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505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所述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成开口区、主体区和封口缝合区,所述开口区由所述编织袋本体翻折固定呈双层中空结构,所述开口区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拉紧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内。采用编织袋本体替换传统的布袋,从而更有利于节约原料成本;再加上该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仅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避免了过多地增设结构部件而增大生产成本,设置的拉紧机构便于提起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也便于收紧或撑开编织袋本体的开口区,特别适合作为圣诞礼物袋、快递收纳袋等袋子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
本技术涉及编织袋
,具体涉及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
技术介绍
现有的拉条式收纳袋,多采用梭织布和针织布进行加工制作,常见于圣诞礼物袋、快递收纳袋等,但是该布料的原料成本高,且现有的收纳袋过多地增设结构部件,进一步产生更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更低的拉条式封口编织袋。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所述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成开口区、主体区和封口缝合区,所述开口区由所述编织袋本体翻折固定呈双层中空结构,所述开口区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拉紧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内。优选的,所述拉紧机构包括拉紧绳以及与拉紧绳的两端连接的卡扣,所述拉紧绳通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内。优选的,所述卡扣延伸有用于供人体抓握的手持部。优选的,所述手持部的外壁开设有防滑凹槽。优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的单位面积质量为75-85g/m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拉条式封口编织袋,采用编织袋本体替换传统的布袋,从而更有利于节约原料成本;再加上该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仅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避免了过多地增设结构部件而增大生产成本,设置的拉紧机构便于提起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也便于收紧或撑开编织袋本体的开口区,特别适合作为圣诞礼物袋、快递收纳袋等袋子使用。r>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编织袋本体;11、开口区;12、主体区;13、封口缝合区;2、拉紧机构;21、拉紧绳;22、卡扣;3、第一穿孔;4、手持部;5、防滑凹槽;6、针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所述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由编织袋本体1和拉紧机构2组成,所述编织袋本体1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成开口区11、主体区12和封口缝合区13,所述开口区11由所述编织袋本体1翻折固定呈双层中空结构,所述开口区1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孔3和第二穿孔(图中未示出),所述拉紧机构2通过所述第一穿孔3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11内。拉条式封口编织袋,采用编织袋本体1替换传统的布袋,从而更有利于节约原料成本;再加上该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仅由编织袋本体1和拉紧机构2组成,避免了过多地增设结构部件而增大生产成本,设置的拉紧机构2便于提起拉条式封口编织袋,也便于收紧或撑开编织袋本体1的开口区11,特别适合作为圣诞礼物袋、快递收纳袋等袋子使用。由于所述开口区11呈双层中空结构,可让拉紧机构2沿开口区11内的空间穿过,使拉紧机构2套设于开口区11,从而可实现开口区11的收紧或撑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紧机构2包括拉紧绳21以及与拉紧绳21的两端连接的卡扣22,所述拉紧绳21通过所述第一穿孔3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11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紧绳21通过所述第一穿孔3和第二穿孔穿设于开口区11内,使拉紧绳21套设于开口区11,从而可实现开口区11的收紧或撑开;设置卡扣22连接拉紧绳21的两端,使拉紧绳21形成闭环,避免拉紧绳21被拉出而影响使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22延伸有用于供人体抓握的手持部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人体单手提起该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并背于身后时握紧手持部4,避免了单手抓拉紧绳21而容易滑落,减缓了单手抓紧拉紧绳21而产生的疼痛感。进一步的,所述卡扣22与手持部4为一体式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4的外壁开设有防滑凹槽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适合人体手型抓握,提高防滑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编织袋本体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75-85g/m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更有利于提高编织袋本体1的承重力,使主体区12和封口缝合区13仅用单层编织布围设即可承受较大重量的物件,避免了采用双层编织布围设增大生产成本。优选的,所述编织袋本体1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g/m2。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区12开设有多个针孔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特别适合作为沙袋使用,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快速装沙后,采用拉紧绳21快速收紧开口区11,即可使用;且在主体区12开设多个针孔6,拉条式封口编织袋能快速渗水,以便于快速投入防汛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区12的针孔6数量为56-8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6的孔径为0.4-0.6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让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快速渗水。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效果,优选的,所述主体区12的针孔6数量为60个/cm2,每个所述针孔6的孔径为0.6mm。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成开口区、主体区和封口缝合区,所述开口区由所述编织袋本体翻折固定呈双层中空结构,所述开口区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拉紧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条式封口编织袋由编织袋本体和拉紧机构组成,所述编织袋本体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成开口区、主体区和封口缝合区,所述开口区由所述编织袋本体翻折固定呈双层中空结构,所述开口区的侧壁开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拉紧机构通过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穿设于所述开口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拉条式封口编织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包括拉紧绳以及与拉紧绳的两端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钢伍思勇李司懿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盈塑料编织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