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863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1
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机械平台,所述机械平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沿立柱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的下端与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油缸的输出轴铰接有机械手,所述旋转油缸侧壁连接有紧固组件。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中通过紧固油缸、旋转油缸及机械手的配合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旋转连接,施工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避免了人工旋转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建筑工程领域的各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也在飞跃的发展,预应力管桩作为软基处理加固技术得到了大力的推广,特别是沿海滨海地区的道路基础以及房建基础都在大量使用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管桩连接常采用的是焊接进行连接,但焊接耗费时间长、施工质量难以把控。在工程运用中通过对管桩接头连接质量要求和工艺特点的研究,近年来工程人员研发了各种机械接头连接装置,但机械连接装置一般均需要对管桩进行旋转操作。由于管桩自重较重,人工旋转较困难,因此为更快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施工操作技术,并广泛地推广机械连接装置,提出了本技术的机械连接旋转装置,以使管桩施工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管连接过程中人工旋转困难、管桩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包括机械平台,所述机械平台上设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上沿立柱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的下端与固定支架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油缸的输出轴铰接有机械手,所述旋转油缸侧壁连接有紧固组件。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安装于机械平台上方50~70cm处。优选的,所述旋转油缸的下端与固定支架铰接。优选的,所述紧固组件为紧固油缸,紧固油缸的下端与固定支架铰接,紧固油缸的输出轴与旋转油缸外壁铰接。优选的,所述机械平台上设有液压供油系统,所述液压供油系统分别与旋转油缸和紧固油缸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为由Q235钢板制成的箱式结构。优选的,所述机械手采用Q235钢板和橡胶制作而成。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紧固油缸、旋转油缸及机械手的配合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旋转连接,施工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避免了人工旋转的困难。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固定支架,2a-紧固油缸,2b-旋转油缸,2c-液压供油系统,3-机械手,4-机械平台,5-立柱,6-预应力管桩,7-机械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包括机械平台4,所述机械平台4上设有立柱5,所述立柱5上设有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沿立柱5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旋转油缸2b,所述旋转油缸2b的下端与固定支架1铰接连接,所述旋转油缸2b的输出轴铰接有机械手3,所述旋转油缸2b侧壁连接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为紧固油缸2a,紧固油缸2a的下端与固定支架1铰接,紧固油缸2a的输出轴与旋转油缸2b外壁铰接。所述机械平台4上设有液压供油系统2c,所述液压供油系统2c分别与旋转油缸2b和紧固油缸2a连接。本实施例使用时,固定支架1固定在预应力管桩锤压机械的立柱5上,紧固油缸2a支配旋转油缸2b来调节机械手3的位置,使机械手3能够将需要旋转的预应力管桩6夹紧而进行旋转。液压供油系统2c为旋转油缸2b和紧固油缸2a供油。本实施例中,机械连接旋转装置的施工状态分为放置状态、紧固转态和旋转状态三个状态。其中,放置状态为在预应力管桩6吊装、打桩施工过程中,将装置处于放置状态,即机械手3远离预应力管桩6,以不影响预应力管桩6锤压施工为宜。紧固状态为在在预应力管桩6进行接头7连接时,上下节预应力管桩6的接头7扣接或啮合连接后,启动紧固油缸2a使机械手3将需要旋转的预应力管桩6夹紧,即使装置处于紧固状态。旋转状态为预应力管桩6夹紧后,同时启动紧固油缸2a和旋转油缸2b,使装置处于旋转状态,直到预应力管桩6机械接头7完全连接到位。本实施例中,紧固组件不限于采用紧固油缸2a,其他能够实现带动旋转油缸2b转动而对预应力管桩6进行夹紧的机构均可。如采用气压缸,气压缸的一端与固定支架1铰接,气压缸的输出轴与旋转油缸2b外壁铰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安装于机械平台4上方50~70cm处,以施工方便为宜。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1不限于采用由Q235钢板制成的箱式结构,其他能够起到稳定支撑的结构均可。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械手3不限于采用Q235钢板和橡胶制作而成,其他能够稳定夹紧预应力管桩6的机械手3均可。橡胶可以增加机械手3与预应力管桩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防止机械手3与预应力管桩6之间打滑而不能旋转。本实施例的具体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预应力管桩6施工前,完成固定支架1和机械手3的制作,将旋转装置固定支架1安装在预应力管桩锤压机械的立柱5上,安装位置距离机械平台4上方60cm处。步骤2、固定支架1安装完成后,进行紧固油缸2a、旋转油缸2b、机械手3的安装,同时将液压供油系统2c安装在管桩锤压机械平台4上。步骤3、在预应力管桩6吊装、打桩施工过程中,将装置处于放置状态,即机械手3远离预应力管桩6,以不影响预应力管桩6锤压施工为宜。步骤4、在预应力管桩6进行接头7连接时,上下节预应力管桩6的接头7扣接或啮合连接后,启动紧固油缸2a使机械手3将需要旋转的预应力管桩6夹紧,即使装置处于紧固状态。步骤5、预应力管桩6夹紧后,同时启动紧固油缸2a和旋转油缸2b,旋转油缸2b一支伸长、一支回缩的同步操作通过机械手3的移动带动预应力管桩6的旋转,即使装置处于旋转状态,直到预应力管桩6机械接头7完全连接到位。步骤6、预应力管桩6接头7连接到位后,松开机械手3,即将装置处于放置状态。步骤7、预应力管桩6接头7施工完成后,即可进行打桩施工,在下一桩节接头7连接施工时重复上述步骤3~6的操作,即可施工多段管桩。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紧固油缸、旋转油缸及机械手的配合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旋转连接,施工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强,避免了人工旋转的困难。所以,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包括机械平台(4),所述机械平台(4)上设有立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上设有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沿立柱(5)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旋转油缸(2b),所述旋转油缸(2b)的下端与固定支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油缸(2b)的输出轴铰接有机械手(3),所述旋转油缸(2b)侧壁连接有紧固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包括机械平台(4),所述机械平台(4)上设有立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5)上设有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上沿立柱(5)的竖直中线对称设有旋转油缸(2b),所述旋转油缸(2b)的下端与固定支架(1)可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油缸(2b)的输出轴铰接有机械手(3),所述旋转油缸(2b)侧壁连接有紧固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1)安装于机械平台(4)上方50~70cm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管桩机械连接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油缸(2b)的下端与固定支架(1)铰接。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明栋韩顺波陈培军刘常林徐远杰王鹏余勇辉季林刘天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