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355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立柱,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基座,在基座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在滑动块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在滑动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在第一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绷带;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转杆,在转杆外侧的一端套接安装有左侧支板,在转杆内侧远离左侧支板的一端套接有右侧支板,在右侧支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二垫板,在第二垫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弹性绷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成设置和灵活转换多种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便了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训练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神经科病人的病症多见于运动性障碍,肢体运动不协调等症状,神经内科临床上进行功能性训练多是去专门的地方进行康复训练,不但费用高,而且还可能受居住条件的制约。很多卧床病人在进行局部肢体康复训练的时候也只能靠护理人员帮助才可以进行,不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使得病人的正常康复受到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为了解决病患康复训练的不便,也提出了一些康复训练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2237075U所公开的一种穿戴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利用上臂支架与前臂支架之间设置的弹性连接机构,患者穿戴后,上肢在进行弯曲辅助康复训练时,由于受到弹簧拉力的作用,会感受到一定的阻力,达到了对上肢肌肉进行康复锻炼的效果,然而在其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只能进行上肢弯曲辅助康复训练,训练装置的训练方式单一,导致康复训练效果差,患者的恢复效果差。2、由于不同患者的身高不同,在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将装置搬动至合适的位置,导致使用效果差,实用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立柱,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基座,在基座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在滑动块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在滑动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在第一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绷带;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转杆,在转杆外侧的一端套接安装有左侧支板,在转杆内侧远离左侧支板的一端套接有右侧支板,在右侧支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二垫板,在第二垫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弹性绷带,本专利技术通过集成设置和灵活转换多种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的效果,方便了使用。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平台和立柱,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基座,在基座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在滑动块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在滑动块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在第二弹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在第一垫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绷带;在支撑平台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转杆,在转杆外侧的一端套接安装有左侧支板,在转杆内侧远离左侧支板的一端套接有右侧支板,在右侧支板上活动安装有第二垫板,在第二垫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弹性绷带,在左侧支板远离右侧支板的一侧铰接有驱动杆,在驱动杆远离左侧支板的一端套接有定位柱,在定位柱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在支撑平台的两外侧均开设有滑槽,在滑槽内腔中远离左侧支板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定位柱滑动安装于滑槽内,且定位柱能在滑槽内前后滑动,在第一限位槽内套接有限位块,当定位柱滑动至第二限位槽的位置时,限位块能贯穿第一限位槽并插入第二限位槽内。上述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左侧支板和右侧支板均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轴转连接在转杆上,且左侧支板和右侧支板相对配合设置,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滑动块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基座的内腔端侧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左侧支板远离支撑平台的一端安装有横杆,在横杆上套接有魔术贴,在支撑平台内部的两端均铰接有活动板,在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在驱动气缸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U型设置,在支撑平台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收纳槽与活动板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活动板能向内旋转至收纳槽内。更进一步的,立柱包括左右侧板和背板,在立柱左右侧板的顶端设有连接左右侧板的上端板,立柱的背板高度大于左右侧板的高度,且立柱的背板向上延伸出上端板,在立柱的背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在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倒置安装,输出轴朝下,在第二气缸的输出轴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框架,在安装框架底部的两端均连接有拉线,在拉线的下端连接有拉环,在安装框架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筒,在固定筒内滑动套接有伸缩杆,在伸缩杆远离固定筒的一端安装有导向轮,在伸缩杆远离导向轮的一端与固定筒的内腔端壁之间安装有第三弹簧。优选的,在导向轮的中部开设有凹槽,将拉线绕接在导向轮中部开设的凹槽中,导向轮轴转连接在伸缩杆的端部,拉动拉线,拉线能带动导向轮旋转,伸缩杆呈“T”形,伸缩杆的“T”形大头端与固定筒的内腔滑动套接,第三弹簧连接在伸缩杆的大头端与固定筒的内腔端壁之间。更优选的,支撑平台的外形呈凸字形,且支撑平台中部的凸起与立柱左右侧板之间的凹腔相适配,支撑平台中部的凸起插入到立柱左右侧板之间的凹腔中;在立柱内腔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竖杆,在立柱连接左右侧板的上端板上还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倒置安装,输出轴朝下,第一气缸的输出轴的下端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且支撑平台滑动套接在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上,在第一气缸的推动下,支撑平台能在第一竖杆上进行上下滑动。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在第一垫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中心柱,在滑动块的顶部开设有中心圆槽,中心柱的外径与中心圆槽的内径相适配,中心柱能插配到中心圆槽中。