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液器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125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液器,通过优化下壳体内部迷宫结构的不同隔板的高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液器及车辆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集液器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国六法规要求的日渐严格,燃油系统的提升势在必行,增加集液器成为提升油箱系统首要采取的应对措施。集液器需要进行耐压力试验,耐压力试验条件为:在3-6min内将压力增至3.0bar,保压1min,零件不产生泄漏。现有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会出现合格率较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集液器,目的是提高在耐压力试验中的产品合格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六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所述第三隔板与所述第五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所述第一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隔板的宽度。所述第三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隔板的宽度。所述第五隔板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六隔板的宽度。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集液器。本技术的集液器,通过优化下壳体内部迷宫结构的不同隔板的高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集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液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第一隔板;2、第二隔板;3、第三隔板;4、第四隔板;5、第五隔板;6、第六隔板;7、第七隔板;8、限流槽;9、进油口;10、出油口;11、下壳体;12、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并不代表结构和/或功能上的绝对区分关系,也不代表先后的执行顺序,而仅仅是为了描述的方便。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液器,包括下壳体11、盖板12以及设置于下壳体11内部的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下壳体1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结构,盖板12位于下壳体11的上方,盖板12与下壳体11固定连接,盖板12用于封闭下壳体11,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进油口9,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设置出油口10。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为沿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上坡结构、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位于进油口9和出油口10之间,上坡结构与进油口9连通。上坡结构是用于阻止燃油通过,上坡结构为与进油口9相连的斜坡通道,限流槽8设在上坡结构远离进油口9的端部,下壳体11内在限流槽8和迷宫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储油的腔体。当有液态油从油箱通气阀流出时,液态油通过进油口9进入集液器,集液器的流道有一个上坡的趋势且端部有一个限流槽8,会限制液态油通过,未通过的液态油可以反向流回油箱。通过限流槽8的液态油会存储在一个相对较大的空腔内,空腔内设计有迷宫式流道,可以阻值液态油直接从集液装置出油口10流出进入炭罐。从而可以最大程度抑制液态燃油进入活性炭罐,避免活性炭罐失效。如图1至图4所示,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1、与第一隔板1连接的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与第三隔板3连接的第四隔板4、与第三隔板3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5和与第五隔板5连接且与第四隔板4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6,第一隔板1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2的高度,第三隔板3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4的高度,第五隔板5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6的高度。下壳体1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下壳体11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下壳体11具有一个底壁和与底壁垂直连接的四个侧壁,四个侧壁的下端与底壁的四个侧边分别固定连接,四个侧壁的上端与盖板12固定连接。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均为矩形平板,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高度方向与底壁相垂直,第一隔板1、第二隔板2、第三隔板3、第四隔板4、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下端与底壁固定连接。第四隔板4与第六隔板6的高度大小相同,第三隔板3与第五隔板5的高度大小相同。第二隔板2、第四隔板4和第六隔板6的上端与盖板12焊接连接,迷宫结构增大了与盖板12的焊接面积,并优化了与盖板12的焊接位置,提升了焊接强度,在有效提升集液器焊接总成在耐压力试验中产品合格率的同时减低了产品成本。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隔板1的宽度小于第二隔板2的宽度,第一隔板1和第二隔板2的宽度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垂直,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垂直,第三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一隔板1的长度大于第二隔板2的长度,第二隔板2位于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2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一隔板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隔板2的另一端与下壳体11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第一隔板1与第三隔板3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一隔板1位于第三隔板3和上坡结构之间,第二隔板2与第五隔板5处于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第二隔板2位于第五隔板5和上坡结构之间。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三隔板3的宽度小于第四隔板4的宽度,第三隔板3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隔板4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三隔板3的长度大于第四隔板4的长度,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四隔板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三隔板3和第一隔板1与下壳体11的同一侧壁固定连接,第四隔板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五隔板5的宽度小于第六隔板6的宽度,第五隔板5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五隔板5和第六隔板6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平行。第五隔板5的长度大于第六隔板6的长度,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夹角为锐角,第六隔板6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平行,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下壳体1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且第五隔板5和第三隔板3分别与下壳体11的相对两侧壁固定连接,第六隔板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隔板3的长度方向与第五隔板5的长度方向之间具有夹角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液器,包括下壳体和设置于下壳体内部的迷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结构包括第一隔板、与第一隔板连接的第二隔板、第三隔板、与第三隔板连接的第四隔板、与第三隔板相对布置的第五隔板和与第五隔板连接且与第四隔板相对布置的第六隔板,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第二隔板的高度,第三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四隔板的高度,第五隔板的高度小于第六隔板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六隔板的高度大小相同,所述第三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玮汪伟江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