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24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5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上的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一侧的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下方的第一按压结构、位于第一按压结构下方的支撑结构、设于支撑结构上的第二按压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上,所述第一按压结构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上,所述第一按压结构包括储存有温水的第一硅胶框,所述第二按压结构包括与第一硅胶框相对设置且储存有温水的第二硅胶框,所述第一硅胶框的下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二硅胶框的上表面为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储存有温水的第一硅胶框及储存有温水的第二硅胶框可以全面的包覆患者的肢体,对肢体包覆的更为全面,有利于对其按摩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在术后的康复期,通常需要进行按摩康复护理,以便帮助患者尽快康复。现有的骨科术后康复用的按摩护理装置通常通过对肢体进行敲击以达到按摩的目的,现有的敲击方式过于直接,容易导致部分骨科患者病情加重,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按摩部位受伤,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患者的恢复。中国专利文献CN110448442A揭示了一种骨科术后用康复护理器,其包括放置套、滑动机构、连接板、驱动机构、按摩机构、锂电池,该骨科术后用康复护理器,首先通过软挤压的方式,使得该装置的按摩机构与患者的肢体实行软挤压式的接触状态,再通过该装置的驱动机构带动按摩机构运作的功能,使得按摩机构与患者的肢体处于滚动摩擦的状态,以此让按摩机构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康复护理治疗。但是,其仍然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滚珠温度低,第一次与皮肤接触时容易造成不适感;第二,滚珠与皮肤接触的不充分,影响对骨科按摩护理的效果;第三,仅能在滚珠的移动方向上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按摩方向单一,无法对患者的肢体进行全面的按摩康复护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上的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一侧的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下方的第一按压结构、位于第一按压结构下方的支撑结构、设于支撑结构上的第二按压结构,所述升降结构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框结构上,所述第一按压结构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结构上,所述第一按压结构包括储存有温水的第一硅胶框,所述第二按压结构包括与第一硅胶框相对设置且储存有温水的第二硅胶框,所述第一硅胶框的下表面为弧面,所述第二硅胶框的上表面为弧面。本专利技术通过储存有温水的第一硅胶框及储存有温水的第二硅胶框可以全面的包覆患者的肢体,对肢体包覆的更为全面,有利于对其按摩护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设于外框结构上的驱动结构、设于外框结构旁侧的升降结构、连接在升降结构下方的第一按压结构、设于第一按压结构下方的支撑结构和连接在支撑结构上方的第二按压结构,升降结构能沿外框结构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能沿升降结构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包括第一硅胶框,第二按压结构包括与第一硅胶框相对设置的第二硅胶框,第一硅胶框的下表面和第二硅胶框的上表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升降结构包括升降框、设于升降框上的进液管和连接在升降框侧壁的移动杆;外框结构包括外框,在相对于升降框的外框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驱动结构包括气缸、连接在气缸输出轴上的推动杆、连接在推动杆下端的第二定位框,所述移动杆的一端与升降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及第二定位框的内腔,移动杆与第二定位框的内腔滑动接触,且在气缸的推动下,移动杆能在定位孔中上下滑动。进一步的,在第一硅胶框和第二硅胶框内均储存有温水,第一硅胶框下表面的圆弧面和第二硅胶框上表面的圆弧面相对设置,且能通过上下圆弧面将患者理疗的肢体扣合在第一硅胶框和第二硅胶框之间;移动杆能在第二定位框内左右移动,且移动杆与第二定位框侧壁上开设的定位孔滑动配合,第二定位框能带动移动杆及升降框上下移动。作为优选方案,第一按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硅胶框内腔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板,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硅胶框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按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硅胶框内腔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板,所述第二弹性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硅胶框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结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硅胶框上表面上的密封框、位于所述密封框侧面上的连接块、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的第二弹簧,所述密封框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升降框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框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框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硅胶框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的第四通孔。上述骨科康复护理装置,所述第一按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硅胶框内腔底面上的固定板、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的第三弹簧、固定于所述第三弹簧上端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四通孔的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杆远离所述升降框一端的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上的第一弹簧、设置于所述移动杆下方的驱动杆,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结构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所述外框内的凸轮,所述驱动杆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凸轮相适配的弯曲部。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框、固定于所述支撑框外部的横杆、设置于所述横杆上的竖杆、一端固定于所述竖杆上的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外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凸轮位于所述弯曲板与所述竖杆之间,且旋转的凸轮能分别触及到所述竖杆及弯曲板。