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变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937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变送器,包括:电缆和振动变送器本体,所述振动变送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开口端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缆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个开口端穿入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振动变送器与电缆集成在一起,不存在接线环节,使得每个振动变送器均携带不同长度的电缆,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免去了施工过程中将每个振动变送器上连接电缆的繁琐程序,节省了施工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变送器
本技术涉及变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变送器。
技术介绍
振动变送器分为分体式跟一体化两种,主要用于检测旋转机械的绝对振动,如机壳振动、轴瓦振动、机械振动等。现有技术中,在检修安装时,壳体体积较大占用空间,用户在使用时,横式接线口被其他器件遮挡,接线口空间狭窄导致安装困难,同时防爆等级不够,往往的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变送器本体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影响设备的性能及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变送器,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变送器,包括:电缆和振动变送器本体,所述振动变送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电路板;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开口,所述第二壳体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开口端连接,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电缆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个开口端穿入并与所述电路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螺纹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为圆柱体,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内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同中心轴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外螺纹的侧壁厚度m与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外螺纹的侧壁厚度n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壳体未设置螺纹的侧壁厚度h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外壁全周设置有第二凹槽。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堵头和变径接头;所述密封堵头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密封堵头套设于所述电缆上;所述变径接头与所述第一筒体螺纹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与底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壳体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上的螺纹宽度a和第二筒体上的螺纹宽度b均不小于18mm;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螺纹咬合扣数不小于8个;所述变径接头与所述第一筒体的螺纹咬合扣数不小于8个。本技术将振动变送器与电缆集成在一起,不存在接线环节,使得每个振动变送器均携带不同长度的电缆,以供用户直接使用,免去了施工过程中将每个振动变送器上连接电缆的繁琐程序,节省了施工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剖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一壳体的侧剖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第二壳体的侧剖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振动变送器,使电缆与振动变送器集成到一起,省去了分别对电缆和振动变送器进行现场安装的程序,如图1所示,包括:电缆1和振动变送器,所述振动变送器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电路板5;所述第一壳体2一端开口,所述第二壳体3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的一个开口端连接,所述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电缆1从所述第二壳体3的另一个开口端穿入并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壳体2的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螺纹副连接。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内部连通。具体而言,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均为不锈钢材质的圆柱体,第一壳体2的顶端开口,其顶端的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壳体3两端开口,第二壳体3的一个开口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螺纹副连接;所述电路板5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电缆1从所述第二壳体3的第一筒体3.1穿入并与所述第一壳体2中的电路板5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同中心轴线,所述第一筒体3.1的外径e小于所述第二筒体3.2的外径f;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径c小于所述第二筒体3.2的内径d。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3.2与所述第二壳体3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设置有外螺纹的侧壁厚度m与所述第二壳体3设置有外螺纹的侧壁厚度n之和等于所述第一壳体2未设置螺纹的侧壁厚度h相等。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由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设置电路板5等结构,而第一壳体2仅用于保护电缆1,第一壳体2的地二筒体3.2与第二壳体3连接,因此,为了节省材料成本,套住电缆5的第一筒体3.1的外径e小于所述第二筒体3.2的外径f,所述第一筒体3.1的内径c小于所述第二筒体3.2的内径d。进一步地,为了较小振动变送器的质量,在保证其对电缆的保护功能的前提下,所述第一筒体3.1外壁全周设置有第二凹槽2.13.3。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堵头7和变径接头4;所述密封堵头7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3.1内,所述密封堵头7套设于所述电缆1上;所述变径接头4与所述第一筒体3.1螺纹副连接。具体而言,所述密封堵头7与所述第一筒体3.1过盈配合,所述密封堵头7套设于所述电缆1上,所述密封堵头7能够将电缆5稳定的紧固在第一筒体3.1内,防止所述电缆5晃动的同时,起到对第一壳体2内电路板的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的雨水进入第一壳体2内,对电路板5造成损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的侧壁与底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2.1;所述第一壳体2内填充有环氧树脂6。具体而言,如图1及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对电路板5进行保护和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内填充有环氧树脂6,因所述第一壳体2的侧壁与底部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凹槽2.1,填充进去的环氧树脂6也会充满第一凹槽2.1,当环氧树脂6凝固后,会通过卡在第一凹槽2.1内的部分环氧树脂,使整个环氧树脂填充体不会从第一壳体2内脱出。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振动变送器的整体防爆等级,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能够紧密连接,所述第一筒体3.1上的螺纹宽度a和第二筒体3.2上的螺纹宽度b均不小于18mm;所述第二筒体3.2与所述第一壳体2的螺纹咬合扣数不小于8个;所述变径接头4与所述第一筒体3.1的螺纹咬合扣数不小于8个。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1)和振动变送器本体,所述振动变送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电路板(5);/n所述第一壳体(2)一端开口,所述第二壳体(3)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的一个开口端连接,所述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电缆(1)从所述第二壳体(3)的另一个开口端穿入并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1)和振动变送器本体,所述振动变送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和电路板(5);
所述第一壳体(2)一端开口,所述第二壳体(3)两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2)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的一个开口端连接,所述电路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内,所述电缆(1)从所述第二壳体(3)的另一个开口端穿入并与所述电路板(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壳体(2)的开口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螺纹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3)包括: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同中心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振科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