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复合软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71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吸声复合软包,包括由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和内层玻纤板匹配叠合形成的复合吸声板,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孔隙呈不规则交错,所述外层玻纤板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各条边缘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内表面作为粘接面用于直接粘接在墙面上,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及四周边缘通过粘接剂粘接有一层阻燃透声饰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安装便捷、具有优良的阻燃、吸声、抗压性能的吸声复合软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声复合软包
本技术涉及声学材料的
,尤其涉及一种吸声复合软包。
技术介绍
吸声是指利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阻挡声能的传播,把声源产生的噪声限制在局部范围内,或在噪声的环境中制造出相对安静的场所。目前对于噪声大的房间,吸声处理的传统方法是先在房间的墙面、顶板上安装龙骨,在龙骨格内铺设玻纤棉毡或岩棉毡,其外表面铺设一层玻璃丝布后,再将石膏板固定在龙骨上,可见其安装工序之多,施工作业之复杂;同时,由于玻纤棉的容重不足,导致吸声系数较低,特别是低频噪声吸收效果更差;此外,由于作为罩面的穿孔石膏板吸水性强,穿孔处易粉化堵塞,因此长期使用会导致吸声效果会进一步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安装便捷、具有优良的阻燃、吸声、抗压性能的吸声复合软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吸声复合软包,其关键在于,包括由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和内层玻纤板组合形成的复合吸声板,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裹覆有一层阻燃透声饰布。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的内侧板面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外侧板面粘接。更进一步地,所述阻燃透声饰布的内表面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粘接。更进一步地,所述粘接剂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的容重为64-200kg/m3。更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容重为32-100kg/m3。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与所述内层玻纤板均呈长方体状,且尺寸均为600mm×1200mm×50mm。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各条边缘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效果为:1、本技术选用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与内层玻纤板,并将二者匹配叠合成一块完整的复合吸声板,从而使复合吸声板的孔隙不规则交错,显著提高了对低、中、高频噪声的吸声系数,因此具有更佳的吸声性能;2、本技术通过在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裹覆一层阻燃透声饰布,在保障美观的同时,兼具了透声和阻燃效果;3、安装简单,直接粘接在墙面上即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频率吸声系数波形图;其中:1-外层玻纤板、2-内层玻纤板、3-复合吸声板、4-阻燃透声饰布、5-粘接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吸声复合软包,其关键在于,包括由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1和内层玻纤板2组合形成的复合吸声板3,所述复合吸声板3的外表面裹覆有一层阻燃透声饰布4。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选用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1与内层玻纤板,并将二者匹配叠合成一块完整的复合吸声板3,从而使复合吸声板3的孔隙不规则交错,显著提高了对低、中、高频噪声的吸声系数,因此具有更佳的吸声性能本技术通过在复合吸声板3的外表面裹覆一层阻燃透声饰布4,在保障美观的同时,兼具了透声和阻燃效果;安装简单,直接粘接在墙面上即可。具体地,所述外层玻纤板1的内侧板面通过粘接剂5与所述内层玻纤板2的外侧板面粘接。除此之外,外层玻纤板1与内层玻纤板2也可采用榫卯、压合、卡接等方式紧密连接。具体地,所述阻燃透声饰布4的内表面通过粘接剂5与所述复合吸声板3的外表面粘接。具体地,所述粘接剂5为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由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具有环保、无毒的特点,因此可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具体地,所述外层玻纤板1的容重为64-200kg/m3。具体地,所述内层玻纤板2的容重为32-100kg/m3。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1与所述内层玻纤板2均呈长方体状,且尺寸均为600mm×1200mm×50mm。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玻纤板1与所述内层玻纤板2的各条边缘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经检测,当外层玻纤板1的容重为200kg/m3,内层玻纤板2的容重为100kg/m3,且外层玻纤板1的容重与内层玻纤板的厚度均为50mm,吸声复合软包在不同频率下的吸声系数参见表1和图2:表1:吸声复合软包吸声系数表频率(Hz)吸声系数(α)1000.631600.962001.042501.023151.014000.975001.036301.108001.1510001.1012501.1216001.1220001.1625001.1431501.1340001.1150001.14当外层玻纤板1的容重为200kg/m3,内层玻纤板的容重为100kg/m3,且外层玻纤板1的容重与内层玻纤板2的厚度均为50mm,吸声复合软包的防火性能参见表2:表2:吸声复合软包防火性能检测表可以理解的是,在同时保障施工要求和室内声环境要求的情况下,外层玻纤板与内层玻纤板的容重和尺寸可作灵活选择。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声复合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和内层玻纤板匹配叠合形成的复合吸声板,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孔隙呈不规则交错,所述外层玻纤板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各条边缘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内表面作为粘接面用于直接粘接在墙面上,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及四周边缘通过粘接剂粘接有一层阻燃透声饰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声复合软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容重不同的外层玻纤板和内层玻纤板匹配叠合形成的复合吸声板,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孔隙呈不规则交错,所述外层玻纤板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各条边缘倒角且倒角角度相同,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内表面作为粘接面用于直接粘接在墙面上,所述复合吸声板的外表面及四周边缘通过粘接剂粘接有一层阻燃透声饰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复合软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玻纤板的内侧板面通过粘接剂与所述内层玻纤板的外侧板面粘接。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宇福谢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裕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