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医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35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7
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具有移动机构的支撑底座、固定连接在支撑底座的顶部的床体框架,以及与床体框架可分离的担架式床板,担架式床板上设有安全带,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腿,安全带用于固定患者身体,由于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方便整个床体移动,非常便利,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下楼梯的时候,患者身体通过安全带固定在担架式床板上,并且担架式床板可以自由的从床体框架上取下,此时担架式床板起到担架的作用,而且取下该担架式床板的时候,担架式床板底部有支撑腿的支撑,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人力,整个过程快速又高效,还可以避免患者在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医用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戒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床。
技术介绍
对于病人的护理转运是护理工作中的一大要点,如果转运不当会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目前医院在搬运病人时,比如从病房转移到手术室或从手术室转移到病房,基本都是使用床脚上装有万向滚轮的推车,这种推车除床脚上装有万向滚轮外,其他结构与普通病床基本一致;使用这种推车将病人从病床转移到手术台,或从手术台转移到病床过程中,都需要护士、医生或病人家属等先将病人从病床或手术台上搬上推车,推到目的地后,再从推车上搬到手术台或病床上;期间数次搬动,一方面可能牵动伤口,既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也不利于手术后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护士等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尤其是在搬运不能起身的病人或患有严重脊椎、颈椎、胸椎等疾病的病人时,更是需要四五个专业的医护人员用双手平托患者上下推车、病床及手术台等,在挪移患者的过程中,无法保持患者的静卧状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劳动强度也非常大,转运速度慢,转运不够平稳,稍有不慎还可能造成病人再次损伤;特别是当发生火灾或者是有紧急情况时,不能使用电梯,需要医护人员采用担架将一些不能行走的病人抬下楼,此种状况时,医院不仅缺少备用担架,不能满足使用,而且一个病人至少需要多人将其转到担架上,下楼梯还需专门的护理人员扶住患者,避免患者从担架上跌落,极其浪费人力资源。因此,现有的医用床功能非常的单一,使得患者在转院或者外出的过程中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床,提高医护人员给患者转院的便利性。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所述床体框架的两个侧边对称设有移动轨道,用于安装担架式床板;以及与所述床体框架可分离的担架式床板,所述担架式床板上设有安全带,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腿,所述安全带用于固定患者身体,所述支撑腿折叠时为第一状态,打开时为第二状态,所述支撑腿处于第一状态时可收纳在所述担架式床板的底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可对所述担架式床板进行支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轨道包括多个滚轮,所述担架式床板对应所述移动轨道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滚轮适配,用于使所述担架式床板在所述滚轮的上方并移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滚轮和刹闸机构,所述万向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底部的四个角,其中两个万向滚轮上设有所述刹闸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万向滚轮滚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床体框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为弧形。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体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与所述担架式床板垂直,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与所述担架式床板结合处分别设有连接锁,用于与所述担架式床板的两端固定。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头板与所述床尾板中至少一个与所述床体框架可拆卸连接。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床头板或床尾板上设有插销,所述床体框架对应位置处设有与所述插销配合的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使所述床头板或床尾板固定在所述床体框架上。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腿底部装有滚动机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一个滚轮或三个滚轮;当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一个滚轮时,所述支撑腿端部固定所述滚轮;当所述滚动机构包括三个滚轮时,所述滚动机构包括滚轮架,所述滚轮架为风扇状,每个滚轮设置在所述滚轮架的端部,所述滚轮架的中心与所述支撑腿的端部可转动连接。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担架式床板的四周为金属框架,沿所述担架式床板长度方向上依次排列有数个横板,数个所述横板构成所述担架式床板的平面;所述支撑腿的长度可伸缩;所述安全带的数量为3,均匀分布在所述担架式床板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移动轨道的外侧设有护栏。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多功能医用床,由于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方便整个床体移动,非常便利,当遇到紧急情况,需要下楼梯的时候,患者身体通过安全带固定在担架式床板上,并且担架式床板可以自由的从床体框架上取下,此时担架式床板起到担架的作用,而且取下该担架式床板的时候,担架式床板底部有支撑腿的支撑,不需要花费过多的人力,整个过程快速又高效,还可以避免患者在过程中受到二次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医用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医用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担架式床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由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的医用床功能非常的单一,使得患者在转院或者外出的过程中非常不便,医院常遇到担架不足的情况,非常的仅浪费人力,效率也很低。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便于整个医用床进行移动,便于移动患者;担架式床板通过移动轨道可以安装和拆下,快速高效,不需要太多人力协助即可完成,特别是遇到紧急情况时,患者通过安全带固定在担架式床板上,仅需一个或两个陪护人员即可将所述担架式床板取下,运输下楼梯,不需要医院再提供担架,也不需要来回搬动患者身体,不仅提高转运效率,还能避免患者在转运中受到伤害。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包括:支撑底座100、床体框架200以及与所述床体框架200可分离的担架式床板300。所述支撑底座100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101。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底座100为水平放置的金属板状结构,支撑底座100底部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滚轮101和刹闸机构111,万向滚轮101可以360°任意角度的滚动,所述刹闸机构111调节可以控制所述万向滚轮101是否可以滚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所述刹闸机构111,所述刹闸机构1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n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所述床体框架的两个侧边对称设有移动轨道,用于安装担架式床板;/n以及与所述床体框架可分离的担架式床板,所述担架式床板上设有安全带,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腿,所述安全带用于固定患者身体,所述支撑腿折叠时为第一状态,打开时为第二状态,所述支撑腿处于第一状态时可收纳在所述担架式床板的底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可对所述担架式床板进行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具有移动机构;
床体框架,所述床体框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所述床体框架的两个侧边对称设有移动轨道,用于安装担架式床板;
以及与所述床体框架可分离的担架式床板,所述担架式床板上设有安全带,底部设有可折叠的支撑腿,所述安全带用于固定患者身体,所述支撑腿折叠时为第一状态,打开时为第二状态,所述支撑腿处于第一状态时可收纳在所述担架式床板的底部,处于第二状态时可对所述担架式床板进行支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包括多个滚轮,所述担架式床板对应所述移动轨道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滚轮适配,用于使所述担架式床板在所述滚轮的上方并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万向滚轮和刹闸机构,所述万向滚轮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底座底部的四个角,其中两个万向滚轮上设有所述刹闸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万向滚轮滚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床体框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为弧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医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床头板和床尾板,所述床头板和床尾板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