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412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底部的针盘、固定于针盘上的穿刺针以及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折口吸附盘,其中,所述针杆的上端套设有储能弹簧,未使用时为压缩状态;针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一端与针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卡设于罐体的侧边;所述针杆下部设置有一密封卡槽,当所述连接结构受外力折断后,储能弹簧复位推动针杆向下运动,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用途广泛,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工作量且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
技术介绍
刺络拔罐是刺血疗法与拔罐法相结合的独特针刺方法。临床操作是在辨证取穴的前提下,用三棱针、七星针或梅花针等,对穴区点刺或叩刺,再行拔罐,在局部吸拔出较多瘀血,从而达到泄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通经络、镇静止痛、调整阴阳的治疗目的。《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灵枢·小针解》进一步解释:“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刺络拔罐的基础是放血疗法。其历史可追溯到史前的新石器时代的砭石治病,如《说文解字》所说:“砭,以石刺病也。”其中就包括了放血和排脓的治法,其刺络工具为砭石。《灵枢·九针十二原》中“九针”,其中锋针“刃三隅”,接近现代的三棱针,是放血的专用工具,可以治疗“痼疾”,其刺络工具由金属针代替了砭石。《内经》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用刺血法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发热、咳喘、喉疮疖肿毒、扭挫伤等;其刺络工具为“扬刺”(即五星针),就是将5~7枚6号或7号不锈钢缝衣针,依法捆扎在一根富有弹性的筷子(小竹棒、小木棒等)一端的小孔内,露出针尖,捆成一束,像梅花的形状,术者手握针柄,运用一定的手法,叩击皮肤,因针后皮肤叩刺部位泛起的红晕形状颇似梅花,故称之为“梅花针疗法”。后世刺血疗法也代有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与拔罐法相结合,形成了刺络拔罐法。此后,刺血拔罐法的治疗范围不断被扩大,广泛应用于内、外、五官等科。现今临床刺络拔罐法所用之皮肤针一般为小锤式皮肤针,以其装置的针数不同,分为梅花针(5枚)、七星针(7枚)、和丛针(针数不限),使用腕力弹扣刺破脉络。具有以下不足之处:(1)刺络效果不稳定,用力过小不能刺破脉络;(2)依靠腕力弹扣,用力不均,费时费力;(3)不同施术者在刺血深度、刺血量等方面差异较大;(4)临床上遇到毒虫蛰咬伤时,如面积过大,则需要反复多次叩刺,增加患者痛苦,增加工作量;(5)起罐时,易发生污血横流,造成交叉感染,不易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规格的刺络拔罐器,且在施针后即可以随时将毒血吸出并统一处理,避免了施针过程中污血横流,避免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底部连接的针盘、固定于针盘上的穿刺针以及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折口吸附盘,其中:所述针杆的上端套设有储能弹簧,未使用时为压缩状态;针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一端与针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卡设于罐体的侧壁。所述针杆下部设置有一密封卡槽,当弹性卡块受压后脱离罐体侧壁,带动针杆向下运动,储能弹簧由压缩状态向外伸展,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也可以采用表面带有折断线的杆体,当弹性卡块受压后脱离罐体侧壁并将连接结构折断,使储能弹簧由压缩状态向外伸展,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优选地,所述罐体为透明罐体,从而可以直观的观察穿刺针的位置和穿刺情况。所述折口吸附盘为由硅胶材质制作的折口吸附盘,然而并不限制于硅胶材质,亲肤、吸附性好的软质材料均可。所述罐体在弹性卡块对应处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按压板,当按压所述按压板时,弹性卡块杆向内移动带动连接结构折断,使储能弹簧复位。所述连接结构与针杆呈Y型结构,针杆在与连接结构连接处呈倒锥,所述密封卡槽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倒锥型处相适配的凹槽,当针杆向下移动至密封卡槽处时,两者紧密结合实现密封。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抽吸口。所述抽吸口连接有负压吸引软管,所述负压吸引软管自罐体底部处依次设置有负压指示表、截止阀和负压抽吸装置连接口。所述负压抽吸装置包括负压抽吸单元和收集单元,通过负压抽吸单元吸引的物质进入收集单元进行收集。负压抽吸装置可以直接使用现有的负压抽吸装置,如中心负压、电动负压吸引器或VAC仪器。