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稳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86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体稳流器,起到扩大稳流流量适用范围;在稳流范围内,将脉动幅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对流量的衰减,提升气源的有效使用率的作用。该一种气体稳流器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壳体内设有扰流腔,扰流腔内转动连接有扰流件;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分别与扰流腔连通;气体通过进入扰流腔,推动扰流件,吸收气流波动实现更低的气体脉动实现稳流;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分别位于扰流腔的不同侧;使气体在扰流件的作用下充分稳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稳流器
本技术涉及气泵稳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气体稳流器。
技术介绍
常见气泵如:活塞泵、隔膜泵等,一般是单个工作腔,具有流量和压力(真空)大的特性,但是输出气体流量随泵腔运动频率,呈现出脉动性,即输出气流上下波动而不是平滑的,在很多需要气体流量平滑稳定的场合,这种脉动性会有不利影响,需要在气路中加入稳流元件消除这种脉动性。稳流器为小型工业产品,故稳流器在保证较好稳流特性的同时体积也不能太大。①现有的气体稳流器仅适用于流量很小,且稳流效果只能在某一狭窄的流量范围之间。②要实现大流量小脉动的稳流效果,需专门定制,导致设计、工艺、加工复杂度相应增加,不利于批量生产。③由于大部分稳流器使用的原理是单微孔稳流手段,阻力很大,所以稳流后流量衰减很大,不利于气源流量的有效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稳流器,解决上述问题扩大稳流流量适用范围;在稳流范围内,将脉动幅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减小对流量的衰减,提升气源的有效使用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稳流器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壳体内设有扰流腔,扰流腔内转动连接有扰流件;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分别与扰流腔连通;气体通过进入扰流腔,推动扰流件,吸收气流波动实现更低的气体脉动实现稳流。进一步的,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分别位于扰流腔的不同侧;使气体在扰流件的作用下充分稳定。进一步的,扰流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扰流腔内壁转动连接,转轴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叶轮或齿轮;也可为其它扰流结构。进一步的,扰流件为迷宫式扰流腔或在扰流腔内设有至少一个格栅;也可为其它扰流结构。进一步的,一种气体稳流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稳流腔;稳流腔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隔件,将稳流腔分为上腔和下腔;第一气嘴通过三叉管分别与上腔和下腔连通;下腔与扰流腔连通;气流进入上腔和下腔,通过弹性隔件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差消除气流波动,实现气体脉动稳定。进一步的,弹性隔件与下腔内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进一步的,位于壳体内的第二气嘴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为带气流阻尼的通孔式连接件,通孔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通孔及各种数量和组合的阵列;连接件上设有阵列式通孔连通其两端,第二气嘴通过连接件与扰流腔连通;通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螺纹孔、异形孔任一种,或这四种孔型任意多种组合;也可其它形状的通孔;阵列式通孔可以在减少流量衰减的同时进行进一步增加稳流效果,并且有效地提升了稳流器实际使用的流量范围。进一步的,与三叉管连接的第一气嘴端、下腔和扰流腔之间的管道的两端中任一端或多端设有与第二气嘴处结构相同的连接件。进一步的,壳体包括上盖、稳流盖、扰流盖、下盖,其相邻两者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连接;第一气嘴和第二气嘴分别设置在稳流盖和扰流盖的外侧壁上;壳体这样设计便于组装。进一步的,稳流腔的两端分别位于上盖和稳流盖中,扰流腔的两端位于扰流盖和下盖中;壳体这样设计便于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不同规格通孔的连接件及扰稳流腔中上腔和下腔的组合稳流范围大大提升,不再拘泥于小流量范围,可根据需求变更稳流范围。(2)本技术通过扰流腔和扰流件的组合、阵列式通孔连接件、稳流腔中上腔和下腔稳流组合使本技术的稳流效果更好,可以实现脉动幅值小。(3)本技术的稳流器带来的流量衰减小,基本不影响气源输出最大压力和真空度,对气源流量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4)本技术的结构简单,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调试简单,参数一致性好,装配也非常简便,几乎无需调试。