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15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茶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推压茶方式容易造成茶叶形态不好,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包括机身、电脑控制部、定量输送部及炒制部,所述电脑控制部设置在机身右侧,所述炒制部包括炒锅、压板、加热装置、旋转轴,所述炒锅为半圆形筒状结构,所述炒锅设置在机身左侧下方,所述旋转轴设置在炒锅中部正上方与机身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右端与电脑控制部内的驱动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脑控制部电连接,所述压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输送设置在炒锅正上方与机身固定连接;本设备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在茶叶炒制行业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茶机
本技术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茶机。
技术介绍
茶叶炒制基本已经实现机械化,在使用机械炒锅炒制茶叶过程中为迅速去除茶叶内水分,需要采用压板将茶叶反复推压到炒锅上,目前市场上现有技术的炒茶机的推压方式都是在锅底进行,容易造成茶叶被压扁压宽,造成茶叶形态不好,且茶叶炒锅的加热设备安装在锅底,在锅底推压茶还易造成茶叶过分受热破坏茶叶内营养活性物质并影响口感。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制茶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制茶机,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推压茶方式容易造成茶叶形态不好,营养成分流失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主要包括机身、电脑控制部、定量输送部及炒制部,所述电脑控制部设置在机身右侧,所述炒制部包括炒锅、压板、加热装置、旋转轴,所述炒锅为半圆形筒状结构,所述炒锅设置在机身左侧下方,所述旋转轴设置在炒锅中部正上方与机身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右端与电脑控制部内的驱动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脑控制部电连接,所述压板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输送设置在炒锅正上方与机身固定连接。为了进一步优化本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旋转轴左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杆一端,所述一号连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炒锅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二号连杆、Y型架与一号支撑杆,所述二号连杆一端与一号连杆转动连接,所述二号连杆另一端与Y型架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杆与Y型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炒锅固定在两个一号支撑杆之间。优选的,所述压板通过通过两个二号支撑杆与旋转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二号支撑杆处于最高位置时与一号支撑杆安装夹角为135~150°。优选的,所述压板设置有两组。优选的,所述电脑控制部固定安装有观察灯。优选的,所述炒锅上部机身上固定连接有挡板。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进后的设备,将原来在锅底进行推压茶的工艺改为侧壁推茶,可有效避免茶叶压扁、压宽,便于形成紧、直形茶,相比锅底推压茶更能保留茶叶清香口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炒锅部分立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身;2、电脑控制部;3、定量输送部;4、炒制部;5、炒锅;6、旋转轴;7、加热装置;8、一号连杆;9、支撑架;10、二号连杆;11、Y型架;12、一号支撑杆;13、二号支撑杆;14、观察灯;15、挡板。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制茶机,包括机身1、电脑控制部2、定量输送部3及炒制部4,所述电脑控制部2设置在机身1右侧,所述炒制部4包括炒锅5、压板7、加热装置、旋转轴6、一号连杆8、支撑架9、观察灯14、挡板15,电脑控制部2安装在机身1右侧,电脑控制部2内置电路与智能控制程序控制整体设备的运行,所述炒制部4包括炒锅5、压板7、加热装置、旋转轴6,所述炒锅5为半圆形筒状结构,所述炒锅5安装在机身1左侧下方,所述旋转轴6通过轴承座与轴承转动连接在炒锅5中部正上方与机身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6右端与电脑控制部2内的驱动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炒锅5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脑控制部2电连接,所述压板7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输送设置在炒锅5正上方与机身1固定连接,定量输送部3经电脑程序控制可以实现将设定好重量的茶叶输送到炒制部4,控制程序在目前已经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述,旋转轴6左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杆8,一号连杆8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9,所述炒锅5与支撑架9固定连接,目的是通过旋转轴6带动一号连杆8,一号连杆8带动支撑架从而带动炒锅5做上下运动,从而保证压板7在炒锅内做翻炒及推压茶叶的作用,其中,支撑架9包括二号连杆10、Y型架11与一号支撑杆12,二号连杆10一端与一号连杆8转动连接,二号连杆10另一端与Y型架11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杆12与Y型架11杆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炒锅5固定在两个一号支撑杆12之间,二号连杆10的作用是为了保证支撑架9在带动炒锅做上下运动时降低晃动程度,所述二号支撑杆13处于最高位置时与一号支撑杆12安装夹角为135~150°。这样可以保证压板侧壁推茶,所述压板7设置有两组,从而可以提高炒茶效率,所述电脑控制部2固定安装有观察灯14,目的是便于观察炒锅内部茶叶炒制的情况,炒锅5上部机身1上固定连接有挡板15,目的是为避免炒锅5内的茶叶被压板带出炒锅5。本技术具体使用时,打开电源开关,在电脑控制部设置好炒制的重量程序,定量输送部自动将称重好的茶叶输送至炒制部,驱动装置带动旋转轴转动从而带动压板转动,同时旋转轴转动也会带动一号连杆转动,一号连杆通过支撑架带动炒锅做上下运动,由于二号支撑杆处于最高位置时与一号支撑杆安装夹角为135~150°。从而保证炒锅处于最靠上位置时压板处于炒锅侧壁,从而对茶叶进行侧壁推茶,炒制完成后关闭电源机器停止运转。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进后的设备,将原来在锅底进行推压茶的工艺改为侧壁推茶,可有效避免茶叶压扁、压宽,便于形成紧、直形茶,相比锅底推压茶更能保留茶叶清香口感。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电脑控制部(2)、定量输送部(3)及炒制部(4),所述电脑控制部(2)设置在机身(1)右侧,所述炒制部(4)包括炒锅(5)、压板(7)、加热装置、旋转轴(6),所述炒锅(5)为半圆形筒状结构,所述炒锅(5)设置在机身(1)左侧下方,所述旋转轴(6)设置在炒锅(5)中部正上方与机身(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6)右端与电脑控制部(2)内的驱动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5)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脑控制部(2)电连接,所述压板(7)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输送设置在炒锅(5)正上方与机身(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电脑控制部(2)、定量输送部(3)及炒制部(4),所述电脑控制部(2)设置在机身(1)右侧,所述炒制部(4)包括炒锅(5)、压板(7)、加热装置、旋转轴(6),所述炒锅(5)为半圆形筒状结构,所述炒锅(5)设置在机身(1)左侧下方,所述旋转轴(6)设置在炒锅(5)中部正上方与机身(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轴(6)右端与电脑控制部(2)内的驱动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5)底部,所述加热装置与电脑控制部(2)电连接,所述压板(7)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所述定量输送设置在炒锅(5)正上方与机身(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6)左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连杆(8),所述一号连杆(8)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架(9),所述炒锅(5)与支撑架(9)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9)包括二号连杆(10)、Y...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李华鑫吕未王欣楠李华达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清淮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