所述针杆和针盘为固定连接。为了便于临床推广,所述刺络拔罐器根据针盘的大小具有不同的尺寸规格。所述针盘可以具有不同规格和不同数量的穿刺针。如可以常规的设置若干型号的穿刺针,形成大针盘(直径8cm)、中针盘(直径6cm)、小针盘(直径4cm),针头间距3~4mm。所述穿刺针直径1.3~1.7mm,入皮3~5mm,罐体高可以在7~9cm,直径5~9cm左右进行设计。在使用时,根据具体临床需要选用针盘。整个皮肤针的尺寸亦可以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设定。优选地,本技术的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封设于无菌密封袋中。工作过程:根据患者创口的大小,选择具有合适针盘和穿刺针数量的刺络拔罐器,刺络拔罐器在未使用状态时,储能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将折口吸附盘吸附于患处,按压卡块按压板,连接结构断裂,储能弹簧由压缩变为伸展,推动针杆下移,同时针盘随着针杆下移,针杆下移至密封卡槽处与密封卡槽紧密结合,从而使密封卡槽下方形成一密闭空间,接上负压,打开截止阀,启动负压抽吸装置,穿刺血被吸引出去,如果负压压力过大,则关闭截止阀。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设置负压抽吸装置,可以将穿刺过程中飞溅的血液及时清理干净,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可能;(2),医护人员省时省力;(3)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弹簧的复位作用,快速叩刺、用力均匀,极大减轻患者痛苦;(4)外筒透明,全程可视,便于动态评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次性刺络拔罐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罐体,2-针杆,3-针盘,4-穿刺针,5-储能弹簧,6-连接结构,7-弹性卡块杆,8-卡块按压板,9-密封卡槽,10-折口吸附盘,11-负压指示表,12-截止阀,13-负压吸引软管,14-负压抽吸装置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包括透明罐体1、设置于罐体内的针杆2、与所述针杆2底部连接的针盘3、固定于针盘上的穿刺针4以及设置于罐体底部的硅胶折口吸附盘10。其中,针杆的上端套设有储能弹簧5,未使用时为压缩状态,针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6一端与针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一弹性卡块7,弹性卡块卡设于罐体的侧壁。罐体在弹性卡块对应处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按压板8,当按压该按压板时,弹性卡块杆向内移动带动连接结构下移,使储能弹簧由压缩变为伸展,从而带动针杆往下运动。针杆下部设置有一密封卡槽9,当储能弹簧复位推动针杆向下运动后,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连接结构与针杆呈Y型结构,针杆在与连接结构连接处呈倒锥型,密封卡槽中心设置有与倒锥型处相适配的凹槽,当针杆向下移动至密封卡槽处时,两者紧密结合实现密封。罐体的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底部连接的针盘、固定于针盘上的穿刺针以及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折口吸附盘,其中:/n所述针杆的上端套设有储能弹簧,未使用时为压缩状态;/n针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一端与针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卡设于罐体的侧壁;/n所述针杆下部设置有一密封卡槽,当弹性卡块受压后脱离罐体侧壁,带动针杆向下运动,储能弹簧由压缩状态向外伸展,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设置于罐体内部的针杆、与所述针杆底部连接的针盘、固定于针盘上的穿刺针以及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折口吸附盘,其中:
所述针杆的上端套设有储能弹簧,未使用时为压缩状态;
针杆的两侧连接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一端与针杆连接,另一端连接有一弹性卡块,所述弹性卡块卡设于罐体的侧壁;
所述针杆下部设置有一密封卡槽,当弹性卡块受压后脱离罐体侧壁,带动针杆向下运动,储能弹簧由压缩状态向外伸展,使针杆下端与密封卡槽紧密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为透明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口吸附盘为由硅胶材质制作的折口吸附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刺络拔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在弹性卡块对应处的外侧设置有卡块按压板,当按压所述卡块按压板时,弹性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媛媛李永刚王祖铭杭永青孙佳赵金铭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