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90155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8 20:42
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解决了现在压板竖直升降压茶造成的茶叶被压扁、压宽,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口感的问题。其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炒锅,炒锅上端设有可往复摆动的压板,压板下端至于炒锅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齿条进行往复的滑动,继而实现转动轴的往复摆动,带动压板进行往复摆动,将传统的竖直压茶改变成了锅侧壁推茶,这样可以避免茶叶压扁、压宽,便于形成紧、直茶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
本技术涉及炒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
技术介绍
桐柏玉叶具有外形扁平光滑,芽毫隐藏,色泽绿翠油润,汤色杏绿清澈,滋叶鲜、醇厚、香高持久,叶底嫩绿明亮的特定,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在制茶的工艺中,其中有一步为炒茶,在炒茶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压板进行锅底压茶,现在都是进行竖直升降的方式进行压茶,这种方式经常会出现茶叶被压扁、压宽的情况,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有效的解决了现在压板竖直升降压茶造成的茶叶被压扁、压宽,影响茶叶的外形和口感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底板,底板上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固定有炒锅,炒锅上端设有可往复摆动的压板,压板下端至于炒锅内。优选的,所述底板前后两端固定有支撑架,两个支撑架上端可转动的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中部固定有竖直杆,压板左侧与竖直杆铰接固定,竖直杆右端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下端与压板右侧铰接固定。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与竖直杆铰接固定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可竖直滑动的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下端与压板铰接固定,第一套管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第二套管挤压接触构成将第二套管固定的结构。优选的,所述转动轴外端固定有第一带轮,支撑架下部可转动的设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带连接,第二带轮同轴设有齿轮,齿轮下方啮合有往复滑动的齿条,齿条往复滑动构成转动轴摆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板上方可转动的曲柄,曲柄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右端与齿条铰接固定,曲柄转动构成齿条往复滑动的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导向套,导向套内可滑动的设有导向杆,导向杆上端贯穿导向套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向杆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头,堵头为组织导向杆从导向套中分离的结构。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电机的转动从而带动齿条进行往复的滑动,继而实现转动轴的往复摆动,带动压板进行往复摆动,将传统的竖直压茶改变成了锅侧壁推茶,这样可以避免茶叶压扁、压宽,便于形成紧、直茶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轴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压板摆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炒锅被局部剖开后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导向套与导向杆配合(导向套被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其中:1、底板,2、支撑板,3、炒锅,4压板,5、支撑架,6、转动轴,7、竖直杆,8、伸缩杆,9、第一带轮,10、第二带轮,11、齿轮,12、齿条,13、曲柄,14、第一连杆,15、电动推杆,16、导向套,17、导向杆,18、堵头。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底板1,底板1上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固定有炒锅3,炒锅3上端设有可往复摆动的压板4,压板4下端至于炒锅3内。在本技术中,炒锅3固定在支撑板2上,支撑板2可以进行竖直的滑动,这样可以调节炒锅3与压板4之间的间隙,从而调节压板4推茶的力度,压板4由以前的竖直的压茶,改成了进行锅侧壁推茶,避免茶叶压扁、压宽,便于形成紧、直茶形。底板1前后两端固定有支撑架5,两个支撑架5上端可转动的设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中部固定有竖直杆7,压板4左侧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竖直杆7右端铰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下端与压板4右侧铰接固定。支撑架5为一个竖直的板,其固定在底板1上,转动轴6位于两个支撑架5之间,竖直杆7与转动轴6固定连接,转动轴6往复摆动从而带动竖直杆7进行往复的摆动,压板4一端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压板4另一端铰接伸缩杆8,伸缩杆8上端与竖直杆7铰接,通过调节伸缩杆8的长度,可以调节压板4的角度,根据具体情况调节压板4的角度,方便取得最后的炒茶效果。伸缩杆8包括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可竖直滑动的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下端与压板4铰接固定,第一套管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第二套管挤压接触构成将第二套管固定的结构。伸缩杆8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最为常见的就是本技术中的一种,采用紧定螺钉的形式去锁定第二套管在第一套管上的位置,从而改变伸缩杆8的长度,我们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采用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的转动套,转动套内可转动的设有套管套,套管套下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下端与压板4铰接固定,通过旋拧套管套从而改变伸缩杆8的长度。转动轴6外端固定有第一带轮9,支撑架5下部可转动的设有第二带轮10,第一带轮9和第二带轮10带连接,第二带轮10同轴设有齿轮11,齿轮11下方啮合有往复滑动的齿条12,齿条12往复滑动构成转动轴6摆动的结构。通过齿条12的往复滑动从而带动齿轮11进行往复摆动,齿轮11往复摆动经过第一带轮9和第二带轮10带动转动轴6进行往复摆动,完成压板4的往复摆动,可以在底板1上设有竖直的T型槽,T型槽内可滑动的设有T型块,T型块上端贯穿T型槽与齿条12固定连接,从而保证齿条12的水平滑动效果。底板1上方可转动的曲柄13,曲柄13外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4,第一连杆14右端与齿条12铰接固定,曲柄13转动构成齿条12往复滑动的结构。底板1上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轴端与曲柄13固定连接,曲柄13、第一连杆14和齿条12构成曲柄13滑块结构,通过曲柄13的转动从而时限内齿条12的往复滑动。底板1中部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上端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通过电动推杆15的运动,从而实现支撑板2的竖直运动,继而实现炒锅3与压板4之间间隙的调整。底板1上设有导向套16,导向套16内可滑动的设有导向杆17,导向杆17上端贯穿导向套16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导向套16设置有四个,其分布在支撑板2的四个角处,通过导向杆17与导向套16的配合,从而保证支撑板2的竖直滑动效果。导向杆17下端固定连接有堵头18,堵头18为组织导向杆17从导向套16中分离的结构。如图5所示,导向套16内设有阶梯式的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固定有炒锅(3),炒锅(3)上端设有可往复摆动的压板(4),压板(4)下端至于炒锅(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方设有可竖直滑动的支撑板(2),支撑板(2)上端固定有炒锅(3),炒锅(3)上端设有可往复摆动的压板(4),压板(4)下端至于炒锅(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前后两端固定有支撑架(5),两个支撑架(5)上端可转动的设有转动轴(6),转动轴(6)中部固定有竖直杆(7),压板(4)左侧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竖直杆(7)右端铰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下端与压板(4)右侧铰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8)包括与竖直杆(7)铰接固定的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内可竖直滑动的设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下端与压板(4)铰接固定,第一套管外侧螺纹连接有紧定螺钉,紧定螺钉与第二套管挤压接触构成将第二套管固定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侧压式炒茶压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外端固定有第一带轮(9),支撑架(5)下部可转动的设有第二带轮(10),第一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超张旭培赵宝张海青蔡一鸣樊祥宇王欣楠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清淮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