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9058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芯轴、设置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第一防渗垫和设置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第二防渗垫,所述芯轴贯穿上磨盘与下磨盘,第一防渗垫和第二防渗垫均套接在芯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设置第一防渗垫,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渗垫,能够避免在加水过程中溅射的水珠流入到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间隙中和研磨过程产生浆料流入到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间隙中,保证研磨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
本技术涉及手工石磨
,具体地说是一种手工石磨的防渗装置。
技术介绍
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器械,传统的石磨通常由两个石盘叠加而成,分为上磨盘和下磨盘,且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结合处刻有纹理,称为磨齿,上磨盘上设置有投料口,上述粮食通过投料口进入到上磨盘与下磨盘之间的磨齿中,通过挤压摩擦形成粉或浆,上磨盘转动的过程中,同时将粉或浆推出。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科技在高速发展,但是用石磨加工的食品能够保持食品的纯正风味,营养成分破坏少,和传统电器加工设备相比,具有一些特别的风味,因此石磨一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虽然现在存在一些电动石磨,但是由于电动石磨整体质量比较大,而且部件较多,清洗较为麻烦,不适用于家庭情况中使用。现在的手工石磨由于其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的浆料容易顺沿部件之间的缝隙中流入,这些缝隙不方便清洗,久而久之这些浆料在缝隙中发臭变质,容易造成食品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用于避免浆料渗入到一些难以清洗的缝隙中。本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设置在上磨盘和下磨盘中,包括芯轴、设置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第一防渗垫和设置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第二防渗垫,所述芯轴贯穿上磨盘与下磨盘,第一防渗垫和第二防渗垫均套接在芯轴上。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上磨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防渗垫位于芯轴与第一凹槽之间。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芯轴的上端设置有压紧帽和压紧弹簧,压紧帽与芯轴之间螺接,所述压紧弹簧位于压紧帽与上磨盘之间,压紧弹簧与压紧帽之间设置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有两片,所述第一防渗垫位于两片中间板之间,第一防渗垫的内径小于中间板的外径,第一防渗垫的外径与第一凹槽的槽径相对应。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第二防渗垫设置在下磨盘的端面上,且第二防渗垫上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固定连接在芯轴上,芯轴的下端穿过下磨盘并设置有紧固件。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上磨盘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压板和第二防渗垫的第二凹槽。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紧固螺母螺接在芯轴的下端,当旋紧紧固螺母后,所述压板压紧在第二防渗垫上。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技术所述第一防渗垫和第二防渗垫均采用食品级硅胶材料。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设置第一防渗垫,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渗垫,能够避免在加水过程中溅射的水珠流入到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间隙中和研磨过程产生浆料流入到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间隙中,保证研磨过程中的食品安全健康;2、本技术的第一防渗垫受中间板的挤压膨胀,第二防渗垫受压板的挤压膨胀,能够使防渗垫与磨盘之间的接触性更好,密封性更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手工石石磨的纵向剖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1、上磨盘,2、下磨盘,3、芯轴,4、接料盘,5、支撑座,6、把手,7、刮板,8、紧固螺母,9、中间板,10、第一防渗垫,11、压紧弹簧,12、摩擦钢片,13、压板,14、第二防渗垫,15、压紧帽,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4-1、接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需要理解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属于“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如图1所示的手工石磨,包括依次连接的上磨盘1、下磨盘2、接料盘4和支撑座5,接料盘4位于下磨盘2的外侧设置有接料槽4-1,上磨盘1上设置有把手6,把手6上设置有刮板7,用于手动驱动上磨盘1转动,且在转动的过程中,将研磨的浆料循环送至接料槽的4-1出料口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设置在上磨盘1和下磨盘2中,包括芯轴3、设置在芯轴3与上磨盘1之间的第一防渗垫10和设置在芯轴3与下磨盘2之间的第二防渗垫14,所述芯轴3贯穿上磨盘1与下磨盘2,第一防渗垫10和第二防渗垫14均套接在芯轴3上。具体的,所述上磨盘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所述第一防渗垫10位于芯轴3与第一凹槽1-1之间,所述芯轴3的上端设置有压紧帽15和压紧弹簧11,压紧帽15与芯轴3之间螺接,所述压紧弹簧11位于压紧帽15与上磨盘1之间,压紧弹簧11与压紧帽15之间设置有中间板9,所述中间板9可以采用钢片,所述中间板9设置有两片,所述第一防渗垫10位于两片中间板9之间,第一防渗垫10的内径小于中间板9的外径,第一防渗垫10的外径与第一凹槽1-1的槽径相对应。第一防渗垫10主要用于避免在研磨过程中添加水分时,水分流入到芯轴3与上磨盘1之间的间隙内,久而久之引起芯轴3生锈,既影响芯轴3的耐用性,也会造成对浆料的污染。所述上磨盘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防渗垫14设置在下磨盘2的端面上,且第二防渗垫14上设置有压板13,所述压板13固定连接在芯轴3上,压板13与芯轴3一体成型,压板13和第二防渗垫14均位于上磨盘1的第二凹槽1-2内,芯轴3的下端穿过下磨盘2并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为紧固螺母8,紧固螺母8螺接在芯轴3的下端,当旋紧紧固螺母8后,所述压板13压紧在第二防渗垫14上,第二防渗垫14主要用于避免研磨区域的浆料进入到芯轴3与下磨盘2之间的间隙中,不方便清洗,久而久之滞留的浆料变质发臭,对研磨中的浆料造成污染。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渗垫10和第二防渗垫14均采用可食用硅胶材料。在上述中,第一防渗垫10受两个中间板9的挤压会出现膨胀现象,使其与第一凹槽1-1的接触更紧密,第二防渗垫14受压板的挤压会出现膨胀现象,使第二防渗垫14的边缘与第二凹槽1-2的内壁接触更加紧密,又使第二防渗垫1-2的与下磨盘2的端面接触更加紧密。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设置在上磨盘和下磨盘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设置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第一防渗垫和设置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第二防渗垫,所述芯轴贯穿上磨盘与下磨盘,第一防渗垫和第二防渗垫均套接在芯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设置在上磨盘和下磨盘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芯轴、设置在芯轴与上磨盘之间的第一防渗垫和设置在芯轴与下磨盘之间的第二防渗垫,所述芯轴贯穿上磨盘与下磨盘,第一防渗垫和第二防渗垫均套接在芯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磨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防渗垫位于芯轴与第一凹槽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工石磨的磨芯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的上端设置有压紧帽和压紧弹簧,压紧帽与芯轴之间螺接,所述压紧弹簧位于压紧帽与上磨盘之间,压紧弹簧与压紧帽之间设置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设置有两片,所述第一防渗垫位于两片中间板之间,第一防渗垫的内径小于中间板的外径,第一防渗垫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辰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