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1114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1:03
一种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吸尘筒及设置于第一吸尘筒一侧的第二吸尘筒,前述第一吸尘筒(1)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一进风口(11)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一出风口(12),前述第二吸尘筒(1a)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二进风口(11a)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二出风口(12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尘筒(1)的周壁上设有绕流出口,对应地,所述第二吸尘筒(1a)周壁上设有绕流进口,前述的绕流出口和绕流进口通过绕流道(4)连接。绕流结构可以使吸尘筒内部的流体呈环状,更加均匀的与物体表面接触,提高流体的清洁能力并可以避免清扫死角的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体表面打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吸尘器的清扫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吸头,由电动机驱动转子带动滚刷,通常包括壳体和刷棒,该刷棒位于壳体内。抽吸开口被提供在壳体的下表面中,其通常被认为是底板,携带脏物的空气穿过该开口被抽吸进入清洁器头,传统的是通过负压抽吸,对于有一定污渍的地面显得无能为力,难以清理;同时,工序多,费时费力,对后端的除尘装置带来一定的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清扫彻底高效的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吸尘筒及设置于第一吸尘筒一侧的第二吸尘筒,前述第一吸尘筒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一进风口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一出风口,前述第二吸尘筒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二进风口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尘筒和第二吸尘筒的底部均开口形成清洁端口,所述第一进风口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的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的上端,所述第二进风口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的下端,所述第二出风口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吸尘筒的周壁上设有绕流出口,对应地,所述第二吸尘筒周壁上设有绕流进口,前述的绕流出口和绕流进口通过绕流道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绕流出口切向离开第一吸尘筒的内腔。所述绕流进口切向进入第二吸尘筒的内腔。可以确保环形绕流,均匀接触物体表面。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进风口为至少两个并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连接有进风流道,该进风流道的口径自外向内逐步缩小,进风流道采用渐变结构与进风口相接,可使空气进行加速,进来的空气与表面有直接接触,提高清洁效果。所述进风流道设有供清洁液或清洁水进入壳体内腔的送入端口。液体与空气混合可以清洁物体表面固体颗粒物或有一定粘性的水溶性污渍或油性污渍,还可以清洁表面为不透气的物体,同样可以深层次清洁表面透气的纺织物表面或其他透气表面。进一步,所述送入端口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流向保持一致。可以保证整体流场为在柱体内部螺旋上升,不会产生紊流。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底部紧贴待清洁物体表面。进风口与物体表面贴合,清洁时沿着进风口方向进行移动清洁,进风口主动接近的污物将其进行清洁,利于气流作用于待清洁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吸尘筒内的旋风气流在流场中产生高速表面切向的流体,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后,迅速上升至出风口,流体与物体表面可以进行多次接触,提高了流体的利用率。吸尘筒之间的增加的绕流结构,可以是吸尘筒内部的流体呈环状,更加均匀的与物体表面接触,避免了因吸尘头间距而产生清理不到的死角位置;另外,通过绕流结构可以增加流体与地面的作用时间,提高流体的清洁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仰视状态的风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包括并列连接的第一吸尘筒1、第二吸尘筒1a及第三吸尘筒1b。第一吸尘筒1和第二吸尘筒1a的底部均开口形成清洁端口,第一进风口11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下端,第一出风口12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上端,第二进风口11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下端,第二出风口12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上端,第三进风口11b切向设置于第三吸尘筒1b的下端,第三出风口12b切向设置于第三吸尘筒1b的上端。第一吸尘筒1的周壁上设有绕流出口13,对应地,第二吸尘筒1a周壁上设有绕流进口13a,绕流出口13和绕流进口13a通过绕流道4连接。绕流出口13切向离开第一吸尘筒1的内腔。绕流进口13a切向进入第二吸尘筒1a的内腔。类似的第二吸尘筒1a和第三吸尘筒1b之间也设有绕流道4。第一进风口11为两个并间隔布置。第一进风口11上连接有进风流道2,该进风流道2的口径自外向内逐步缩小,进风流道2设有供清洁液或清洁水进入壳体1内腔的送入端口31。送入端口31向外延伸设置有连接管3。第一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和第一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流向保持一致。第一进风口11的底部紧贴待清洁物体表面。第二吸尘筒1a和第三吸尘筒1b的具体结构依照第一吸尘筒1设计。通过在水气旋的基础之上,增加内流体绕流结构,使得气旋内部的流体更加均匀的作用于工作表面。内流体绕流的原理作用:第一,绕流结构使得吸头内部的流体呈环状,更加均匀的与地面接触,并且避免了因吸尘头间距而产生清理不到的死角位置;第二,通过绕流结构,增加流体与地面的作用时间,提高流体的清洁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吸尘筒及设置于第一吸尘筒一侧的第二吸尘筒,前述第一吸尘筒(1)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一进风口(11)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一出风口(12),前述第二吸尘筒(1a)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二进风口(11a)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二出风口(12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尘筒(1)和第二吸尘筒(1a)的底部均开口形成清洁端口,所述第一进风口(11)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12)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上端,所述第二进风口(11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下端,所述第二出风口(12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上端,所述第一吸尘筒(1)的周壁上设有绕流出口(13),对应地,所述第二吸尘筒(1a)周壁上设有绕流进口(13a),前述的绕流出口(13)和绕流进口(13a)通过绕流道(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至少包括第一吸尘筒及设置于第一吸尘筒一侧的第二吸尘筒,前述第一吸尘筒(1)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一进风口(11)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一出风口(12),前述第二吸尘筒(1a)具有侧向进入内腔的第二进风口(11a)及侧向离开内腔的第二出风口(12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尘筒(1)和第二吸尘筒(1a)的底部均开口形成清洁端口,所述第一进风口(11)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下端,所述第一出风口(12)切向设置于第一吸尘筒(1)的上端,所述第二进风口(11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下端,所述第二出风口(12a)切向设置于第二吸尘筒(1a)的上端,所述第一吸尘筒(1)的周壁上设有绕流出口(13),对应地,所述第二吸尘筒(1a)周壁上设有绕流进口(13a),前述的绕流出口(13)和绕流进口(13a)通过绕流道(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流式气旋吸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出口(13)切向离开第一吸尘筒(1)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欢承王灵恩曹斌王彦荣田生芃张金京孙季一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