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41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中医拔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包括拔罐,所述拔罐的顶部安装有气阀,所述气阀的内部安装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大于第一通气口,所述通气板的上方设置有橡皮垫,所述橡皮垫的上方安装有堵气板,所述拔罐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项阀,所述气阀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安装了气阀和转动环,可以通过转动环来调节拔罐内的气压,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且取下来十分简单容易操作,提高治疗的效果,解决了现在的拔罐器材在使用时无法调节罐内的气压,在使用过后从皮肤上取下来比较麻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
本技术属于中医拔罐
,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
技术介绍
中医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拔罐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中医拔罐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修复功能,以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的作用。目前的传统拔罐器为玻璃制成,也有竹子和塑料制成的,现在的拔罐器材在使用时无法调节罐内的气压,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在使用过后从皮肤上取下来比较麻烦,并且在身体骨骼处有时候吸附力不是太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以解决现在的拔罐器材在使用时无法调节罐内的气压,在使用过后从皮肤上取下来比较麻烦,并且在身体骨骼处有时候吸附力不是太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包括拔罐,所述拔罐的顶部安装有气阀,所述气阀的内部安装有通气板,所述通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二通气口大于第一通气口,所述通气板的上方设置有橡皮垫,所述橡皮垫的上方安装有堵气板,所述拔罐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项阀,所述气阀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上方设置有接管,所述接管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圈。优选的,所述拔罐的底部设置有吸盘,所述吸盘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上开设有橡胶孔,所述橡胶孔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方连接有底座。优选的,所述接管的上方安装有插塞,所述插塞的上方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气管。优选的,所述吸气管的一侧连接有气筒,所述气筒的内部设置有推塞,所述推塞的一侧连接有弹簧。优选的,所述气筒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优选的,所述推塞的一侧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安装有把手,所述气筒的一端安装有握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安装了气阀和转动环,可以通过转动环来调节拔罐内的气压,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而且取下来十分简单容易操作,提高治疗的效果,解决了现在的拔罐器材在使用时无法调节罐内的气压,在使用过后从皮肤上取下来比较麻烦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安装了吸盘,可以增加拔罐的吸附能力,在身体骨骼较复杂的地方也可使用,提升了拔罐的功能,解决了在身体骨骼处有时候吸附力不是太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吸盘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通气板的剖视图;图中:1-握把、2-把手、3-拉杆、4-弹簧、5-推塞、6-气筒、7-吸气管、8-第一单向阀、9-出气管、10-软管、11-插塞、12-接管、13-橡胶塞、14-第一橡胶圈、15-堵气板、16-气阀、17-进气管、18-转动环、19-橡皮垫、20-第一通气口、21-通气板、22-第二单项阀、23-拔罐、24-吸盘、25-第二橡胶圈、26-固定块、27-底座、28-橡胶孔、29-第二通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包括拔罐23,拔罐23的顶部安装有气阀16,气阀16的内部安装有通气板21,通气板21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20和第二通气口29,第二通气口29大于第一通气口20,通气板21的上方设置有橡皮垫19,橡皮垫19是橡胶制成有很好的密封性,可以阻隔空气的进入还很有弹性不会和通气板21产生间隙,橡皮垫19的上方安装有堵气板15,拔罐23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17,进气管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项阀22,气阀16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环18,转动环18的上方设置有接管12,接管12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塞13,橡胶塞1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圈14,橡胶塞13和第一橡胶圈14在卡住时不会产生间隙,会保证气体不会跑出接管12外部。进一步的,拔罐23的底部设置有吸盘24,吸盘24是用橡胶制成,当把中间的空气挤出时会有很强的吸附力,吸盘2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橡胶圈25,第二橡胶圈25上开设有橡胶孔28,橡胶孔28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块26,固定块26的下方连接有底座27。更进一步的,接管12的上方安装有插塞11,插塞11的上方连接有软管10,软管10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气管7,软管10时然橡胶制成可以拆卸下来清洗,还便于安装不容易折叠而导致不能使用。具体的,吸气管7的一侧连接有气筒6,气筒6的内部设置有推塞5,推塞5的一侧连接有弹簧4。值得说明的,气筒6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气管9,出气管9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单向阀8。进一步的,推塞5的一侧安装有拉杆3,推塞5是橡胶制成有很好的密封性,拉杆3的一端安装有把手2,气筒6的一端安装有握把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使用者先把拔罐23的底座27放在要进行拔罐的部位,然后使用者再把接管12内部的橡胶塞13扣在第一橡胶圈14上,然后使用者在把软管10套在插塞11上,再把软管10的另一端安装在吸气管7上,然后使用者用手握住握把1再用两个手指向上拉动把手2,把手2会带着拉杆3运动,拉杆3会带动推塞5在气筒6内运动,随着推塞5的运动会把拔罐23内的空气会从进气管17抽出,被抽出的气体会经过进气管17内的第二单项阀22,再从软管10进入到气筒6内部,然后再通过出气管9内的第一单向阀8排出,当拔罐23牢牢的吸附在皮肤上后再停止上述的动作,然后使用者再把吸盘24和第二橡胶圈25套在拔罐23上,然后使用者再把固定块26安装在橡胶孔28内,最后使用者再用手顺时针转动转动环18,转动环18会带动进气管17转动,进气管17会带动堵气板15转动,堵气板15会带动橡皮垫19转动,随着橡皮垫19的转动会让气体从通气板21上第二通气口29进入拔罐23的内部,用来调节罐内的气压满足使用者的各种需求,调节好气压后再转回转动环18,在使用过后需要拆卸拔罐23时使用者用手逆时针旋转转动环18,让气体从第一通气口20进入到拔罐23内,然后再去下拔罐2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包括拔罐(23),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23)的顶部安装有气阀(16),所述气阀(16)的内部安装有通气板(21),所述通气板(21)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20)和第二通气口(29),所述第二通气口(29)大于第一通气口(20),所述通气板(21)的上方设置有橡皮垫(19),所述橡皮垫(19)的上方安装有堵气板(15),所述拔罐(23)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项阀(22),所述气阀(16)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环(18),所述转动环(18)的上方设置有接管(12),所述接管(12)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塞(13),所述橡胶塞(1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圈(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包括拔罐(23),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23)的顶部安装有气阀(16),所述气阀(16)的内部安装有通气板(21),所述通气板(21)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口(20)和第二通气口(29),所述第二通气口(29)大于第一通气口(20),所述通气板(21)的上方设置有橡皮垫(19),所述橡皮垫(19)的上方安装有堵气板(15),所述拔罐(23)的内部设置有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单项阀(22),所述气阀(16)的上方设置有转动环(18),所述转动环(18)的上方设置有接管(12),所述接管(12)的内部安装有橡胶塞(13),所述橡胶塞(13)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橡胶圈(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拔罐治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23)的底部设置有吸盘(24),所述吸盘(2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橡胶圈(25),所述第二橡胶圈(25)上开设有橡胶孔(28),所述橡胶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梅赵凤英徐艳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