附图说明图1为气体稳流器应用示意轮廓图。图2为气体稳流器外形示意轮廓图。图3为宝塔气嘴外形轮廓示意图。图4为叶轮示意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第一气嘴,2-下腔,3-上腔,4-弹性隔件,5-弹簧,6-管道,7-扰流腔,8-叶轮,9-连接件,10-第二气嘴,11-上盖,12-稳流盖,13-扰流盖,14-下盖,15-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气体稳流器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壳体内设有扰流腔7,扰流腔7内转动连接有扰流件;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与扰流腔7连通;气体通过进入扰流腔7,推动扰流件,吸收气流波动实现更低的气体脉动实现稳流;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位于扰流腔7的不同侧;使气体在扰流件的作用下充分稳定。扰流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扰流腔7内壁转动连接,转轴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叶轮8或齿轮;也可为其它扰流结构,如扰流件为迷宫式扰流腔7或在扰流腔7内设有至少一个格栅。壳体包括上盖11、稳流盖12、扰流盖13、下盖14,其相邻两者之间通过密封件15密封连接;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设置在稳流盖12和扰流盖13的外侧壁上;壳体这样设计便于组装;也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其他布置方式。本技术采用扰流腔7和扰流件组合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实现更低的气体脉动,解决了现有的气体稳流器仅适用于流量很小,且稳流效果只能在某一狭窄的流量范围之间和单微孔稳流手段,阻力很大,所以稳流后流量衰减很大,不利于气源流量的有效使用的问题,实现提高稳压范围及减少气流衰减的效果。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气体稳流器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稳流腔;稳流腔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隔件4,将稳流腔分为上腔3和下腔2;第一气嘴1通过三叉管分别与上腔3和下腔2连通;下腔2与扰流腔7连通;弹性隔件4与下腔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弹簧5;气流进入上腔3和下腔2,通过弹性隔件4平衡两者之间的压差消除气流波动,实现气体脉动稳定,达到稳流作用,通过调整弹性元件形变系数,可以满足广泛的流量区间,解决了现有的气体稳流器仅适用于流量很小,且稳流效果只能在某一狭窄的流量范围之间和单微孔稳流手段,阻力很大,所以稳流后流量衰减很大,不利于气源流量的有效使用的问题;通过弹性隔件4的变形系数,可实现多种大流量小脉动的稳流效果,不需专门定制,利于批量生产。实施例3如图1至图3所示,位于壳体内的第二气嘴10上设有连接件9,连接件9上设有阵列式通孔连通其两端,第二气嘴10通过连接件9与扰流腔7连通;通孔的形状为圆孔、方孔、螺纹孔、异形孔任一种,或这四种孔型任意多种组合;也可其它形状的通孔;阵列式通孔可以在减少流量衰减的同时进行进一步增加稳流效果,并且有效地提升了稳流器实际使用的流量范围;连接件9为带气流阻尼的连接件9,通孔可以是各种形状的通孔及各种数量和组合的阵列;通过通孔分流稳流解决了现有的气体稳流器仅适用于流量很小,且稳流效果只能在某一狭窄的流量范围之间和单微孔稳流手段,阻力很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壳体内设有扰流腔(7),扰流腔(7)内转动连接有扰流件;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与扰流腔(7)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分别设有连通其内部的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壳体内设有扰流腔(7),扰流腔(7)内转动连接有扰流件;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与扰流腔(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气嘴(1)和第二气嘴(10)分别位于扰流腔(7)的不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扰流件包括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扰流腔(7)内壁转动连接,转轴上固定有至少一个叶轮(8)或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扰流件为迷宫式扰流腔(7)或在扰流腔(7)内设有至少一个格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体稳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稳流腔;稳流腔的两个相对内侧壁之间连接有弹性隔件(4),将稳流腔分为上腔(3)和下腔(2);第一气嘴(1)通过三叉管分别与上腔(3)和下腔(2)连通;下腔(2)与扰流腔(7)连通。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兆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