优选的,所述第二按压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硅胶框下方的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下方的连接管、位于所述连接管周围的第五弹簧,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硅胶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硅胶框的下表面设有第八通孔,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八通孔连通的圆孔,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端贯穿所述支撑框的内外表面且延伸至所述支撑框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支撑框滑动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端部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及支撑框固定连接。更优选的,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于支撑框内的第三定位框,所述第三定位框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三定位框的上表面与所述支撑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下端伸入到所述第三定位框内且与支撑框的内腔表面滑动连接。上述骨科康复护理装置,所述外框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凸轮连接的转轴及与所述转轴连接的电机,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机连接;在升降框内或密封框内或第一硅胶框内设有用于对水液进行加热的物理加热包或电加热片;在第二硅胶框内或支撑框内,也设有用于对水液进行加热的物理加热包或电加热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可以通过驱动结构驱动升降结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按压结构随之上下移动,以便配合在上下方向上不移动的第二按压结构实现对患者肢体的夹持按压护理,即在上下方向上对肢体进行按摩,有利于患者肢体尽快的康复,并且第一按压结构上设置储存有温水的第一硅胶框及第二按压结构上设置储存有温水的第二硅胶框,使得第一硅胶框及第二硅胶框可以全面的包覆患者的肢体,对肢体包覆的更为全面,有利于对其按摩护理,并且温水的温度在30摄氏度至40摄氏度,接近人体体温,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并且有利于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可以促进第一硅胶框及第二硅胶框全面的包覆肢体,减小压力的集中,使得按压的力全面的分散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1)、设于外框结构(1)上的驱动结构(2)、设于外框结构(1)旁侧的升降结构(3)、连接在升降结构(3)下方的第一按压结构(4)、设于第一按压结构(4)下方的支撑结构(5)和连接在支撑结构(5)上方的第二按压结构(6),其特征在于:升降结构(3)能沿外框结构(1)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4)能沿升降结构(3)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4)包括第一硅胶框(44),第二按压结构(6)包括与第一硅胶框(44)相对设置的第二硅胶框(61),第一硅胶框(44)的下表面和第二硅胶框(61)的上表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n升降结构(3)包括升降框(31)、设于升降框(31)上的进液管(32)和连接在升降框(31)侧壁的移动杆(33);外框结构(1)包括外框(11),在相对于升降框(31)的外框(11)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11);驱动结构(2)包括气缸(21)、连接在气缸(21)输出轴上的推动杆(22)、连接在推动杆(22)下端的第二定位框(23),所述移动杆(33)的一端与升降框(3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3)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111)及第二定位框(23)的内腔,移动杆(33)与第二定位框(23)的内腔滑动接触,且在气缸(21)的推动下,移动杆(33)能在定位孔(111)中上下滑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包括外框结构(1)、设于外框结构(1)上的驱动结构(2)、设于外框结构(1)旁侧的升降结构(3)、连接在升降结构(3)下方的第一按压结构(4)、设于第一按压结构(4)下方的支撑结构(5)和连接在支撑结构(5)上方的第二按压结构(6),其特征在于:升降结构(3)能沿外框结构(1)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4)能沿升降结构(3)上下移动,第一按压结构(4)包括第一硅胶框(44),第二按压结构(6)包括与第一硅胶框(44)相对设置的第二硅胶框(61),第一硅胶框(44)的下表面和第二硅胶框(61)的上表面均为向内凹陷的圆弧面;
升降结构(3)包括升降框(31)、设于升降框(31)上的进液管(32)和连接在升降框(31)侧壁的移动杆(33);外框结构(1)包括外框(11),在相对于升降框(31)的外框(11)侧壁上开设有定位孔(111);驱动结构(2)包括气缸(21)、连接在气缸(21)输出轴上的推动杆(22)、连接在推动杆(22)下端的第二定位框(23),所述移动杆(33)的一端与升降框(3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33)的另一端穿过定位孔(111)及第二定位框(23)的内腔,移动杆(33)与第二定位框(23)的内腔滑动接触,且在气缸(21)的推动下,移动杆(33)能在定位孔(111)中上下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硅胶框(44)和第二硅胶框(61)内均储存有温水,第一硅胶框(44)下表面的圆弧面和第二硅胶框(61)上表面的圆弧面相对设置,且能通过上下圆弧面将患者理疗的肢体扣合在第一硅胶框(44)和第二硅胶框(61)之间;
移动杆(33)能在第二定位框(23)内左右移动,且移动杆(33)与第二定位框(23)侧壁上开设的定位孔(111)滑动配合,第二定位框(23)能带动移动杆(33)及升降框(31)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按压结构(4)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硅胶框(44)内腔左右两侧的第一弹性板(45),所述第一弹性板(45)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硅胶框(44)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按压结构(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硅胶框(61)内腔左右两侧的第二弹性板(62),所述第二弹性板(6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硅胶框(61)内腔的侧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科康复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结构(4)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硅胶框(44)上表面上的密封框(41)、位于所述密封框(41)侧面上的连接块(42)、设置于所述连接块(42)上的第二弹簧(43),所述密封框(4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升降框(31)内且与其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密封框(4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二通孔(4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三通孔(412),所述连接块(42)的一端与所述密封框(41)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框(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3)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块(4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硅胶框(44)的上表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通孔(412)连通的第四通孔(4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爱华立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