第二弯折梁(23);斜梁(21)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表面边缘位置且斜梁(21)呈倾斜设置,斜梁(21)背离底座(1)的一端向靠近底座(1)上表面中心位置处倾斜;
第一弯折梁(22)呈弯折设置,第一弯折梁(22)相对于底座(1)上表面先倾斜后水平,第一弯折梁(22)底端与底座(1)上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弯折梁(22)倾斜部分随着高度的升高逐渐向斜梁(21)方向倾斜,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远离倾斜部分的一端与斜梁(21)侧壁固定连接;
第二弯折梁(23)固定连接在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的上表面,第二弯折梁(23)呈弯折设置,且第二弯折梁(23)相对于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的上表面先竖直后水平,第二弯折梁(23)水平部分远离竖直部分的一端与斜梁(21)固定连接;
放线组件(3)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放线组件(3)分别架设于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23)水平部分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组件(3)包括支撑轴(32)、支撑辊(33)和阻挡盘(31),支撑辊(33)套设在支撑轴(32)的圆周侧壁且支撑辊(33)与支撑轴(32)为转动连接;阻挡盘(31)设置有两个,支撑辊(33)分别穿过两个阻挡盘(31)侧壁中心位置开设的孔且支撑辊(33)与阻挡盘(31)为固定连接;两个阻挡盘(31)之间设置有绕线筒(311),绕线筒(311)的两端分别与阻挡盘(31)的侧壁固定连接,电缆(4)缠绕在绕线筒(311)的圆周侧壁;两组放线组件(3)中的支撑轴(32)分别放置于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上表面以及第二弯折梁(23)水平部分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简易电缆放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梁(22)水平部分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223),第一限位块(223)位于第二弯折梁(23)背离斜梁(21)的一侧,且第一限位块(223)与第二弯折梁(23)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洪文宝苏志嘉保旻韬丁小勇张玉芳黄崇卿苏尔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东民航机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