更进一步的,在右侧支板靠近左侧支板一侧的内部开设有凹槽,在第二垫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滑动安装于凹槽内,所述连接柱呈图钉状,所述连接柱伸出凹槽的外端为大头端,且大头端的直径大于凹槽的槽宽。上述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限位块均呈矩形设置,且第一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和限位块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所述定位柱与滑槽的规格尺寸相适配。优选的,在安装框架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滑动套接于立柱背板顶端连接的顶板上,所述安装框架内壁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靠近拉线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调节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多种不同的康复方式,解决了现有康复训练装置只能进行上肢弯曲辅助康复训练,其训练装置的训练方式单一,导致康复训练效果欠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兼容性较强,使用时更加方便,如患者的上肢无力情况较为严重,利用第二弹性绷带将手臂固定,利用第一弹性绷带将手腕处或者手抓第一弹性绷带,手臂发力,将第一弹性绷带和第二弹性绷带向身体内侧的方向进行拉动,从而进行一种康复训练;将左侧支板与支撑平台垂直,利用魔术贴将肩部固定,并且手握第一弹性绷带或者利用第一弹性绷带将手腕处固定,手腕处发力,将第一弹性绷带向上移动,第一垫板随着第一弹性绷带移动,第二弹簧受力拉伸,从而进行另一种方式的康复训练;患者的双手分被向下拉动拉环,拉环向下拉动拉线,导向轮受到拉线的压力,导向轮带动伸缩杆向固定筒的内部移动,此时的第三弹簧受力压缩,从而进行又一种方式的康复训练。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活动板、驱动气缸和支撑座,将活动板转动至左侧支板和右侧支板的底部,启动驱动气缸,使支撑座向上移动,利用支撑座对左侧支板和右侧支板进行支撑。3、通过设置的第一气缸,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带动支撑平台沿着第一竖杆上下移动,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对整个支撑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身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和立柱(2),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平台(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基座(5),在基座(5)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在滑动块(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7),在滑动块(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在第二弹簧(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9),在第一垫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绷带(10);在支撑平台(1)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转杆(13),在转杆(13)外侧的一端套接安装有左侧支板(14),在转杆(13)内侧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套接有右侧支板(16),在右侧支板(16)上活动安装有第二垫板(19),在第二垫板(19)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弹性绷带(20),在左侧支板(14)远离右侧支板(16)的一侧铰接有驱动杆(21),在驱动杆(21)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套接有定位柱(22),在定位柱(2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3),在支撑平台(1)的两外侧均开设有滑槽(25),在滑槽(25)内腔中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6);定位柱(22)滑动安装于滑槽(25)内,且定位柱(22)能在滑槽(25)内前后滑动,在第一限位槽(23)内套接有限位块(24),当定位柱(22)滑动至第二限位槽(26)的位置时,限位块(24)能贯穿第一限位槽(23)并插入第二限位槽(26)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平台(1)和立柱(2),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平台(1)顶部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基座(5),在基座(5)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在滑动块(6)的背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弹簧(7),在滑动块(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8),在第二弹簧(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垫板(9),在第一垫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弹性绷带(10);在支撑平台(1)顶部的两端均安装有转杆(13),在转杆(13)外侧的一端套接安装有左侧支板(14),在转杆(13)内侧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套接有右侧支板(16),在右侧支板(16)上活动安装有第二垫板(19),在第二垫板(19)的顶部安装有第二弹性绷带(20),在左侧支板(14)远离右侧支板(16)的一侧铰接有驱动杆(21),在驱动杆(21)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套接有定位柱(22),在定位柱(2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23),在支撑平台(1)的两外侧均开设有滑槽(25),在滑槽(25)内腔中远离左侧支板(1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6);定位柱(22)滑动安装于滑槽(25)内,且定位柱(22)能在滑槽(25)内前后滑动,在第一限位槽(23)内套接有限位块(24),当定位柱(22)滑动至第二限位槽(26)的位置时,限位块(24)能贯穿第一限位槽(23)并插入第二限位槽(2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支板(14)和右侧支板(16)均以转动连接的方式轴转连接在转杆(13)上,且左侧支板(14)和右侧支板(16)相对配合设置,第一弹簧(7)的一端与滑动块(6)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基座(5)的内腔端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侧支板(14)远离支撑平台(1)的一端安装有横杆(31),在横杆(31)上套接有魔术贴(15),在支撑平台(1)内部的两端均铰接有活动板(27),在活动板(2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气缸(28),在驱动气缸(2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座(29),所述支撑座(29)呈U型设置,在支撑平台(1)内部的两端均开设有收纳槽(30),收纳槽(30)与活动板(27)的规格尺寸相适配,活动板(27)能向内旋转至收纳槽(30)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神经科的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立柱(2)包括左右侧板和背板,在立柱(2)左右侧板的顶端设有连接左右侧板的上端板,立柱(2)的背板高度大于左右侧板的高度,且立柱(2)的背板向上延伸出上端板,在立柱(2)的背板的顶端连接有顶板,在顶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气缸(32),第二气缸(32)倒置安装,输出轴朝下,在第二气缸(32)的输出轴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框架(33),在安装框架(33)底部的两端均连接有拉线(35),在拉线(35)的下端连接有拉环(36),在安装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爱华立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